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光的折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定义;
(2)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
(3)光的折射规律及应用;
(4)会应用有关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学会用“探究”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重点】知道光的折射及其折射规律
【难点】会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我们首来做一个游戏,用筷子来刺杯中的一个标志(红点),看哪个同学的刺的最准。
游戏分两个过程:第一次杯中不放水;第二次杯中放入一定量的水。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师:请游戏的同学说一下两次刺的感受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师:什么原因造成第二次“刺红点”困难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光的一些现象。
新授过程
1、光的折射现象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活动4.1)
【提 示】师:注意观察光束的路径
【议一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交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点 拨】师:当光斜射入水面时,不仅会发生反射现象,同时还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提 问】师:光发生反射时遵循规律吗?规律是什么?那么光发生折射时有没有规律呢?你想了解吗?
【活 动】学生回顾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引 导】为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我们介绍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为了探究光发生折射时的规律,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名词?
【活 动】学生根据学过的反射知识,得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有关物理名词入射光线:从光源发出的光线(AO)折射光线:进入另外一种介质的的光线(OC)法线:过折射点O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CON,)
【猜一猜】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有哪些规律呢?
【实 验】
【提 示】借鉴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提醒学生观察三线的是否在同一平面,它们的位置关系,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结 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
(3)折射光线 (偏离或偏向)法线,折射角 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
(5)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为 ;
光从空气斜射其它透明介质中(如玻璃),情况也相同。
【练习】作出光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
【想一想】如果光从其它介质射入空气中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实 验】探究活动4.2
【结 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
(3)折射光线 (偏离或偏向)法线,折射角 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
(5)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为 ;
光从其它透明介质(如水)斜射空气中,情况也相同。
【再探究】当光从空气中逆着折射光线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将会怎样传播?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小 结】光折射的规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入另外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异侧)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同变)
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垂直不变)
若是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若是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角大)
【练习】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
?3、利用规律解释现象。
【看一看】一枝长铅笔,放入水中后,观察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提 示】(1)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什么?(2)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会怎样?(3)人眼是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
【分 析】水中的铅笔A点发出的光,经过水面时会发生光的折射,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进入人眼,人看物体总是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反方向看过去,在人看来,光线是从A,发出来的,因此铅笔看起来变弯了。
【练习】1、人在岸边看水中的鱼,是真正的鱼吗?如果不是,那真正的鱼的鱼在何处?如果让你用鱼叉去捕鱼,你准备如何做,才能成功的捕到鱼?试通过作图来解释
2、有经验的渔民在河边叉鱼,他应把鱼叉对准:( )
A、所看到的鱼????????????? ????B、所看到的鱼的上部?
C、所看到鱼的后部?????????????D、所看到的鱼的前部?
【活动】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 太阳奇观
课堂小结
(1)光的折射的定义
(2)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3)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二节 透镜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凹透镜能成缩小的像;
(3)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估;
(4)通过探究, 了解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各自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重点】认识凸透镜对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凹透镜能成缩小的像
【难点】认识凸透镜对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我们班上有一些同学平时没有注意保护眼睛,所以戴上了眼镜,我们称之为近视眼镜;我们的爷爷奶奶有时也会戴上眼镜,我们称之为远视眼镜(俗称老花眼镜),这两种眼镜一样吗?要知道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透镜的知识。
新授过程
认识凸透镜、凹透镜
【看一看】这儿有一些透镜,大家看一看,它们的形状有何不同?
【提 示】老师引导学生从透镜的厚度特点去观察
【小 结】透镜通常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练习】1、判断一下你的近视眼镜是什么透镜?那远视眼镜又是什么透镜呢?
2、下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_.
2、探究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做一做】活动4.3,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课本上的文字(透镜距书本较近),你有什么发现?大家交流一下。
【讨论交流】
【小 结】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字是放大的(正立的),通过凹透镜所看到的字是缩小的(正立的)。
【猜一猜】如果让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是通过凹透镜呢?
【提 示】如何得到平行光,从很远处射来的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
【试一试】学生实验,并注意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可以在白纸上得到亮点;而平行光通过凹透镜,不能在白纸上得到亮点,只能得到一个光斑。
【小 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演 示】老师用黑板或课件展示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介绍透镜相关的名词。(1)光心(O):透镜的中心,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3)焦点(F):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说明: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会发散,我们把折射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与主光轴的交点称为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4)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练习】1、下图是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错误的( )
【练习】2、.如图,根据透镜前后的光路,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想一想】活动4.4有一个透镜,请同学们设计三种简易的实验方法,辨别其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讨论交流】
【小 结】以表格的形式
方法 凸透镜 凹透镜
形状法(观察透镜形状)---摸 中央厚,边缘薄 中央薄,边缘厚
成像法(观察近处物体)---看 看到的物体是放大的 看到的物体是放大的
光线法(观察对光线的作用)-照 有会聚作用 有发散作用
【试一试】用你设计的方法来辨别: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议一议】还有哪些辨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生活中的放大镜是什么透镜呢?你如何鉴别?
