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红点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的简洁美和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木棒、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水果,谁能摘走他们呢? 
大屏幕出示口算:6×4 8×5 2×9 3×9 3×8 9×7 7×6 4×8 
找学生摘自己喜欢的苹果,夸奖大家。 
师:大家真是太厉害了,谁能告诉老师这些题目都是什么? 
生:乘法。 
师:对,这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乘法,我们是利用什么进行计算的? 
生:乘法口诀。 
师:那谁又能更好地回答老师下面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生:几个几相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相同几个加数连续相加。 
师:看来大家对于乘法的知识掌握还是不错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乘法的计算。 
二、新课学习 
师:请看多媒体课件呈现本情境图—————大课间真快乐,同学们正唱呀跳呀。 
师:通过观察,谁能快速找到数学信息呢? 
生:三(2)班跳蛙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三(2)班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师: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生: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板书问题) 
师:这个问题会解决吗?尝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一做。(一定提醒学生随时准备练习本) 
师巡视,重点发现特殊的做法,并问学生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准备上台进行展演。 
三、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好了同学们,做完的同学请用最美的坐姿告诉老师,(适当点名夸奖同学坐姿端正)。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你又是怎样算的? 
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怎样计算的? 
生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经过交流,同学们肯定对彼此的想法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位同学的想法、方法比较有代表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想的。 
生展示。(自主提问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并及时回答。) 
生1:我是用加法算的,12+12+12=36(人)。大家对我的做法有什么意见吗? 
生:为什么要12+12+12呢? 
生1:因为是3个12。 
生生交流。 
师:大家看看人家还有一种做法呢!能说说你的第二种方法吗? 
生1:第二种方法是12×3=36。大家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用乘法? 
生1:简便。 
师:其实我们也能从加法里边找到为什么用乘法。分3组,每组12人,实际上就是几个几? 
生:3个12,用乘法。 
师:还有问题要问吗? 
生:没了。 
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12×3=36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因为12+12+12=36,所以12×3=36. 
师:多好的额想法啊!加法我们算出了等于36,所以乘法一定等于36。孩子,谢谢你的分享。 
师指着生2:他还有一个更好地想法,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生:想! 
生2:3×12=36人,我先算的3×2=6,再算1×3=3,最后的结果就是36人。 
师板书:2×3=6 
生掌声。 
生2:大家有问题要问我吗? 
生: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呀? 
师:他写这么多,实际上是把他的什么写出来了? 
生:想法。 
师:他的想法你懂吗? 
生:懂。 
师:可是我觉得有点问题,他先算了2×3=6,又算了什么? 
生:1×3=3. 
师:这个地方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师:如果我想把他的想法写出来的话,你觉得我的第二个算式应该怎样写? 
生:10×3=30.(师板书:10×3=30) 
师:最后再有一个算式、 
生:最后是6+30=36 
师:多好呀!(师板书:6+30=36)这是不是他的想法?你现在看懂了吗? 
生:看懂了。 
师:那谁能解释一下2×3求的是什么吗? 
生:…… 
师:注意听好老师的问题。 
生…… 
师:10×3又求的师什么?不大好说,是吧?能想到好的方法,帮我们理解一下吗? 
生:利用小棒。 
师:对呀,抽象不好理解的东西,我们可以具体化。当我们不好想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小棒来帮帮我们。现在谁想来摆出3个12。 
生摆出3个12,如右图。 
师:大家看一下他摆出的是不是3个12? 
生:是。 
师:谁又能从里面找到2×3的影子? 
指学生上台圈一圈。 
师:现在知道2×3求的是什么了? 
生:3个2. 
师:不错,一目了然啊!谁再来圈一圈10×3? 
指生上台圈一圈。 
师:一起说10×3求的是什么? 
生:3个10。 
师:最后那个算式,谁一下就能把他圈出来求的是什么? 
指生上台圈一圈。 
师:最后多少人? 
生:36人。 
师:你看孩子们,这样想我们不好想,可是通过小棒我们一圈,就明白了。 
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刚刚的口算过程。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会用竖式。 
师:有同学说了个词——竖式,想一想,我们在学加法、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用过竖式吗? 
生:用过。 
师:现在你能不能利用之前的经验再创造一个竖式来计算一下12×3? 
生创造竖式。 
展示学生创造的竖式。 
1 2 
× 3 
 3 6 
师:好多同学都写了这么一个竖式。老师真佩服咱们同学,同学们一下就写出了最完美、最简洁的竖式。的确12×3的竖式就这么写。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竖式是怎么来的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竖式是怎么来的。 
师生共同探究竖式的演变过程,并探究算理。 
四、追本溯源,研究算理。 
 师:这三个算式的竖式你会写吗?(师展示写好的竖式)这样的3个竖式师我们之前所学的。那么我们能不能讲这3个竖式融合成1个竖式呢? 
师生一起整合。 
 师:我们要算的12×3.(板书:12×3的竖式)请问,在这个竖式里,你能找到2×3的影子吗? 
 生:把1盖住。 
师:2×3=6.(师板书竖式) 
师:你能找到10×3的影子吗? 
生:把那个2盖住,就是10×3. 
生:盖住了再换成一个0。就是10×3了。 
师配合着学生的说法,把白纸变成一个0。 
师:10×3=30,为了突出这个竖式,我们把30写到下面来。 
(师继续板书竖式) 
师:最后一个竖式,能找到它的影子吗? 
生:就在下面。 
师:经过这么一整合,我们把这3个竖式整合成了一个这样的竖式,观察一下两个竖式,你有什么感受? 
生:一个复杂,一个简单。 
师:那这样一个复杂的竖式是如何变成这么简单的竖式的? 
师通过课件展示竖式的演变过程。 
师:你看,经过这么一变,这个复杂的竖式就变成了我们刚刚写的那个简洁的竖式了。大家想一想也写一写这个简洁的竖式?看,这就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五、巩固练习,提炼算法。 
师:我们一起在黑板上写出这个简洁的竖式,你说我写,你说3应该和谁对齐? 
生:和2. 
师:那这个竖式应该怎样算啊? 
生:先算2×3=6 
师:要我说,我会说先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个位,2×3=6,积写在个位上。再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十位,1×3=3,积写在十位上。 
找4-5名学生说一说这个竖式的过程。再次强调竖式的算理。 
师生再回头看小结竖式的演变过程。 
师:我们看一下黑板,通过大家一开始的探究,我们出现了口算的方法,我们又利用小棒帮助我们理解了口算中的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最后我们又利用之前学习的三个竖式,寻找到了最完美、最简洁的竖式。相信有了刚刚的学习,接下来这几道题一定难不住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列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4×2=  11×6=    21×2= 43×2= 
指生说一说几个竖式的算理。 
师:有了我们之前的学习,你能说说如何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生:先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个位,积写在个位上,再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十位,积写在十位上。 
六、课堂总结: 
师:好了孩子们,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 
生:我学到了复杂竖式如何转成简洁美的简单竖式。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 
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12× 3 =36人 12+12+12=36人 
1 2 
 3×2=6 × 3 
   6  
10×3=30 3 0  
 3 6  
6+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