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4 14:0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积累】
1.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急)             B.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
C.撒盐空中差可拟(不好)
D.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太丘舍去/相委而去
B.尊君在不/过中不至
C.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D.去后乃至/有容乃大
2.重点句子翻译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课文内容理解题。
(1)当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得到了两个答案,谢朗把下雪比作“       ”,谢道韫则把下雪比作“          ”。?
(2)“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在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     ”又“     ”。?
4.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咏雪》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所以并不能看出作者更欣赏谁的答案。
B.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C.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与小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D.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分别比作“盐”和“柳絮”。
(2)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言简意赅地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B.元方是从“无信”“无理”这两方面反驳父亲的朋友的。
C.从元方和友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个聪颖仁慧、知书达礼的孩子。
D.文章的结尾,通过“惭”“下”“引”三个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
(2)差可拟(        )
(3)因风起(        )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B.兄子把大雪比作“撒盐空中”是从神似的角度,兄女把大雪比作“柳絮”是从形似的角度,二者都有一定的道理。
C.“柳絮因风起”写出雪花漫天飞舞之态,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生动传神,而且“柳絮”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D.文章通过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虽只有一问两答,但谢道韫聪慧机智的才女形象已跃然纸上。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去后乃至(      )
(2)元方入门不顾(      )
(3)下车引之(      )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简要概述故事情节。
(1)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
(2)发展:?
(3)高潮:?
(4)结局:?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道韫逸事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安西将军奕之女也/与儿女讲论文义
   B.乱兵稍至/去后乃至
C.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元方时年七岁
   D.乃不害涛/去后乃至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13.文章最后交代“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有何用意?
【能力提升】
14.有一年冬天,苏轼和朋友佛印和尚踏雪赏梅,佛印见景生情,脱口而出:“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下面几个字是苏轼对出的下联。根据对联常识,重新排列这几个字,使其和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下联:?
答案
1.(1)[解析]
C 差:大体。
(2)B
2.(1)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1)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2)过中不至 无信 无礼
4.(1)[解析]
A 从“公大笑乐”及文末对谢道韫身份的交代可以看出作者更欣赏谢道韫的答案。
(2)[解析]
B “无理”应为“无礼”。
5.(1)急
(2)相比
(3)趁、乘
6.(1)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问:“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7.[解析]
B 兄子是从形似的角度,兄女是从神似的角度。
8.(1)才
(2)回头看
(3)拉,牵拉
9.(1)(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2)中午(您)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0.(2)友人日中不至,太丘舍去。
(3)元方据理驳斥友人。
(4)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
11.[解析]
A “女”的意思分别是“女儿”“泛指小辈,包括侄女”。
12.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13.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但)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改变了想法,才没有杀害刘涛。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衬托了谢道韫的大义凛然,令人折服。
[参考译文]
王凝之的妻子谢氏,字道韫,是安西大将军谢奕的女儿。聪明,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
等到遭遇孙恩作乱,她举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但)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改变了想法,才没有杀害刘涛。
14.[解析]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首先要了解对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承”的特点。
[答案]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