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九单元综合检测(纲要下)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人这样评价当今政治格局,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已经形成
B.美国构筑的单极世界格局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
2.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各国发展道路一致 D.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
3.下图所示时间轴承载的史实反映出( )。
舒曼计划出台 欧共体成立 《欧盟条约》签订 欧盟成立 欧元发行
1950年 1967年 1991年 1993年 1999年
A.西欧走向联合的历程 B.西欧各国经济水平一致
C.西欧国家间矛盾消失 D.西欧的一体化水平最高
4.“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少美国的战略家却向自己的祖国发出了“不要成为孤独的超级大国”“即使罗马帝国也有崩溃的那一天”等忠告。这些忠告反映出“冷战”后的形势是( )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B.世界局势总体趋于紧张
C.发展中国家迅速地崛起 D.世界力量对比呈均势化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伙伴关系”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这反映了( )
A.多极化发展弥合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B.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逐步缩小
C.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D.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
6.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的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7.1967年西欧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截至2016年欧盟成员国发展到28个。然而,英国却于2016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支持率达到1.9%。这一现象说明( )
A.欧盟内部国家利益尚需协调 B.东西欧国家间矛盾不可调和
C.欧盟区域合作水平严重下降 D.域外大国介入造成欧盟解体
8.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市场形成 B.交通工具革新
C.信息技术应用 D.美苏冷战结束
9.21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 )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 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
C.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 D.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
10.2012年以来,由于叙利亚冲突持续不断,百姓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石油和日用品长期保持高物价,已严重影响叙利亚社会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
A.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B.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C.地区霸权主义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D.外国制裁是导致经济滑坡的主因
11.据联合国统计,1971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25个,1981年增至31个,1991年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 B.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
C.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 D.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
12.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13.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地区、亚太地区、西欧经济区域化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以下阐述合理的是( )。
①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南北合作、大国主导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经济论坛
④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中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各成员仅限于经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特朗普上台至今,美国先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挑起了大规模的贸易摩擦,退出了多个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并扬言还可能退出WTO。这反映出( )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仍然很稳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新挑战
C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
D.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进程陷入停滞
15.“21世纪,不是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这主要说明互联网( )
A.没有带来科学技术的变革 B.促进了人们价值观的更新
C.消除了人类社会的隔阂 D.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
16.以下是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分布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B.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C.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17.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
A.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多极化趋势完全抵制了霸权主义
D.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18.马克龙对《巴黎协定》(关于气候变化的协定)的有力支持体现了法国政府的全球主义立场,但极右翼政党利用了民众的心理,在选纲领中宣扬“法国人优先”的主张;默克尔也是全球主义的拥护者,但2017年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德国选择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大增。这些现象反映出( )。
A.国际社会对全球化普遍充满忧虑
B.全球化进程中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C.欧洲放弃了自由贸易的传统政策
D.全球化受到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
19.下面漫画的名字叫《拼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以下对漫画主题分析正确的是( )。
A.战争的威胁消除 B.中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C.和平与动荡并存 D.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20.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相继在北京举行。这些活动体现了( )。
①中国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②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③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强国
④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蒂文·平克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巴以冲突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重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迅速传播
D.全球局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22.下图是一幅描绘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漫画。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
A.世界经济发展阻力重重 B.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受益不均
C.经济发展前途暗淡 D.各国对经济复苏难达成共识
23.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 )
时间 新加入国家
1952年 土耳其、希腊
1955年 联邦德国
1982年 西班牙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
2004年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A.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 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
C.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 D.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
24.在2015年底巴黎气候大会举行之前,中美再度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承诺到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让步和示范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重要。这说明( )
A.环境问题是全球化的主要阻碍因素
B.环境问题尚未引起世界各国普遍重视
C.全球化中存在的问题都可协商解决
D.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合作又有矛盾
25.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当今,各种多边会议已纷纷涌现,如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峰会、金砖国家会议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非选择题(26题26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5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科学技术国际化趋势形成和发展的经济背景是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规模经济会带来最大的效益,追求规模效益是主导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当代跨国公司不断涌现,正是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科学技术的国际化导致国际科技分工协作新体系的建立,反映了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并且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一种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蓬勃发展,1993年世界上共有35000家跨国公司,分布在全球的附属公司(包括子公司)共17万家。其中90%属于发达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只有2700家。据统计,1996年跨国公司已达44500家,在全球的附属企业已达到26659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比重下降到81.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增加到7932家,所占比重上升到17.8%。
——薛荣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
材料三 亚太经合组织(APEC)近年来在投资自由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在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同时,APEC以单边贸易自由化为突破口来推进亚太合作,并制订了《APEC非约束性投资原则》。在《大阪行动议程》中,APEC提出最惠国待遇,扩大国民待遇以及确保透明度,促进各成员国各自的投资制度和整个APEC投资环境自由化,并通过技术援助和合作促进投资活动。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2分)
(2)科学技术国际化的动力、目的、途径各是什么?(6分)
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中国是怎样应对的?(8分)
2018年9月10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编吉密欧专访,以下为部分摘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要求。(12分)
材料 吉密欧:“关于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想必您也多次听说这种类比。虽然中国政府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不能同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但许多人还是坚持有类似之处。一带一路”倡议同样涉及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同样有助于改善中国在全世界的形象,也是和平时期实施的计划。它们难道没有类似之处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吉密欧之问”做出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体现家国情怀)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要求(12分)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1950年 世界人口达到25亿
1960年 采用避孕药;欧佩克建立
1967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欧洲共同体诞生
1981年 艾滋病得到确认
1989年 柏林墙被推倒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2年 中国开始搞市场经济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2003年 伊拉克战争爆发
上表20世纪中叶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D A A C B A C D B C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C D B D C D A C D A
26.(1)总趋势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4分)
原因:①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等。②必要条件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③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④国际环境:冷战的结束。⑤催化剂:国际金融的发展。⑥物质条件:新技术革命。⑦主要力量:跨国公司的推动。(答对一点得2分,不超过10分)
()动力:追求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的更大规模效益;目的:增强经济竞争所依赖的经济实力;途径:通过扩大国家之间或公司之间
的技术合作,组建跨国公司。(6分)
(3)对中国来说,既提供了机遇,又是挑战。我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把握发展的机遇;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
续发展战略。(分)
27.示例1:
观点:“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有所不同。(2分)
阐释:首先,从历史经纬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相比,既古老又年轻。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精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现代版。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诞生于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其次,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地缘政治色彩,而“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合作倡议、互联互通倡议,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尝试。(10分)
示例2:
观点:“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2分)
阐释:“一带一路”倡议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都是和平时期实施的倡议或计划。但是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马歇尔计划有一个分界线,即主要针对西欧国家,排斥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阵营,但“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主张“大家一起干”。这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尝试和重要平台。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反全球化势力活跃。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聚合各方力量,开展国际合作。这在当前形势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也为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探索。(10分)
论题: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及其积极影响。(2分)
阐述: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得以建立,促进了全球化进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促进了世界贸易体制的制度化,加快了全球化进程
综上所述,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10分)
示例2
论题:二战后的全球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2分)
阐述: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重建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但是广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却被排斥在这一体系之外,加剧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纷纷团结起来组建了一系列组织,对美苏主导的世界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冷战结束后,一些原本被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所掩盖下的地区矛盾暴露出来,一系列的地区问题开始向全球蔓延,加剧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