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4 11: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自由组合成水分子
2、找朋友:两个氢原子组成一对, 两个氧原子组成一对,看谁最先找到自己的朋友。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地球从原始星云凝聚成行星后,由于内部温度变化和重力作用,物质发生分异和对流,于是地球逐渐分化出圈层,在分化过程中,氢、氧气体上浮到地表,再通过各种物理及化学作用生成水。  
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水,是怎么形成的呢?请阅读材料,猜想水可能由哪些元素组成?

阅读材料
 
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这种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地球内部矿物脱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在高温下与氢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氢化合物燃烧也可以生成水,在坚硬的火成岩中,也有一定数量的结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体 。
阅读材料
我们已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距离和排列方式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水中通入直流电,水分子是否会发生变化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一、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1.水中通直流电,水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探究课题:
提出问题:
一、水的分解
做出猜想:
一、水的分解
实验装置
温馨提示: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硫酸,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一、水的分解
注意观察:①正负电极上产生的现象;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③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实验步骤:
1、连接实验装置(已连接好)
2、打开电源
【实验探究2-2】
3、关闭电源
一、水的分解
4、用一根点燃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5、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正负两极均有 ,两侧玻璃管内液面 ,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负极产生的气体 。
气泡产生
2:1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可以燃烧
下降
一、水的分解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3、通常情况下,水蒸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实验探究2-2】
收集资料:
一、水的分解
获得结论: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共同关注化学方法:
电解水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种类体积可简单记忆为:
“负氢正氧,氢二氧一”
偕音:(父亲正养)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
水 氧气 氢气
通电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表示“和”
读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实验结论:

通电
氧气 + 氢气
O2 H2
H2O
一、水的分解
左图为水的电解的实验图,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填空:
①左图“1”中收集的为 气,“2”中收集的为 气,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 。
②左图“A”为电源的 极,“B”为电源的 极。
③请你写出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
小试牛刀


2︰1


水 氢气 + 氧气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呢?该如何来验证呢?
【实验探究2-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二、水的合成
文字表达式:

点燃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 火焰,烧杯内壁出现 ,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 。
淡蓝色
水雾
发烫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
提出问题: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变化的呢?
三、电解水实验的微观过程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用水分子模型模仿水通电后水分子的变化过程,对水分子进行拆分和重组,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在直流电作用下, 被破坏,分成 和 ,每 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 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 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 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
氢原子
氧原子
水分子
一个
两个
一个
两个
化学变化的实质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旧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1、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相同的变化吗?
交流共享

2、在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都发生了变化呢?

水分子本身没变,而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物理变化
水受热蒸发微观示意图
水分子被破坏,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
水通电的微观示意图
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
在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分子和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都发生了变化呢?
电解水实验可以证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通电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氢气 + 氧气
反应1:
反应2:
反应物种类
生成物种类
反应1
反应2
1
1
2
2
分解反应:由 物质生成 其他物质的 。
化合反应:由 物质生成 物质的 。
一种
两种或两种以上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
一种
两种或两种以上
四、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通电

氢气
+
氧气
四、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点燃
氢气 + 氧气
反应1:
反应2:
特点
通式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 物质生成 其他物质的 。
化合反应:由 物质生成 物质的 。
一种
两种或两种以上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
一种
两种或两种以上
一变多
A→B+C+...
多变一
B+C+…→A
化学变化
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分解反应 ;哪些属于化合反应 。
A、泥水过滤得到泥和水
B、氧化汞加热后变成汞和氧气
C、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
D、糖与水混合得到糖水
E、石蜡+氧气 → 二氧化碳+水
B
C
小试牛刀
畅所欲言 感悟收获
盘点学习收获
我知道了……
我体会了……
我掌握了……
1.能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水中含有氢气和 氧气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镁+氧气 → 氧化镁
B.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C.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 碳酸氢钙
D.石蜡+氧气 → 二氧化碳+水
C
B
达标检测
C
3.若用“ ”表示 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水通电分解时,发生改变的是 (  )
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甲、乙两管中的气体质量比为2∶1
C.甲、乙两管中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混合物
C
达标检测
5.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小华与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他们用如右图所示电解水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一段时间后,A试管中气体体积是B试管气体体积的两倍。经检验A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B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事实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拓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