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钟面和表面的外部构造,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和大约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四、说教法与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教具演示法和谈话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内容有趣的课件,以及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景中、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法的指导上,我将充分体现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启发者,参与者。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拨一拨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从而主动的获取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谜语和钟声让大家猜谜。并在ppt上展示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表,引出课题(认识钟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认识钟面
观察钟面:学生先观察钟面,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有12个数字。
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又细又长,叫分针;又粗又短,叫时针。)
第二步骤:学习整时、大约几时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一一展示在PPT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
1.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2.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中文表示法,然后教学电子表示法,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ppt上放出来的钟表,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自然巧妙地把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记忆大门,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答案,通过对6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两种写法。
3.在这里,又通过拨弄钟表,引导学生通过钟表认识大约时,引导学生正确的说出大约时,多次后能达到迅速、准确地说出的效果。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让学生在师生互、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应用新知,在愉快中巩固新知识。
2.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
我用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结合课本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3.找朋友。
找朋友活动,通过连一连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们学的内容,然后引申出珍惜时间的概念,告诉同学们要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珍惜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
六、说板书设计
12个数字
12个大格
时针和分针
钟面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8时
8:00
谢谢观看
说明:如有需要调整PPT比例,可在“设计”中选择“幻灯片大小”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