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和原子暑假练习(一)——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新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分子和原子暑假练习(一)——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新人教版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4 08:4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暑期练习(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2.(3分)下列有关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结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原子也会破裂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使人类对化学的认识由表象转化为内部本质
3.(3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4.(3分)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气凝胶冰”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D.“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
5.(3分)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6.(3分)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7.(3分)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二.解答题(共5小题)
8.请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如下现象。
(1)打开盛放白酒的陶瓷瓶,闻到一股酒香 
 。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发现水银柱升高 
 。
9.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物质所属类别的空格内(可多选)
①空气
②海水
③液态氧
④二氧化碳
⑤高锰酸钾⑥冰水共存物
⑦铁粉
⑧氯化钾
⑨5%的过氧化氢溶液
⑩四氧化三铁
(1)混合物 
 
(2)纯净物 
 
(3)化合物 
 
(4)氧化物 
 (5)单质 
 .
10.用微粒的视角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观察如图所示的分子作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一杯水有许许多多的 
 构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 
 和 
 构成的。
(2)图b中,瓶氧气是由许许多多的 
 聚集而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 
 构成的。
(3)图a、图c、图d中三种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相同的原子? 
 ;
(4)由图d可知,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 
 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1.物质是由 
 、 
 等粒子构成,如氧气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12.兴趣小组在“探究微粒性质”时设计实验如图。在烧杯A中盛有10mL的浓氨水,在B、C中分别盛有20mL的蒸馏水,并向其中分别滴加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得到无色溶液。再用大烧杯将A、B两个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
[资料]遇到酸、碱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其实有很多,其中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是我们常用的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红,遇到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液溶液则变红色。
(1)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用微粒的观点阐述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2)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氨水具有的性质是
 
 。
(3)有同学认为实验中C烧杯形同虚设,你的看法是
 
 。
三.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13.(3分)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8
B.10
C.2
D.8
14.(3分)如图天平右盘中“▲”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据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108
C.9
D.12
15.(3分)关于原子及其内部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森最早通过实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B.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的体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D.原子中,电子所具有能量和运动速率几乎完全相同
16.(3分)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17.(3分)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是许多科学家不断探索结果。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汤姆森原子结构棋型,如图所示。该模型说明(  )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可以再分
C.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8.(3分)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2
B.16
C.5
D.10
19.(3分)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
20.(3分)某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7
B.9
C.10
D.19
21.(3分)如图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2.(3分)化学是构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其核心是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
B.原子的质量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C.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23.(3分)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
A.15
30
B.15
32
C.16
32
D.16
30
24.(3分)有一种铪(Hf)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113个中子,则该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72
B.113
C.185
D.70
25.(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
B.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和质子
26.(3分)关于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中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  )
A.2个氧原子
B.1个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气
27.(3分)构成原子的粒子有(  )
A.质子
B.电子
C.中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28.(3分)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R,则R的化学式应为(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S
四.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29.(3分)已知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千克,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30.(3分)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则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
31.(3分)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核内中子数是 
 .
32.(3分)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按照目前你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填数字序号)。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 
 ;
②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这些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 
 (填“吸引”或“排斥”)而稍稍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因是α粒子的质量远远 
 (填“大于”或“小于”)金原子核的质量。
(3)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33.(3分)请你用元素符号填写: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4)生物细胞里含量最多的元素 
 ;
(5)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元素是 
 。
34.(3分)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会运用这些概念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面请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填空:
(1)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
(2)汞是由汞 
 构成的;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 
 构成的;
(4)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 
 和氧 
 构成的;
(5)二氧化碳、氯酸钾、氧气中都含有氧 
 .
35.(3分)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6.(3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6~11号元素中, 
 (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画出第13号元素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的规律: 
 。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Ar
37.(3分)试找一找,下列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38.(3分)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天然物质中最硬的物质是 
 ,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检验汽油中是否掺水需要用到的物质是 
 ;厨房中作为调味剂的一种盐是 
 .
39.(3分)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40.(3分)化学上,元素是具有相同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 
 表。
五.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
41.(3分)医生常常建议我们吃“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42.(3分)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43.(3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钠NaCO3
B.氢氧化钠Na(OH)2
C.三氧化二铁3O2Fe
D.碳酸H2CO3
44.(3分)峨眉山市“竹叶青”、“雪芽”等绿茶,是闻名全国的名牌土特产.绿茶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对人体有重要的保健作用.下表是10g
绿茶中某些有益成分的大至含量及其功能.表中,“钾、镁、锰、氟”是指(  )