3、探究透镜的奥秘
【观 察】活动4.5表明: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底面偏折。
【猜 想】如果按图4—18,平行光经过它们折射后,出射光线会怎样?
【检 验】
【点 拨】老师通过黑板或课件展示。透镜可以看成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的。每一个棱镜都会使光线向底面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课堂小结(1)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2)透镜的奥秘
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会使用相关的实验器材,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从中得到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品质;
(2)培养学生交流使用,评价探究结果的能力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难点】会使用相关的实验器材,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二、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活动一:通过放大镜看物体时,若适当增加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的像是增大呢,还是缩小?若继续不断地增大放大镜与物体间的距离,看到的像将怎样变化呢?做一做,看一看。
活动二:点燃蜡烛,通过凸透镜的作用,看在光屏上的像在改变距离时的变化情况。
【讨论交流】
师:我们发现了凸透镜有时成放大的,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像是倒立的,有时像是正立的,那么你觉得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猜想】物到凸透镜的距离 凸透镜的焦距 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关系。
新授过程:
1、探究前的准备
(1)师:首先大家阅读信息快递,了解物距、像距的意义。
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物距u
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
实像: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3)怎样测量或知道凸透镜的焦距?请说出你的方法。
2、探究活动
(!)选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需的器材。并指导学生组装器材,强调注意点。
(2)、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 cm.
(3)、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4)、调整物距做两次实验,当烛焰在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和像距。
(5)、调整物距做两次实验,当烛焰在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和像距。
(6)、分析第(4)、(5)的数据,猜想当烛焰在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时,物距和像距就满足什么条件,并动手实验,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和像距。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放大的像 1
2
倒立、等大的像 1
2
*(7)如果用一张厚纸将凸透镜上部分挡住或左部分挡住(不让光通过),观察一下像有什么变化,并记下它的变化?
*(8)试一下,在成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向上移动一下,看光屏上的像如何移动?若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下,观察光屏上的像如何移动?将你观察到的现象记下来。
(9)、把物距调到小于焦距时,观察能否在光屏看到清晰的像?若没有,用眼睛通过透镜能观察到烛焰,观察像的特点,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
1
2
3、探究活动的小结与交流
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 (实/虚)
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 (实/虚)
当物距 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 (实/虚)
当物距 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 (实/虚)
【练习】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_______和______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实验时先固定______的位置,然后调整_______的位置,最后移动_________,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
2、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像能用光屏收集到,虚像不能.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
C.实像一定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一定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3、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
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形成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 ]
A.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 B.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
C.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外 D.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距以内。
课堂小结
(1)物距与像距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探究实验中有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归纳物距变化时,像的大小及像距变化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经历归纳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并获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自主性。
(2)体现物理规律的和谐统一美。
【重点】通过对探究实验中有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上次同学通过认真的探究活动,得到了很多数据,今天我们再来交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看看这些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请学生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等大的像 1
2
倒立、放大的像 1
2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u/cm
正立、放大的像 1
2
新授过程
1、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像规律
【看一看】凸透镜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
【议一议】学生交流
【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 u>2f , f<υ<2f;
【看一看】凸透镜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
【议一议】学生交流
【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 u=2f , υ=2f;
【看一看】凸透镜成清晰、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
【议一议】学生交流
【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 f< u <2f,υ>2f;
【看一看】凸透镜成清晰、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
【议一议】学生交流
【说一说】引导学生得出: u 【提问】1、凸透镜成虚像、实像时物距的分界点在哪里?
【提示】 引导学生得出:一倍焦距f处, 口决记忆:“一倍焦距分虚实”
2、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时物距的分界点在哪里?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二倍焦距2f处,口决记忆:“二倍焦距分大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时像距如何变化?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小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像同向移,像距越大像越大。
【练习】
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7厘米,物体在凸透镜前11厘米处,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在镜后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及烛焰成像的情况是??? (? ? )
A.20 cm以外,成倒立的像 ? B.20 cm以外。成正立的像
C.20 cm与10 cm之间,成倒立的像? D.20 cm与10 cm之间,成正立的像
4、像物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实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物异侧 凸透镜成虚像时像物同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5、物距变化时,像距如何变化?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变化相异
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变化相同
【练习】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 ]
A.放大的像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缩小的.
