雷雨

文档属性

名称 雷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5-20 17:08:41

文档简介

解压后请先运行“雷雨.exe”文件
这个是说课课件,说课时间为10分钟,有个倒计时按钮。
不会超时扣分。《雷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2、技能目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后的特点。
3、情感目标:有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学习作者描写雷雨的方法,体会用词的精妙。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课件演示法、点拨法、朗读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在学法上我采用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品读与想象交融,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过程表明:如果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的话,他就能自觉排除多种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因此课前,我用课件动画演示,先让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导入我们学习的课文《雷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象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雷雨的,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交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这次读的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而且在读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了思考的任务,边读边思考。
(三)、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1、研读1—3自然段。
(1) 出示课件:学生默读、想象,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把关键词做上记号。
(2) 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相机指导,品味作者的语言。
(4) 指导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既是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激发了学生的灵性,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2、感悟第4—6自然段,想象雷雨的变化。
(1)学生边默读边想象雨中的景象。
(2)指名说雷雨的变化,师用课件展示雷雨中的景象。
(3)品读句子。
(4)齐读第4—6自然段。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想象雷雨中的景象。随后再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再通过朗读体现雷雨的变化。
3、 研读第7—8自然段。
(1) 课件出示雨后美景,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自读,想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雨后的景象的。
(3)抓住重点字句品读。
(4)启发想象: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采取合作探究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自主性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大胆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这样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1、总结:雷雨是夏天常有的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呢?
2、拓展:留心观察大自然(植物、动物、天气),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应该为教学服务,我设计如下板书:
前(1—3):乌云、大风、闪电、雷鸣
18、雷雨 前(4—6):下起雨——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仔细观察
前(7—8):清新、美丽、充满生机
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晰展现文章的主线和文章的结构,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五、说教学反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