140﹣300mg
维持体液平衡

1.5﹣5mg
保持人体正常的糖代谢

3.8﹣8mg
参与多种酶的作用,与生殖、骨骼有关

1.5﹣5mg
预防龋齿,有助于骨骼生长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45.(3分)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46.(3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3
B.它是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核外电子数为3
47.(3分)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48.(3分)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锰
B.二氧化硫
C.高锰酸钾
D.空气
49.(3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海水
B.水银、冰水
C.黄铜、食醋
D.金刚石、煤
3.1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暑期练习(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考虑;
B、根据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考虑;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考虑。
【解答】解:A、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
B、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有的原子的质量大于分子的质量,故B错;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故D错。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3分)下列有关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结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原子也会破裂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使人类对化学的认识由表象转化为内部本质
【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答】解:
A、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不正确。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正确。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使人类对化学的认识由表象转化为内部本质。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同时理解化学理论对化学发展的重要性。
3.(3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分析】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其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不是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A错误;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不是分子间隔变小,故B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故C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而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3分)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气凝胶冰”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D.“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
【分析】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说法错误;
B.“气凝胶冰”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融化,选项说法错误;
C.“气凝胶冰”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并不是新物质,选项说法错误;
D.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所以“气凝胶冰”的分子间隔比普通水的大,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各方面的知识。
5.(3分)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不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3分)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分析】从图示看出:水分解过程中,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解答】解: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说法正确;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法错误;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识,能根据图示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3分)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温度改变而改变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氢气可燃,二氧化碳不可燃,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5小题)
8.请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如下现象。
(1)打开盛放白酒的陶瓷瓶,闻到一股酒香 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发现水银柱升高 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打开盛放白酒的陶瓷瓶,闻到一股酒香,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2)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
(1)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2)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入物质所属类别的空格内(可多选)
①空气
②海水
③液态氧
④二氧化碳
⑤高锰酸钾⑥冰水共存物
⑦铁粉
⑧氯化钾
⑨5%的过氧化氢溶液
⑩四氧化三铁
(1)混合物 ①②⑨ 
(2)纯净物 ③④⑤⑥⑦⑧⑩ 
(3)化合物 ④⑤⑥⑧⑩ 
(4)氧化物 ④⑥⑩ (5)单质 ③⑦ .
【分析】化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海水、5%的过氧化氢溶液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液态氧、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冰水共存物、铁粉、氯化钾、四氧化三铁都属于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态氧、铁粉都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冰水共存物、氯化钾、四氧化三铁都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碳、冰水共存物、四氧化三铁都属于氧化物.
【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海水、5%的过氧化氢溶液都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①②⑨;
(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液态氧、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冰水共存物、铁粉、氯化钾、四氧化三铁都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③④⑤⑥⑦⑧⑩;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二氧化碳、高锰酸钾、冰水共存物、氯化钾、四氧化三铁都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④⑤⑥⑧⑩;
(4)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二氧化碳、冰水共存物、四氧化三铁都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④⑥⑩;
(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态氧、铁粉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③⑦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用微粒的视角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观察如图所示的分子作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一杯水有许许多多的 水分子 构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 1个氧原子 和 2个氢原子 构成的。
(2)图b中,瓶氧气是由许许多多的 氧分子 聚集而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 2个氧原子 构成的。
(3)图a、图c、图d中三种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相同的原子? 氢原子 ;
(4)由图d可知,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 碳 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每个酒精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解答】解:(1)图a中,一杯水有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
故填:水分子;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
(2)图b中,一瓶氧气是由许许多多的氧分子聚集而成的,每个该微粒又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填:氧分子;2个氧原子。
(3)图a、图c、图d中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
故填:氢原子。
(4)由图d可知,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故填:碳。
【点评】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11.物质是由 分子 、 原子 等粒子构成,如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铁是由 铁原子 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氧分子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铁原子 .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等微粒,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所以铁原子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答案为:分子、原子;氧分子,铁原子;氧分子,铁原子.
【点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分子来保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12.兴趣小组在“探究微粒性质”时设计实验如图。在烧杯A中盛有10mL的浓氨水,在B、C中分别盛有20mL的蒸馏水,并向其中分别滴加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得到无色溶液。再用大烧杯将A、B两个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
[资料]遇到酸、碱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其实有很多,其中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是我们常用的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红,遇到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液溶液则变红色。
(1)观察到的现象是
 B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变成红色,AC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请用微粒的观点阐述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
(2)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氨水具有的性质是
 氨水具有挥发性,水溶液显碱性 。
(3)有同学认为实验中C烧杯形同虚设,你的看法是
 对照 。
【分析】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色,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酚酞遇碱变红色,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变成红色,A、C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A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2)由该实验可知氨水具有挥发性,水溶液显碱性的性质;
(3)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为了对照;
故答案为:(1)B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变成红色,AC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A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2)氨水具有挥发性,水溶液显碱性;
(3)对照;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3分)
13.(3分)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8
B.10
C.2
D.8
【分析】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外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知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