C.倒立的像都是缩小的. D.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
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厘米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极高的一点。然后开始在光具座上做实验:
(1)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先将蜡烛、______和______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是为了使像 。
(2)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厘米。
(3)当烛焰离凸透镜30厘米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______移动(填写距离范围,下同),光屏在某一位置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像。
(4)当烛焰离凸透镜15厘米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______移动,在某一位置上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像。当蜡烛逐渐消耗而减小,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_(选填“上升”、“下降”)。
(5)当烛焰离凸透镜5厘米时,光屏上______(能或不能)出现清晰的像,但透过透镜能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像。
课堂小结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归纳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
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习题的处理,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了解。
(2)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运用规律解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理从课堂走进生活的乐趣
【重点】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前面我们知道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今天首先来回顾一下学过的内容。
【知识回顾】
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表格。(表格法)
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特点(倒正、放缩、虚实)
1 u>2f
2
V=2f
3
v>2f
4 U=f 不成像
5
物像同侧 正立 放大 虚像
2、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口诀。 (口诀法)
倍焦距分虚实, 倍焦距分大小;
物像 向移,像距越大像越 。
3、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来判断像的特点。(作图法)
利用过光心和平行光线作图来确定像的特点。
新授过程
例1: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是 [ ]
A.像距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
【分析】利用口诀法来解题。根据题意,物体成的是实像,且物距减小,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再由像距越大像越大,所以选择A
【练习】
1、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2、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必须把物体放在 [ ]
A.透镜的焦点以内. B.透镜的2倍焦距处.
C.透镜的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 D.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3、投影仪(幻灯机)是利用了物体放在凸透镜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像原理制成的,因此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是 [ ]
A.放大正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
C.放大倒立的虚像 D.放大倒立的实像
适当介绍一下放大镜、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例2、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30㎝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B、20㎝ C、30㎝ D、40㎝
【分析】:此题可以利用表格来解题,也可以用口诀法来解题。
口诀法思路:光屏上出现像,表明像是实像,说明u>f,即30cm>f,(1 倍焦距分虚实)
同时像是缩小的,说明u<2f,即30cm〈2f,15 cm〈f,(2倍焦距分大小),综合得到15 cm〈f〈30 cm,因此选择答案B
【练习】
1、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cm B、30cm C 、60cm D、80㎝
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厘米时,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5厘米 B. 10厘米 C. 15厘米 D. 20厘米。
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
例3: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生成一实像.如果在屏上所生成的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应 [ ]
A.把凸透镜适当向屏移动,其他不动.
B.使屏适当远离透镜,其他不动.
C.把凸透镜向烛焰适当移近,并适当减少屏和凸透镜间距离.
D.把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并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距离.
【分析】要使实像变大,根据像距越大像越大,要求像距变大,要增大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同时像距增大的时候,物距就要减小,因此选择D
【练习】
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 ,她常常这样做:(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2、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的主光轴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cm,则所成清晰的像—定是( )
A.虚像 B.放大的 C.正立的 D.缩小的
4、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 ( )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课堂小结
第四节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对照相机工作原理的探究,从而获得人眼成像的原理。
(2)组织学生通过对视力矫正的分析,来巩固有关透镜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2)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照相机、眼睛原理
【难点】视力的矫正原理及方法
二、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当我们假期到其它地方旅游,都要带上照相机,随时随地的留下周围美好景色和美好的瞬间,那么照相机是如何帮助我们留下这美好的记忆的呢?今天我们和大家来探究一下?
新授过程
1、探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了解照相机的使用
【提问】哪位同学使用过照相机?说一说你照相的过程.
(学生说,教师提示,引起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照相机能成什么样的像吗?照相机成的像在哪里?
缩小的像,底片上。
【想一想】照相机工作所成的像与凸透镜成像实验哪一种情况一样
【小 结】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性质。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胶卷上有感光物质。
2、简介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
展示照相机挂图或模型、多媒体,对照讲解以下各部分的功用:
调 焦: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以便胶片上产生清晰的像.调焦环上面的数字是指被照物体到镜头的距离.
光 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光圈环上的数字越小,进入镜头的光越多.
快 门:控制曝光时间.快门上的数字表示多少分之一秒.数字越大,曝光时间越短.
【练习】在使用照相机摄影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特点: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离相机镜头的距离;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照片上所成的像越??????????? ;
(3)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 ;
(4)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 ?????????????????????.
2、探究眼睛的成像原理
【提 问】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这美丽的世界,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请问:人眼的凸透镜,光屏在哪里?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看一看】投影片显示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
【提 示】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小 结】晶状体相当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提 问】我们的眼睛又是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呢?
