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 第第三单元 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三 第第三单元 第8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0 19:2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2012年2月20日名古屋市长河村在与来访的中国南京市代表团会谈时,发表了“南京大屠杀很可能不存在”“牺牲的人只是正常战争死亡”等歪曲历史史实的言论。引发南京各界的强烈抗议。南京市人民政府已经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
根源何在???
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集中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
第八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第八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课标要求: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德、日法西斯所
犯下的主要暴行;
简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痛恨法西斯主义的暴行,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感悟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战争结束了!
——斯 大 林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 36国 61国
参战人口 10.5亿 17亿
作战区域面积 400万平方千米 2200万平方千米
动员武装力量 7000万人 1.1亿人
军费开支与薪饷开支比例 1:1 3:1
材料一 比较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主要交战国力量动员及损失统计表
国别 动员军事力量 伤亡人数
中国 3500万
苏联 2200万 3000万
美国 1500万 100余万
英国 1200万 120万
德国 3000万(轴心国) 990万
意大利
日本 500万
(伦敦)轰炸过后,废墟上的童年
长崎,原子弹爆炸后,行走在废墟瓦砾间的3岁儿童。
一、空前的浩劫
——二战战争规模空前损失巨大
1、规模空前
(1)范围广:
四大洲、四大洋、61国和地区、2200万平方千米;
(2)参战人数多:
双方军事力量1.1亿,伤亡9000万(人数最多)
(3)军费开支大:
直接开支1.1亿美元,参战国物质总损失价值4万亿美元
(4)许多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被严重破坏
2、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法西斯罪恶累累)
让我们一起沉痛悼念二战中逝去的亡灵!
让我们向那些为了保卫我们的家乡,保护我们的亲人而失去生命的英雄们深深的致敬!
让我们向那些为了捍卫人类自由、民主、尊严的英雄们深深的致敬!
一、空前的浩劫
二、正义的审判(情景剧)
1、纽伦堡审判
2、东京审判
纽伦堡审判
奥斯威辛集中营
位于波兰南部奥斯威辛市附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1940-1945年,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奥斯威辛集中营
(1)出示证据: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
  奥斯威辛集中营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在二战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波兰人、苏军战俘和各国进步分子运到这里,关进毒气室毒死。在1944年,它曾经创造了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记录”。
成堆用过的毒气罐
被运到奥营的人们
即将拉去焚化的尸体
法西斯分子在焚尸前敲掉死者的金牙
集中营堆放的头发和用头发编织成的地毯。
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焚尸炉
集中营死难者遗留下来的眼镜和鞋子
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时的幸存者
如何处理罪孽深重的法西斯分子?
苏联: “所有穿过纳粹制服的德国人都应该枪毙,
至少应该让他们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英国: “把第三帝国的主要战犯不经审判就处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
坚持必须举行一次公开、公平、公正的审判,他尖锐
地指出:“如果你们认为在战胜者未经审判的情況下可
以任意处死一个人的話,那么,法庭和审判就没有存在
的必要,人们将对法律丧失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建立
的目的原本就是要让人服罪。”他坚信: 用法律让罪人
服罪、以公正培育正义、以理性巩固和平或许更为有效。
二、正义的审判
1、纽伦堡审判:
(1)证据: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奥斯威辛集中营
(2)结果:
a.判处战争罪犯;
b.判决纳粹党的领导机构、秘密警察和党卫军
东京审判
南京街头到处都是尸体
(1)证据:日本法西斯的罪行——南京大屠杀
沟壑里、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当时驻南京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据战后国际法庭认定,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发生2万起以上强奸事件。据统计,被集体屠杀的达19万人以上,被零散屠杀的超过15万人,总计30万人以上。
南京市民的头颅
(1)证据:日本法西斯的罪行——731细菌部队
731部队的医生正在进行用活体解剖
(1)证据:日本法西斯的罪行——731细菌部队
二、正义的审判
1、纽伦堡审判:
2、东京审判
(1)证据: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南京大屠杀
731细菌战
(2)结果:
a.判处战争罪犯;
b.东京审判的缺陷和遗憾
▲东京审判的缺陷和遗憾:
1、作为日本军事最高统帅的昭和天皇免于起诉
3、美国从本国立场出发,主要追究的是对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战犯。
4、在审判后期,美国出于自己远东政策的需要,放松了对部分重大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
5、“反人道罪”并没有充分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当中,如日军731部队,使用细菌武器;实行“慰安妇”制度,暴力摧残广大女性等等行径却被排除在问罪范围之外。
2、审判只追究发动战争的个体责任。
——惩处日本战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不彻底。
思考一:
比较盟国对德日法西斯处理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①都进行了军事占领
②都进行了正义审判
③战犯都受到了一定的制裁
①对德四国分区占领,对日美独占
②纽伦堡审判,四国通力合作,东京审判由美主导
③纽伦堡审判比较彻底,东京审判美国庇护,不彻底
④影响不同(反省程度)
二战的反思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败国的反思
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战败国的反思
1970.12.7
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集中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
  战后德国政府和80%的民众在对纳粹发动侵略战争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具有正确的立场。
勃兰特和科尔以德国总理的身份向犹太受难者下跪,赫尔佐克总统告诫国人“要真诚地正视本国的历史,必须超越世代地承担战争责任问题”
