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成语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成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0 16:18:23

文档简介

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成语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生水起 B.短小精悍 C.然而 D.激荡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2.(2020·天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
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
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绝句
B 舍相如广成传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散文
C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
D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 《卜算子·咏梅》 词
A.A B.B C.C D.D
3.(2020·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_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_______________,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__________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 多难兴邦 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 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 不屈不挠
4.(2020·江苏)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
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5.(2019·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6.(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1)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妮妮道来 B.演绎 C.而是 D.喜闻乐见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7.(2019·天津)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②别求新声于异邦;③横眉冷对千夫指;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⑤万众同仰“民族魂”。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
A.凤凰涅槃,女神再生 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我以我血荐轩辕 D.当年海上惊雷雨
8.(2019·浙江模拟)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闻报道对于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讴歌时代英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B.大家习惯了加班划线、熬夜透支,对此都不以为然,这导致身体过劳现象更加普遍。
C.在竞技场上,要放松心态,专注比赛;一味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反而容易背上包袱。
D.蓝天保卫战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还应继续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
9.(2018·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_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_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10.(2018·天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文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悄(qiāo)无声息 盘垣(huán) 澄澈(chè)
B.蓊(wēng)郁 虬(qiú)藤 柔曼(màn)
C.披拂(fú) 参差(cī) 倔拗(ào)
D.偃(yǎn)卧 兀(wù)立 睥(pì)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
11.(2017·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12.(2017·天津)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多数人的__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真与美就____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__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13.(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下列各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1)文段中加粗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14.(2017·山东)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教练,他知人善任 ,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超高。
A.知人善任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15.(2017·新课标Ⅱ卷)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6.(2017·新课标Ⅲ)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件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7.(2017·新课标Ⅰ)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A
(2)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⑴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里发展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语境中是说屏幕中的剧情,应当用“跌宕起伏”,这样也能与后文的“扣人心弦”呼应。“风生水起”使用不当。
B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语境中是说弹幕对剧情的评论简短有力,使用正确。
C项,然而,连词。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前句说“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后面说“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來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前句说优点,后句说问题,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然而”一词使用正确。
D项,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语境中指思想因受到其他人的启发而处于活跃状态,使用正确。
故选A。
⑵B项,乙处,“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一句中,列举后面出现了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完,省略了一部分,后面就不再用“等”字了。也就是说,“省略号”和“等”只用一个即可,都用显得多余、啰嗦。
故选B。
故答案为:⑴A。⑵B。
【点评】⑴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⑵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对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识记,浏览选项,加以对照分析,排除标点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2.【答案】(1)B
(2)D
(3)C
【知识点】文学常识;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⑴第一处,“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犹醉心,沉迷,其后常搭配“于”,即“热衷于……”;“热心”,犹热情,谓有兴趣,肯尽力,积极主动,着重形容内心有兴趣,常用于对事;从语境来看,“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由“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一信息可知,此处应是说当今社会人们对旅游的沉迷,应使用“热衷”。第二处,“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结合语境“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可知,此处是形容面对这些密密匝匝旅馆的感觉,应使用“眼花缭乱”。第三处,“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形势,规模;“格局”,结构和格式;从语境来看,语境是说“全国要冲”“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结构格式,应使用“格局”。故选B。