【做一做】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这样的动作,把书本从离你稍远处慢慢靠近你的眼睛,看书本上的字,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议一议】看近处物体时,觉得眼睛很酸。
【想一想】师:同学们,你们的感觉也是这样么?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提 示】师:因为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是可以调节的,(投影)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结合板画,讲解眼睛望远时的调节过程)
而在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所以会感觉眼睛酸。(结合板画,讲解眼睛近观时的调节过程)
【小 结】眼睛要看清物体,必须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却远近不同,眼睛是怎样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呢?原来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的弯曲程度可以靠周围的肌肉——睫状体来调节,在观看远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小,晶状体变得扁平,眼睛的焦距变大;在观看近处物体时,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变大,晶状体变凸,眼睛的焦距变小,因此,无论是远处的物体还是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距系统,在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眼睛的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
【练习】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 )
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视力的缺陷
【提问】假如我们的眼睛的对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不够理想,那么晶状体会出现什么问题?
【提示】晶状体过平或过凸。
【提问】那么会造成视力上有缺陷?
【提示】近视眼和远视眼。
【看一看】利用课件展现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或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
【说一说】我想先请眼睛近视的同学谈谈他看远近物体时有什么感受?
那我们怎么帮助他来矫正视力呢?
4、视力的矫正
【做一做】活动4.6视力矫正
【议一议】通过活动:
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凸/凹)透镜,它的作用是 ;
矫正远视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凸/凹)透镜,它的作用是 ;
【提示】可以利用课件展现通过透镜矫正视力的过程。
【小结】 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
远视眼需配戴凸透镜(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
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如长时间看书后,要向远处眺望休息几分钟,看书时眼睛不要离书本太近等
【拓展延伸】视觉暂留 眼镜度数、明视距离、
【练习】
1、远视眼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办法是??? (?? )
? 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 B.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 c.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 D.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矫正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2、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 B.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 D.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
3、下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小结:
1、照相机的原理及使用
2、近视、远视的原因
3、近视、远视的矫正
第五节 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2)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3)初步了解显微镜发展情况及其应用前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二、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用课件展现三星堆出土的 3000多年前的文物"纵目青铜面具" 的图片,说明"面具"中纵目的眼球外凸长达16cm,象征着当时的人们扩展视觉、认识宇宙的强烈愿望。今天我们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不仅看清楚很多遥远的其他星球上的物体,并且还能看清楚动植物细胞等非常微小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望远镜与显微镜,那它们是怎样做成的呢?
新授过程
1、望远镜
教师简单介绍望远镜的发明。
【读一读】信息快递,了解物镜与目镜的定义
【做一做】活动4.7通过两个透镜看物体
【议一议】
(1)以凹透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可以看到物体 像。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可以看到物体 像。
(3)调换两个凸透镜的位置,看近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 像。
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
【思考】
1、是谁把望远镜第一个用于科学研究的?他的研究成果有何意义?
2、望远镜还有那些领域的应用?
【小结】
1、伽利略望远镜:利用凹透镜为目镜,凸透镜为物镜,观察到的是正立的虚像,但视角小。(可以通过课件展现两次成像的特点或用作出成像图)
2、开普勒望远镜:利用焦距不的凸透镜为目镜,焦距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观察到的是倒立的虚像,但视角大。(可以通过课件展现两次成像的特点或用作出成像图)
2、显微镜
【提问】同学们,如果想看清楚蚂蚁的脚,想看清楚树叶的细胞该怎么办?
【提示】用一只凸透镜(放大镜)也能使微小物体放大,那么它和显微镜又有什么区别呢?
【做一做】活动4.8
【议一议】(1)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比刚才放大更多。(2)放大镜正立放大的像:显微镜倒立放大的像。
【小结】显微镜可以成一个放大的虚像。通过每一个凸透镜都被放大一次,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乘积。(可以通过课件展现两次成像的特点或用作出成像图)
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
【练习】
1、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镜, 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倒立的 的 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_____(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2、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镜, 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的 的 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 ,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 像(填"放大"或"缩小") ,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课堂小结:
望远镜的组成和原理
显微镜的组成和原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调查,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
(2)学会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尝试对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形成近视的原因,从而找到预防近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物理走进生活、社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重点】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难点】学会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班上有多少同学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
师: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班上这么多的同学眼睛近视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一下原因。
新授过程
1、设计调查问卷
【提问】要调查,就要有调查问卷,你觉得这个问卷如何设计?要调查哪些问题?
【议一议】
【交流】(1)视力状况
(2)家庭成员的视力状况
(3)看书的光照情况
(4)阅读时的习惯
(5)看电视的时间
(6)上网的时间
(7)做眼保健操的情况
(8)对眼睛的保护情况
(9)每天用眼时间
经全班交流形成一份共同的调查问卷。
2、调查并答卷
(1)每人填写问卷,分组统计本组的数据
(2)将各组的记录和数据汇总成全班的统计数据
3、分析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成表格,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任务布置:
1、上网查询我国青少年视力状况。
2、到眼镜店了解佩镜人员的年龄比例及相关知识。
3、用你的问卷在你的社区作一次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