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百数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课题:玩转百数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执教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百数表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京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百花园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确定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根据指定的数,确定其余的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目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体会数与行、列的关系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掌握数在百数表中位置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坐标思想。第二层次是确定数在百数表中的区域,教材中的百数表隐去了首行和首列,目的是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估计意识,培养数感。第三层次是建立完整的百数表,多角度体会数的内部结构,进一步抽象出数尺的模型,目的是把百数表变为数尺,帮助学生发展有关数系的无限思想。
其中,确定位置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第一单元《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中系统学习,而用“第几行和第几个”来表示数的的位置,也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数对初步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百数表》这个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年级学生认识百以内数的组成,会读、会写百以内数的基础上,再系统地把100以内的数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学生在刚刚认识数时所认识的数是“独立的”,而对数之间关联的意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学生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百数表正是这样的好材料,因此想充分挖掘百数表中的规律,引导孩子感受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因此在认识百数表时必须经历一个给百数表解构的过程。同时,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因此又需要我们对其中的数朋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数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整体的认识,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我的思考
(1)本节课的百数表要教什么?
我把确定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和区域内容和把百数表抽象为数尺(数轴)的内容及应用作为本次授课的知识点。
(2)要怎么去教学?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这节课中将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已经学习并能说出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通过已知规律的再现,激活学生的已有思维经验,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交流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通过“贴一贴”和“剪一剪”活动的设置,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情景教学法
、操作实验法、发现讨论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在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百数表,根据百数表内的规律去确定书的位置,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百数表“解构--重构--变形”的过程,初步体会问题解决的策略的多样性,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渗透位值概念、坐标概念和无限概念,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利用100以内数的规律,确定数的位置。
教学难点:体验百数表经历百数表“解构--重构--变形”的过程,初步体会问题解决的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百数表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情景教学法
、操作实验法、发现讨论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巩固练习,总结交流”,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百数表框架图、数字标、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边玩边闯关吧,闯完三关,你就能够获得探秘小达人的称号。
板书《百数表》,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是?
师:指着板书和学生一起读“百数表”,你还记得百数表的样子吗?
生1:100个数
生2:10行10列……(学生可以回忆起已有的百数表规律记忆)
师:每个数都住在自己的小房子,有一天,很多数出去探险了,看着房子,你知道这里都是谁的家吗?(黑板展示,找66右下角的数)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们回忆百数表,说说数与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激活已有经验,再现规律深化学生对数的认识,感受数的神奇,唤醒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1)引导学生在给数找家的过程中感受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有一些热情的数邀请你到它们的家去做客,你能找到它的家吗?
给定数确定位置
35
42
85
58
PPT展示
35
42
师:你看它们都想住在这个格子里,你觉得谁应该住?(学生讨论)
2.根据数所在的位置猜数
这个时候有一个数悄悄地来了。
师:它找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怎么想的?
根据位置来猜数,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照片上的数找家。
【设计意图】每一个数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数系统当中的一员,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而儿童“所知道的的数是孤立的,就像在学会说流利的句子之前所学的生词一样。”这也正是孩子们数感弱的原因。百数表“不仅呈现个别数,而且为说明数在逻辑结构中的联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图形。”因此通过为数找家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为数找位置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感受关系的多样,从而培养学生“数之间有关联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2)从百数表变化成数轴,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无限。
A.通过整十数变队形,感受数的无限性以及等距性。
师:现在有一些数朋友说它们要小组照一张,是谁呢?
师:要是两行的数朋友排成一队呢?怎么站?
师:现在啊,有一台巨型摄像机,可以把所有的数朋友排成一行拍进去。你想怎么排队呢?
……
师:因为这条线没完没了,怎么办?用箭头表示:一直排下去吧。
师:现在我们为这些数都找到家了。你们看,从10到20,从20到30,从30到40,它们之间的距离怎么样?
生:都一样。
师:为什么它们之间距离就一样长?
生:因为他们的十位是1、2、3、4、5、6、7、8的,一个比一个多10。
师:都多10,所以它们距离就是一样的。那如果是这样的话,请问10前面的这个家是谁的?
生:0。(课件补充0)
B.通过给数找家的游戏,进一步渗透两数的大小以及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时候又跑来了一行数朋友,咱们读读。
师:你们说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小于60的数朋友住在哪儿?
师:这些数朋友的家离60的家一样近吗?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经构建了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进一步加强整体感知,因此在课的最后,通过指挥数排队把百数表变形为数轴,在数轴上进一步感受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感受两数相差得越多,离得越远,相差越少,离得越近,从而形象化的感知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通过数站队永远站不完来形象的感受数的无限。
(三)巩固练习,总结交流
任务单
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学习任务单
姓名:
班级:
(1)77在第()行第()个;
39在第()行第()个
(2)补充百数表
(3)
1.补充()里的数
2.?可能是多少?
3.大于70的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