【解答】解: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而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意“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外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知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
故选:D。
【点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4.(3分)如图天平右盘中“▲”为一个C﹣12原子质量的,据图推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B.108
C.9
D.12
【分析】根据提示天平平衡,说明右盘和左盘质量相等,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图可知,天平平衡,故右盘中9个小块的总质量等于一个A原子的质量,而这个小块对应的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也理解了相对原子质量中的标准的含义,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15.(3分)关于原子及其内部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汤姆森最早通过实验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
B.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的体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D.原子中,电子所具有能量和运动速率几乎完全相同
【分析】A、根据汤姆森的贡献考虑;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根据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考虑;
D、根据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解答;
【解答】解:A、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故A说法错误;
B、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的体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B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说法正确;
D、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故D说法错误。
故选:A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学史,原子结构。
16.(3分)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分析】根据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的结构中粒子所带的电荷正好相反,进行解答.
【解答】解:首先要明确一个氢原子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构成的,那么,一个反氢原子就是由一个反电子和一个反质子构成的。反电子带正电,反质子带负电。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信息题,关键根据信息找出反氢原子与氢原子的不同点.
17.(3分)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是许多科学家不断探索结果。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汤姆森原子结构棋型,如图所示。该模型说明(  )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可以再分
C.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分析】根据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结合汤姆森原子结构棋型图,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汤姆森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汤姆森原子结构棋型,没有体现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汤姆森原子结构棋型,没有体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汤姆森原子结构棋型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3分)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2
B.16
C.5
D.10
【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知,利用一个氢原子的质量和1个碳原子的质量的即可解答。
【解答】解: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利用概念的简单计算,明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3分)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
【分析】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因为电子的质量非常小,仅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
,几乎可以忽略,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微粒的质量,掌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是解题的关键..
20.(3分)某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7
B.9
C.10
D.19
【分析】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并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故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21.(3分)如图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核式原子结构是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的一种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解答】解:原子核应该是在中央位置,而且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的体积;核外电子是在外层绕着原子核作轨道运动,故只有A符合。
故选:A。
【点评】原子的核式结构我们经常比喻成太阳系的形式,原子核就相当于太阳系中的太阳,核外电子就相当于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结合这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太阳系来记忆会比较容易些.
22.(3分)化学是构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其核心是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
B.原子的质量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C.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构成的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分析】A.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解答.
B.根据原子的结构来分析.
C.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D.根据原子构成以及质量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故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
B.因为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错误。
C.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离子、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它们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且按一定规律构成,故正确;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例如中子不显电性,故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涵义和微粒性;了解一些常用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及其应用.
23.(3分)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核内有16个中子,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
A.15
30
B.15
32
C.16
32
D.16
30
【分析】根据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
【解答】解: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因此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质子数都为16,又核内有16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6+16=32。
故选:C。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4.(3分)有一种铪(Hf)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113个中子,则该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72
B.113
C.185
D.70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铪(Hf)原子核内有72个质子,故该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7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5.(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
B.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和质子
【分析】A、根据原子核所带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的异同考虑;
B、化学变化的实质解答;
C、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
D、根据氢原子结构分析;
【解答】解:
A、由于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且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正确;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故正确;
C、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正确;
D、氢原子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没有中子,一个原子的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故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一个原子的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6.(3分)关于氧气、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中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  )
A.2个氧原子
B.1个氧分子
C.氧元素
D.氧气
【分析】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回答本题。
【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构成。
27.(3分)构成原子的粒子有(  )
A.质子
B.电子
C.中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解: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构成,要注意掌握.
28.(3分)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R,则R的化学式应为(  )
A.Cr2O3
B.CrSO3
C.Cr2(SO4)3
D.CrS
【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反应前碳原子的个数是2个,反应后是2个;
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是18个,反应后是18个;
反应前氧原子的个数是37个,反应后是37个,其中24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铬原子的个数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硫原子的个数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包含在2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2个铬原子、3个硫原子和12个氧原子,是硫酸铬,化学式是Cr2(SO4)3。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四.填空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29.(3分)已知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一个X原子的实际质量为B千克,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kg,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n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0.(3分)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则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
【分析】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千克,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设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x,则12,x=1.993×10﹣26
kg。
答: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1.(3分)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38 ,核内中子数是 50 .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已知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中子数=88﹣38=50;根据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核外电子数等于38.
