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上生物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八上生物 4.2.1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24 12: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
(2)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3)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列举熟悉的动物行为的实例分析其行为特点;
(2)尝试观察、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
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相适应性的表现;
(2)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难点:动物行为产生的机理和动物行为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动物的行为,对于农村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平时学生只注意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现象,而没有从深层次认识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而且对动物体内的生理变化,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性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认真组织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得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观察课本75页动物行为的图片、进行观察。提问这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学生:具体回答出一些动作行为,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但是我们还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动物的行为 。
板书 动物的行为特点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动物行为的概念:
1.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出示一些动物行为的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话,说出具体的动作:行走、静走不动、奔跑、跳跃等。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都是动物的行为。(引导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动物的行为吗?
学生:讨论并说出动物行为的含义。
教师:讲解动物的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但是要注意,动物体内的生理活动不是动物的行为,例如:呼吸、心跳等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以教材探究实验为例加以研究。
活动二:教师:阅读教材探究竟中的资料分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猫头鹰为什么要寻找野鼠,并能耐心等待?当野鼠出现的时候,猫头鹰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
学生:它因为饥饿而找食物。它见到野鼠立即捕捉。
教师:这一系列行为是顺间完成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是不是这个过程从始至终都完全一样?
学生:不是。
归纳:动物的行为是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教师:试想,如果猫头鹰不饥饿,它还会这样做吗?
学生:不一定。
归纳: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而引起的。
教师:动物行为的完成靠的是什么?比如我们完成动作靠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靠运动器官、感觉器官。
归纳:动物行为离不开运动器官、感觉器官。
教师:同学们答的非常好,再进一步思考,动物行为还离不开什么?
( 讲解)动物的行为离不开作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例如:膝跳反射、候鸟向繁殖区迁徙,是在神经系统、激素调解下完成的。
学生:进一步思考理解。
归纳:动物的行为离不开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
教师:讨论交流:猫头鹰捕鼠这一行为,对猫头鹰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什么意义?
归纳:动物的行为是对周围复杂生存环境的适应性的表现,都是为了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总结:猫头鹰的这种捕鼠行为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三:出示一些猫捉老鼠的图片,仔细观察并请同学结合生活经验,分组讨论分析猫捉老鼠这一动物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进行评价。
过渡:人和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目的?
活动四:阅读课本最后一段,自学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同组检查评价。
(三)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略)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的概念: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1)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2、动物行为的特点 (2)动物行为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起作用;
(3)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离不开动物自身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
3、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认识动物活动规律,利用有益动物,控制有害动物。
六、 课堂练习
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下列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田鼠的取食 B.大雁南飞 C.猫捉老鼠 D.以上三项均是
2.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那么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 )
A.只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
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D.以上三项都是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孔雀开屏 B.两只蟋蟀在斗架 C.蜜蜂的舞蹈 D.鲸“喷”水
4.对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
5.动物的行为是指( )
A.动物的心脏跳动 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C.动物的呼吸 D.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两只公羊在打架 B.鸡的育雏
C.老虎心脏的搏动 D.变色龙改变体色
7.工蜂找到蜜源后,告知伙伴方位的“语言”是( )
A.发出声音 B.分泌气味 C.跳舞 D.触角接触
8.下列动物中不是鼠类的天敌的是 ( )
A.猫头鹰 B.蛇 C.鸡 D.黄鼬
9.兔子在逃跑时竖起尾巴;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动物们各种有趣的行为。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各种动物的行为对它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课堂反思:本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分工学习,然后交流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学习效果很好,在全班展示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不足在于:分组时有的组员参与性不高,影响了学习效率,今后注意合理分组,让学生接受任务时能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