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区5月教学调查 高一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阴区5月教学调查 高一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5-20 19:12:41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调查
高一地理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三.综合题(共30分)
41.(每横线2分,共12分)
(1)             
(2)                         
                            
                            
                            
                            
42.(共10分)
(1)                         (共4分)
(2)A                       2分
                           2分
D                        2分
43.(共8分)
(1)       2分  (2)         2分
(3)                       2分
                          2分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调查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填写答案(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淮阴游客到南京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下表是某年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分析完成2- 3题。
2.表中显示人口流动特征是
A.?城市到农村 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 D.?农村到农村
3.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 D.?自然灾害
右图为某地农业布局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5.该地农业生产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读“1995年与200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6-7题。
6.与1995年相比,2005年我国人口
A.15岁以下人口比重增加
B.15岁以下人口比重基本没有变化
C.60岁以上人口比重在减少
D.60岁以上人口比重在增加
7.2005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更接近
A.法国     B.印度
C.阿根廷    D.埃及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9.该城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B.城市居民住房紧张
  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欧洲西部沿海某国地势低平,盛产花卉,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国花卉生产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 B.国际市场广阔
  C.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温度适宜 D.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
11.该国花卉主要靠出口,这得益于
①保鲜技术的发展 ②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③广阔廉价的耕地 ④发展玻璃温室,改造自然条件⑤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⑥利用起伏的地势,发展花卉的立体种植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⑥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总额的比重。读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入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图,完成12-13题。
12.由图可知
A.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少     B.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不断增加
C.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增加   D.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增加
13.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差距的变化可能导致
A.人口从长江三角洲向云贵高原移动     B.北京向天津移动
C.农村向城市移动             D.苏南向苏北
读某地区局部示意图,回答14~16题。
14.若图示地区在①②③④规划布局小麦地、果园地、乳牛厂和蔬菜地 ,那么 ① 地是
A.小麦地 B.果园  C.乳牛厂 D.蔬菜地
15.若②地是蔬菜地,布局的理由是
A.地势平坦    B.交通便利
C.技术水平高 D.灌溉便利
16..若图示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B.②③两地发展城郊农业条件优越
C.④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
D.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读某城“1993年-2003年间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由图可知,10年间
A.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B.该地人口10间增长了两倍
C.暂住人口增长比户籍人口快   D.该地人口增长缓慢
18.该地可能出现
A.环境质量下降  B.就业率增多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社会秩序改善
右面是某农作物在某时不同地区的发育状况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20.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a河谷地区的自然因素是
  A.交通便利  B.人口密集
C.工业发达  D.温度较高
读右图,回答21~23题。
21.B所表示的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印度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   D.北美
22.C区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进入
 C.降低经济发展速度 
D.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23.A区域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A.新增人口过太少   B.老年人口多
C.劳动力素质低    D.劳动力不足
读下表判断24—25题。
24.轿车销售宜在
A.城市中心商务区 B.接近消费者的居民区
C.市区几何中心 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
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
深圳市位于珠江口北岸,广深铁路的终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发展很快,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回答26~27题。
26.深圳市人口变化是因为
 A.人口迁移 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的自然增长快 D.人口死亡率高
27.深圳市人口死亡率较低是因为
  A.营养好 B.女性的比例高,寿命长C.人口的自然增长快 D.人口年龄结构轻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完成28~29题。
28.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B.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9.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30.导致东北与长江三角洲农业熟制差异因素是
A.土壤        B.地形 C.水热 D.技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欧洲所有国家人口都负增长
32.亚洲所有国家都是人口迁出地区
33.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34.对迁出地来说,人口迁出只有好处
35.城市化就是进城打工
36.在城市功能分区中,商业区付租能力最高
37.二战后,欧洲城市化进程比拉丁美洲快得多
38.我国糖料作物出现“南蔗北甜”现象,体现农业的地域性特点
39.对于新疆来说,水源是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40.混合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特点是商品率高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本部分3小题,共30分)
4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印度半岛东北部和东西两侧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2)试评价印度恒河三角洲发展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
42.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该地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分析回答:(10分)
(1)对该城市的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则中心商务区应在________处,居住区应在______处,工业区应在______处,科技文化区应在_______处。(填字母)
(2)分析A和D功能区在图中合理布局的原因。
43.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完成下列各题。
        注: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
(1)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2)美国东北部的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气候差异    B.政治因素 
C.经济收入的变化    D.宗教、民族因素
(3)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是乳肉畜牧业带,分析其区位因素。
命题、审校  王彩云
A
B
C
D
铁路
公路
河流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调查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B D A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A D D C A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C D C A D B D C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B B B A B A A A
三.综合题
41.(12分)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2分
(2)有利条件:
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任4点8分)
不利条件: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很大,旱涝灾害多。2分
42.(10分)
(1)D、B、A、C (每空1分,共4分)
(2)A地处下风向,不会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铁路交通便利;地价较低。(任2点4分)
D地处城市中心,交通发达。(2分)
43.(共8分)
(1)C 2分
(2)A 2分
(3)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交通发达;畜牧业技术水平高;历史悠久等(任2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