故填:38;5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2.(3分)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按照目前你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①②③ (填数字序号)。
(2)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
②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这些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 排斥 (填“吸引”或“排斥”)而稍稍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因是α粒子的质量远远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金原子核的质量。
(3)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运用了 模型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分析】(1)根据原子的构成特点来回答本题,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是质子和中子。
(2)根据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来分析;
(3)根据科学研究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说法错误;
②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空间中绕核做高速运动,故说法错误。
③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故说法错误。
故填:①②③;
(2)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故填: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②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这些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排斥而稍稍改变了运动方向;故填:排斥;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因是α粒子的质量远远小于金原子核的质量;故填:小于;
(3)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科学家们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故填:模型。
【点评】本题难度不小,掌握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要熟悉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原子核带正电荷。
33.(3分)请你用元素符号填写: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4)生物细胞里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5)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元素是 Hg 。
【分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4)生物细胞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5)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元素是汞元素.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是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符号是N;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是Al;
(4)生物细胞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符号是O;
(5)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元素是汞元素,符号是Hg。
故答案为:(1)O;(2)N;(3)Al;(4)O;(5)H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之最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了解常见的化学之最的知识、元素符号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4.(3分)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会运用这些概念正确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面请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填空:
(1)水是由氢 元素 和氧 元素 组成的;
(2)汞是由汞 原子 构成的;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 离子 构成的;
(4)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 原子 和氧 原子 构成的;
(5)二氧化碳、氯酸钾、氧气中都含有氧 元素 .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1)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2)汞是金属,由原子构成,即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
离子构成的;
(4)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故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5)二氧化碳、氯酸钾、氧气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1)元素;
元素;(2)原子;
(3)离子;(4)原子;
原子;(5)元素.
【点评】宏观,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5.(3分)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
 离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离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6.(3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I
A
II
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
(2)6~11号元素中, Na (填元素符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画出第13号元素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的规律: 电子层数相等,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等 。
(6)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Ar
【分析】(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2)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3)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根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5)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6)铍元素和镁元素处在同一族。
【解答】解:(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故填:28.09。
(2)6~11号元素中,N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离子。
故填:Na。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填:A。
(4)号元素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故填:。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的规律:电子层数相等,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等。
故填:电子层数相等,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等。
(6)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Be和Mg。
故填:b。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37.(3分)试找一找,下列哪些物质里含有相同的元素?
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氢气(H2)、硫粉(S)
【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化学式可知,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中都含有氧元素;
二氧化硫(SO2)、硫粉(S)中都含有硫元素;
水(H2O)、过氧化氢(H2O2)、氢气(H2)中都含有氢元素。
故答案为:氧气(O2)、水(H2O)、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硫(SO2)中都含有氧元素;
二氧化硫(SO2)、硫粉(S)中都含有硫元素;
水(H2O)、过氧化氢(H2O2)、氢气(H2)中都含有氢元素。
【点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可以结合化学式来分析物质的组成情况。
38.(3分)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天然物质中最硬的物质是 C ,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CO2 ;检验汽油中是否掺水需要用到的物质是 CuSO4 ;厨房中作为调味剂的一种盐是 NaCl .
【分析】首先根据物质的用途或性质确定物质的名称,然后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来书写化学式.
【解答】解:天然物质中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其化学式为:C;
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它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检验汽油中是否掺水需要用到的物质是硫酸铜,因为白色的硫酸铜遇水能变蓝色,化学式为
CuSO4;
厨房中作为调味剂的一种盐是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
故答案为:C,CO2;
CuSO4;
NaCl.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应能根据名称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熟悉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是解答的关键,然后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即可解答.
39.(3分)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某矿石样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化合物,经测定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甲.由此可推测,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碳酸钙 .
【分析】根据各种元素所占的比例进行解答;
【解答】解:因为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而图中比例不含有碳元素,所以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碳酸钙;故答案为:碳酸钙.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考查题.题目难度不大.
40.(3分)化学上,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门捷列夫编制出元素 周期 表。
【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和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回答本题。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故答案为:核电荷,周期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元素的定义,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五.选择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
41.(3分)医生常常建议我们吃“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回答本题。
【解答】解:加碘盐中含有碘酸钾和氯化钠,碘酸钾中含有碘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42.(3分)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质量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分析】利用元素的定义是具有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的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解:元素是具有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故不同的元素质子数一定不同。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元素定义的考查,是一道常规基础题.
43.(3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酸钠NaCO3
B.氢氧化钠Na(OH)2
C.三氧化二铁3O2Fe
D.碳酸H2CO3
【分析】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解答】解:A.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所以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故书写错误;
B.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氢氧根的化合价是﹣1价,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NaOH.故选项错误;
C.在化学式中,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正确的为:Fe2O3,故错误;
D.碳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是﹣2价,碳酸的化学式是H2CO3.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但是代数和为零.
44.(3分)峨眉山市“竹叶青”、“雪芽”等绿茶,是闻名全国的名牌土特产.绿茶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对人体有重要的保健作用.下表是10g
绿茶中某些有益成分的大至含量及其功能.表中,“钾、镁、锰、氟”是指(  )