东京靖国神社
战败国的反思
 2005年,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批准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书中日本将“侵略中国”改为“进出大陆”。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尚无定论”,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说成是“被迫应战”,把太平洋战争美化成“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在日本领导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2012年2月20日名古屋市长河村在与来访的中国南京市代表团会谈时,发表了“南京大屠杀很可能不存在”“牺牲的人只是正常战争死亡”等歪曲历史史实的言论。引发南京各界的强烈抗议。南京市人民政府已经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
思考二:战败国的反思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试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历史根源?
德日对侵略战争的反省程度不同。
日本对战争没有进行深刻反省,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还魂。
反映的问题:
历史根源:
①二战后,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庇护日本使一些日本战犯免于起诉 
②对日本民主化改造不够彻底 
③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铲除不够彻底.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经验教训
第一、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败国的反思
战胜国的反思
英国和法国应该反思,对德国和意大利的绥靖政策、把祸水引向东方的政策,是不是一种助纣为虐的政策?
美国和英国应该反思,迟迟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是不是一种以欧洲各国人民的鲜血为代价的坐山观虎斗的自私政策?
美国应该反思,在胜利在握的情况下,对日本平民实行核攻击,是不是符合美国主张的人权、人道主义原则?
以核战争威胁为后盾的霸权政策能否给美国和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经验教训
第二、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侵略行径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及时制止。
第三、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爱好和平的力量必须团结协作,及时制裁侵略,才能维护和平与安定。
三、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战败国的反思
战胜国的反思
作为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犹太人和中国人的反思
进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网站(www.nj1937.org)页面右下方,有一栏滚动着的“遇难者名单”,每行5个名字,60行,一共是300个名字。没有任何更多个人信息。这是网站里关于遇难者仅有的信息。
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www.yadvashem.org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借助“犹太大屠杀遇难者姓名中央数据库” 查询到300万左右死于纳粹屠杀的遇难者姓名和相关个人资料。如出生地、职业、国籍、父母及配偶的名字、战前的居住地、遇难地点等等,此外还有遇难者的亲人、朋友、邻居讲述的关于“名字背后的故事”。这项庞大的搜集、整理、核实工作,早在50多年前就开始了,目前仍在继续。在大屠杀网站上可以下载十几种语言的“遇难者登记表”。
 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美]桑塔亚那
不是为了记住仇恨,仅仅为了记住过去
避免战争的前提,
是永远保持记忆,
并永远保持警惕。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 ——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绥靖政策是对侵略的姑息纵容——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肩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
3、落后就要挨打——创新、发展才是出路,要与时俱进。
4、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保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警示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首先,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取代欧洲中心格局。
克里姆林宫
美国白宫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1)西欧各国的衰落;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3)苏联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1)西欧各国的衰落;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3)苏联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1)西欧各国的衰落;
(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3)苏联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回答:
(1)你从以上材料中能得出那些信息 两个材料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6分)
(2)请简要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对待国际间战争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汲取 (4分)
35.(1)世界性战争有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联合国倡导和平与合作;世界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3分)战争的巨大灾难引起人们的反思,制止战争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3分)
(2)世界人民加强对战争的反思;积极推动世界和平反战运动的发展;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加强第三世界的团结;正确发挥现代科技(核武器)的作用;防止超级大国的单边行动,反对霸权主义;有效化解民族、宗教矛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坚决反对恐怖主义。(任意4点即可)
思考题:
《洛杉矶时报》上有篇文章,题目就叫“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吗?”他的理由很简单,当下中东、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朝鲜及南亚次大陆的暴力、动荡,全球许多地方硝烟弥漫,这样的局势实在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好多少。他还认为,过去在冷战时期,两个互相竞争的超级大国因担心地区冲突升级,会管住自己羽翼下的好战国家,所以那时只有冷战而很难发生全球“热战”,如今,没有哪个世界大国再有这样的能力。因此,伊朗局势、朝鲜导弹发射、核武失控等等,都有可能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外交政策》高级编辑大卫·波斯科
我们应该怎样捍卫世界和平?
