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能从折线统计图中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并能进行分析以及合理的推测。 2、能根据所给数据描点、连线,完成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数据分析。 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推测出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课前准备:认识我吗?(张老师、教数学、六年级)
我们敬恩实验小学有一个传统,每年的毕业班都会举行毕业典礼,张老师最近就在为我们六(4)班大哥哥大姐姐制作毕业典礼上的视频,翻开以前的照片,很多美好的瞬间出现在眼前。看到这两张照片,我顿时发现,他们的变化真大呀!特别是(身高)。为此,张老师特地从体育老师那里拿来了一到六年级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一、复习旧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如果我们要将这些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有哪些方法?
方法1:制成统计表(PPT演示数据移入表格,形成统计表)
六(4)班一到六年级平均身高情况统计表
2016年3月
年级
三
四
五
六
身高(cm)
130 133
138
143
150
160
小结:把数据整理在表格中,年级和身高一一对应,很清楚,也方便查找和保存。
方法2:也可以制成统计图(PPt形成条形统计图)
这是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呢?
从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能知道六(4)班四年级的平均身高吗?你是怎么看的?(先看横轴,找到表示四年级的这个直条,再看直条最高处在纵轴的哪个点上,通常直条上都已经标了数字)
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他们的平均身高每一年都在增长。
(5)一个小小的细节,纵轴的这个地方为什么是用曲线来表示?(纵轴上每一段都表示5cm,唯独0-115这一段表示115cm,其实这里也包含了很多段的5cm,太长了画不下,而且所有统计的身高都超过115cm,所以我们像折扇子一样把它折起来,用一条竖着的波浪线代替。)
二、新授课:
1、点
我们索性把条形的顶端部分简化成一个个的点,大家仔细观察,统计图将发生变化:(课件演示短线再变成点)
原来表示身高的直条现在变成什么了?(小圆点)现在你还能看出每个年级的平均身高吗?第一个点表示什么?生1:一年级平均身高是130cm。提问:你是怎么看的?谁来上黑板指一指。这个点表示一年级的平均身高是130cm。
提问:这个点包含两个信息——它在一年级的这条线上,表示一年级的平均身高,再看纵轴对准130cm刻度线,所以我们可以读出此时的平均身高是130cm。找到每个点对应的横轴和纵轴就能准确读出每个点表示的身高信息。
提问:第二个点表示什么?……
小结:用点也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板书:点——数量的多少)点的位置越高意味着这一年级的平均身高怎么样?
2、线
(1)每个年级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看着这些点,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请一位同学比划一下,我们把这位同学比划的线画下来。(出示图)观察这条线,线在不断(上升)意味着什么?如果线下降,又意味着什么?
从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身高增长最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桌讨论)怎么看最快速?
生1:看格子——根据两点间的高度相差多少来判断的。高度相差越大,说明身高增长得越快。
生2:看线段长度——从线段的长短来判断,线段越长,说明身高增长得越快。
生3:看折线的斜度(陡、平)
明确:折线越陡,说明身高增长越快。
你能从折线上直接看出哪一年级到哪一年级的身高增长最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折线比较平缓,表示增长较慢)
小结:这些点和点之间的线作用很大,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板书:线——数量的变化)
(2)揭题: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线表示数量的变化,把点依次连接成长长的折线,像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板贴课题)
(3)估计一下,初一他们的平均身高大概是多少?(学生说出预测的结果,并简单说明理由。)
同学们的预测有理有据,不过影响身高变化的因素很多,预测的结果不一定准确。
如果张老师一直追踪他们的身高一直到老,这条线的走向是不是无止境的上升?
生1:不会,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身高就不会再生长了。
那么这时这条线会怎么样?(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水平延伸)
生2:还可能会下降。
为什么呢?(年纪大了身高可能会缩短)
如果真的身高降低了,这条线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的?
你能比划比划一个人一生的身高变化情况吗?
对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课件出示两种统计图,提问:
(1)两张统计图的构成有何相同之处?(都有横轴、纵轴,还有标题和制图日期等,看数据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两张统计图有何不同之处?(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
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点的位置表示数量的多少,还用线把一个个独立的点与点连了起来,让我们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变化)
小结:折线统计图简单、画起来方便、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变化。
绘制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想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快快长高吗?你们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人的身高吗?(医生说除了遗传因素,身高还受营养、睡眠、运动和疾病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营养均衡、睡眠充足、加强运动,同时避免生病。春天是感冒高发期,天气变化无常,一不小心着凉了就容易感冒。张老师每天都会关注天气情况,看,这是我记录的某一周的气温情况。
张老师想要清楚的看出这一周气温变化情况,应该绘制什么统计图? 你会画吗?完成练习纸作业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一名学生照片)请你讲解一下你的方法。
先找到周一所在一条线,对准5度的位置描一点;标上数据;再一次描出余下6天的温度,最后用折线依次连接。按照描点、标数、连线的方法,你画对了吗?谁来总结一下画图的步骤(描点 标数 连线)
根据画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是先( ),后( )。
(2)温度最高的是周( ),气温是( )℃。
(3)温差最大的是周( )和周( ),相差( )℃。
小明同学也绘制了一张折线统计图,你觉得选用哪一张更能明显的反映气温变化情况呢?
同样的数据,为什么画出来效果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我们的一格表示5℃,小明的一格表示20℃)。
小结:当数据相差不是特别大时,纵轴每一格表示的量也不能太大,否则数据变化的情况不明显。
三、提供技能运用和迁移的情境:
1.刚才我们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了身高的变化、气温的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折线统计图?(气温情况、心电图、股票走势、降水情况)
我们来看一张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出示书上25页练习四的第一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病人的体温在哪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到几时上升最快?
病人的体温从几时起开始下降?从几时起趋于平稳?
从体温的变化情况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
张老师希望大家能把今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下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辨图
(1)前几天。班里优两位同学在争论这样一张不完整的统计图。同学A说:这是体育课上小红跳绳前后每分钟的心跳情况统计图。同学B说:这是科学课上小红做豆芽生长高度情况统计图。你们觉得呢?(出示图)
(2)常温下加热一壶冷水,记录下水温变化的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你觉得下面哪一幅图符合实际情况?(出示图)
(3)请观察,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猜一猜哪张图表示毛衣的销售量?哪张表示衬衣的销售量呢?为什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考虑?你能不能把这两张统计图放在一张统计图里呢?如果放在一起,你知道叫什么统计图吗?
好,明天我们就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描点——数量的多少
标数
连线——数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