140﹣300mg
维持体液平衡

1.5﹣5mg
保持人体正常的糖代谢

3.8﹣8mg
参与多种酶的作用,与生殖、骨骼有关

1.5﹣5mg
预防龋齿,有助于骨骼生长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分析】根据峨眉山市“竹叶青”、“雪芽”等绿茶中“钾、镁、锰、氟”的存在形式判断.
【解答】解:在峨眉山市“竹叶青”、“雪芽”等绿茶中“钾、镁、锰、氟”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即存在于化合物中,所以表中的“钾、镁、锰、氟”是指元素。
故选:A。
【点评】“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对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的考查也就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它们的存在形式、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45.(3分)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进行分析。
【解答】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壳中元素含量有多到少的顺序的识记,在平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46.(3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13
B.它是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核外电子数为3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表示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7.(3分)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分析】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药品、食品或日常生活用品中常说的含有什么等通常指的是元素.
【解答】解:在宏观上讨论物质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加碘盐、含氟牙膏中的“碘”和“氟”通常是指元素。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描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在讨论物质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一般用:某物质由××元素组成,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48.(3分)下列物质中含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锰
B.二氧化硫
C.高锰酸钾
D.空气
【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含有氧气的物质含有氧分子.
【解答】解:A、二氧化锰中含有锰原子和氧原子,没有氧分子。
B、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二氧化硫中没有氧分子。
C、一个高锰酸钾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没有氧分子。
D、空气中含有氧气,有氧分子。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9.(3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海水
B.水银、冰水
C.黄铜、食醋
D.金刚石、煤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水银是汞,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C、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属于混合物,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
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煤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硫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D。
【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