二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和平来之不易,应珍惜和捍卫和平;
不同意识形态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加强联合;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人民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永远不要战争的前提,
是永远保持记忆,永远保持警惕。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各种矛盾交织,形成了军事集团
③德国是挑动国,……
①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
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都使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④都促使社会主义与和平思想的发展;
⑤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欧洲在世界地位均下降 。
⑥都加强了美国的实力。
⑦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⑧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相同点:背景:
影响:
拓展一:比较一战与二战的异同
不同点:
背景:
一战爆发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
二战爆发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规模结果:
“二战”的规模、破坏性更大。
影响:
目的和性质:
一战时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
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一战后欧洲削弱,但仍为世界格局的中心
二战后欧洲不再是世界格局的中心
英国报纸已公开评论中国非能列为强国之一,并谓中国并非大国,以大国之意义,非仅出土地人口之多寡为标准云。
——蒋介石
拓展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一: 苏德战争开始后,日本6次召开政府和大本营的联席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人否决了外相松冈的北进主张,理由是日本大部分兵力用于中国,无法北进。苏联得此情报后,便从远东调兵到西部,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材料二: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战场是东方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
2、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略配合作用。
3、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材料一:1945年8月10日,日本在乞降照会中明确指出:“日本政府准备接受1945年7月26日由美国、英国和中国政府以及后来由苏联政府签字的在波茨坦发表的联合宣言中所列的条款,但应取得如下谅解,即上述宣言并不包含变更天皇统治国家的大权的要求。日本政府真诚地盼望这一谅解能得到保证并迫切希望很快获得对上述谅解的明确指示。”   材料二:1945年8月11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代表中、美、英、苏四国对日本电降照会作出答复:“自投降之日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命于盟国最高司令官。”                 
材料三:1946年11月3日,日本颁布的新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但实际上,天皇依然像从前一样受到大多数日本人的尊敬和崇拜,帝位仍然是统一日本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一个强大因素。  
材料四: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战犯的第二天,麦克阿瑟就下令释放承押待审的19名甲级战犯。……1950年,麦克阿瑟又作出规定,对在日执行徒刑的一切战犯,均予提前释放。…… --以上材料摘自《为什么日本不认账》
材料五: 1950年1月12日,艾奇逊在谈到关国的亚洲政策时说:“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就是美国的安全”,……1954年3月,美日签订日关共同防御援助协定,重申“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 的危险”. 一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1)据材料一、二,日本是否是“无条件投降”?请说明理由。
(1)日本不是无条件投降。日本提出的投降条件是保留天皇,而美国的答复没有明确拒绝日本提出的条件。
(2)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实质?
(2)天皇虽然是象征性的,但毕竟保持了天皇原有的世袭君主地位,日本的国体并没有改变。由此可见,美国实质上已经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投降条件。
(3)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日本军国主义没有根除的根源何在?
(3)保留了对战争负有主要责任的裕仁天皇的皇位及天皇制;并没有真正彻底地惩办战犯;对侵略战争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反省。
(4)材料五反映了美国对日本的政策采取的是怎样的政策?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何在?
由处置战败国日本变为要日本配合美国的霸权活动并承担军事义务。使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