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2 敲手鼓的小巴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 2 敲手鼓的小巴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7-25 22:1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歌曲《敲手鼓的小巴郎》,选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学音乐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丝绸路上”,单元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这是一首
拍,带偏音的d羽七声调式,二段体的歌曲。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排列紧凑,是一首蕴含哈萨克族民歌音乐元素的创作歌曲,表现了哈萨克族少年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由衷赞美。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相似的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由四个小节构成。旋律从主音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五度的大跳,在五音上反复三次后,以级进的方式发展。同时采用了“
”这种典型的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特点的节奏型,使音乐一开始就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新疆音乐风格特点。从音乐结构上来看,由两个相似乐句构成一个独立的乐段,也是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之一。的第二乐段同样采用了由两个相似乐句构成一个乐段的音乐结构特点由两个乐句加上一个完全反复的乐句构成。每个乐句由四个小节构成,旋律同样采用“
”的节奏型,在第二乐句开始的两小节中,节奏明显拉宽,同时还出现了前倚音这个装饰音,歌词采用了衬词“也”。这是哈萨克族的牧歌“阔西安”所具有的典型的音乐特点:在歌曲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采用衬词。从歌词内容来看,反复出现了“手鼓”“小巴郎”“亚克西”“花帽”等具有新疆民族地方特色的词语,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了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学情分析:
五年级拥有了较高的模仿能力,对歌曲中出现的大部分音乐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能进行较为准确的乐句视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以及模仿能力,通过文字、语言、图片和教师的范唱,来引导学生感知、演唱歌曲。同时,学生经过了五年的歌唱学习,已基本形成了歌唱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歌唱技能的养成,让他们能在较好的歌唱状态中,更自信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新疆歌曲的节奏,能完整的演奏;
2、掌握完成新疆舞蹈的学习,带表情、情绪欢快的舞蹈。
难点:男女生搭配舞蹈,分组创作舞蹈队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用打击乐器手鼓、凳子或舞蹈参与节奏的表现当中。
学习维吾尔族舞蹈,了解掌握维吾尔族的基本舞步。
复习《敲手鼓的小巴郎》,轻声高位置并带着活泼地情绪去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节奏的学习,能够独立在凳子上准备演奏歌曲的节奏。
通过微课和老师的教学,掌握新疆舞蹈的风格和动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传递了解新疆的衣着服饰、民俗风情、丰富物产,激发对新疆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旅程,这里的人们的生活与歌舞相伴,从小能歌善舞,我学习了一段他们的舞蹈,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看完了之后回答老师两个问题,a、你们猜一猜是哪个民族?b、这一段音乐你听出了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c、你能听出它的节奏吗?”
师舞蹈一段维族舞蹈
生:“新疆!”
师:“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那么你们了解的新疆有什么特点吗?”
生:“热情、好客、喜欢唱歌跳舞!”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疆,感受新疆人民的歌舞生活!
(二)、学习鼓点节奏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具有新疆特色的乐器,你听出来它是什么乐器伴奏的吗?”
生:“鼓!”
师:“是的,是新疆人民特别喜欢跳舞唱歌用的手鼓!今天周老师也带来了手鼓,其实手鼓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达甫’,达甫在新疆也称作手鼓,流行于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地区的打击乐器,主要用于唱歌和跳舞的伴奏。它是鼓框木制,蒙以蟒皮或蛇皮,无固定音高。有同学想要用手鼓试一试拍打出我们刚才听见的节奏吗?”
生用手鼓拍出节奏
师:“我们来把凳子当作手鼓,一起来拍出节奏。”
(出示PPT,节奏)
X
0
X
X
X
|
X
0
X
X
X
|
X
0
X
X
X
|X
0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
师:“来我们一起先念一遍节奏。
师带着生一起念节奏
师:“红色的部分是我们的重拍,就可以拍凳子的中心,弱拍就拍凳子的边缘部分,我们一起边念边拍试一试吧。”
师生一起拍打节奏,学习两组不同的节奏
(三)、舞蹈教学
师:“同学们,新疆舞蹈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吗?”
生:“有长辫子,有帽子。”
师:“维吾尔族以长发为美,妇女多喜欢留长辫。过去未婚少女多喜欢梳很多小辫,婚后改梳两条长辫子,但仍留刘海和在两腮处对称向前弯曲的鬓发。跳舞的时候辫子垂下来,甩起来,跳起舞来非常好看。维吾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很多,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帽子,因为戴帽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合。我们跳舞最常见的是什么帽子呢?
生:“小花帽!”
师:“对了,是小花帽,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带上试一试吧!”
学生带上老师准备的小花帽。
师:“新疆的舞蹈有一个什么最典型的动作?”
生:“动脖子?”
师:“同学们,我们把手放在脸的两侧,来试一试动脖子。”
生一起学习动脖子
师播放图片,学生按照PPT显示的图片学习几个动作。
学生摆好动作,师纠正。
师:“新疆的人们都是非常热情好客的,所以同学们也要表现出热情的状态出来!”
师教学舞蹈动作,学生学习,男女搭为一小组进行练习。
(学生在舞蹈的同时也要念出节奏,有节奏的进行舞蹈。)
同学们已经基本上学会动作没有太大的问题了,一个成品的舞蹈,除了有动作,还需要有什么?
生:“队形!”
师:“没错,除了有动作还需要有队形,那我们四个小组来进行比赛,周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来编出自己的队形,动作可以根据队伍的需要做稍微的调整。并且请告诉老师,你们编排的舞蹈,是为什么而表演?”
生小组创作编排队形
每一个小组都进行舞蹈的成果的展示。
每一个小组投票选择一个小组,但不能投自己。
(四)、复习《敲手鼓的小巴郎》
师:“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到新疆的哪首歌曲呢?”
生:“《敲手鼓的小巴郎》!”
师:“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好吗?要表现出新疆小朋友的热情的情绪!”
师弹奏歌曲,生完整的演唱。
其实我们今天学习的鼓点节奏都可以运用到歌曲中,我们来试一试吧!
学生敲鼓点节奏,演唱歌曲,师伴奏。
师:“我们把今天的舞蹈加入到歌曲中好吗?请男同学来拍鼓点伴奏,女同学舞蹈,老师用钢琴伴奏。”
师生合作一起表演
(五)、拓展
师:“其实在很多新疆音乐中的鼓点节奏都是相同,我们的舞蹈动作也可以贯穿在里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请同学们听一听哪一首歌曲比较适合今天学习的舞蹈?”
师播放三首不同新疆风味的歌曲,生来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歌曲来进行舞蹈表演。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新疆,感受了新疆人民的热情,感受了新疆的美好风光,感受了新疆舞蹈的激情。老师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我们56个民族都是一家人,渐渐的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多有趣,值得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