⑵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第一个问题,成分残缺,“可以容纳……”缺少主语,可以删除“据”,并把“了”改为“的”,让“私家旅馆”做后面句子的主语;第二个问题,“不可谓世所罕见”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不可谓”意思是“不可以说是、不可以称为”,“世所罕见”意思是“在整个世界上都很少看到过。比喻特别稀有,非常珍贵”,语境要表达的意思是岐州富豪所开的私家旅馆是世所罕见的,但多了“不”,让句意表达反了,可以删除“不”。
A项,“不可谓世所罕见” 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
B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的主语是《太平广记》,而“可以容纳”的主语应是“私家旅馆”,偷换主语;“不可谓世所罕见”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
C项,“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搭配不当,前一句的主语是“岐州富豪”,而“容纳千人食宿”的应该是“私家旅馆”,可以在“开设”后面添加“的”。
故选D。
⑶C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错误,“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不是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故选C。
故答案为:⑴B;⑵D;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⑶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在课内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识记,尤其要关注作者、朝代、国籍、自豪、代表作品、文学成就、文学流派等。本题要求选择“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3.【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
故答案为:“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
此处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
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
故答案为:“不屈不挠”。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4.【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项,“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意为: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用来鼓励同学勤奋学习,引用得体;
B项,“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意为: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这是鼓励同学要有兰草般的高洁,松树般的坚定品质,引用得体;
C项,“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意为: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这是勉励同学珍惜光阴的,引用得体;
D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意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这是勉励暮年之人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放在青春学子身上不合适。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名言理解能力与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运用准确、得体的能力。首先读懂题干要求,分析题干所给的语境,再阅读每个选项,理解选项语句的含义,分析其是否适合题干语境。
5.【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6.【答案】(1)A
(2)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⑴A项,娓娓道来,意思是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与后文的“讲述”语意重复。B项,演绎,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②铺陈;发挥。③展现;表现。这里取第三个意思,是嘉宾办成古人表演故事,使用正确。C项,“而是”表转折,与前面的“并不需要”搭配和谐,使用正确。D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这里是指文化类节目要找到观众喜欢的形式,使用正确。故选A。
⑵本题B项,乙处,“白皮书”属于特定称谓,应该使用引号。故选B。
故答案为:⑴A;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熟悉常用错误,再进行比对。
7.【答案】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分析所提供的五个标题来看,应是与“鲁迅”有关,“家道中落国势危”是鲁迅所处的家国背景;”别求新声于异邦”是说鲁迅求学日本的经历;“横眉冷对千夫指”是鲁迅的诗作;“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所说;“万众同仰‘民族魂’”是肯定鲁迅的精神价值。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
A项,“凤凰涅槃,女神再生”应与郭沫若有关;
B项,“流亡南洋”的应是郁达夫;
D项,“当年海上惊雷雨”应是曹禺。
C项,“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诗作《自题小像》中最后一句,也与鲁迅相关。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先分析题干所提供的板块标题,找到这些标题的共性,然后再进行选择。题干说这是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考生可以借助提供的板块标题判断出该人物是谁,然后再进行选择。
8.【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9.【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特立独行: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一般作谓语、定语。
“……的结晶”作定语,第一空选“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的说教”,
根据语境,第二空选“耳提面命”。
领悟:理解,解悟。但特别强调悟字,就是说不是别人和外界使你了解的道理,外界只是作为一个牵引,点拨最终理解靠的是自己的悟性。悟性不来源于外界,悟性是逐渐明白的。
顿悟:顿然领悟。
第三个空强调“逐渐悟出”,选“领悟”。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词语、成语的能力。要明白每个词语和成语的意思,放句子里通读,判断对错。主要还是读。一靠语感,二靠分析成语意思。
10.【答案】(1)D
(2)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⑴A悄(qiāo)无声息,改为:悄(qiǎo)无声息;盘垣,改为:盘桓;
B蓊(wēng)郁,改为:蓊(wěng)郁;
C倔拗(ào),改为:倔拗(niù)。
故选D。
⑵幽邃:1、幽深、深远。2、指僻远之地。3、深奥。
深邃:深奥;深奥的哲理;难懂的哲理。文字深邃;深邃的目光。
第一个空取“幽邃中第一个意思:幽深、深远”。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第二个空是形容流水的,所以取“蜿蜒”。
稀疏:(物体、声音等) 宽松;不稠密。
荒疏:指浮躁、荒唐;没有注意而失礼。
第三个空形容树枝,取“稀疏”。
综合以上,答案选B。
故答案为:⑴D;
⑵B。
【点评】⑴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悄,多音字,qiǎo,用于“悄寂”“悄然”“悄声”“悄怆”“东船西舫悄无言”。qiāo,用于叠音词,如“悄悄”“悄悄话”。蓊wěng只有一个读音。拗三个读音:(1)ǎo,弄弯;使……断,如“把钢丝拗断”。(2)ào,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3)niù,固执、不驯服,如“执拗”“脾气拗”。
⑵此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要明白每个词语的意思,放句子里通读,判断对错。
11.【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句中是指艺术创作,应该选用“精益求精”,排除B、D;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句中修饰“作品”,指“作品”新,选用“耳目一新”,排除C;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根据句子语境, 是说作品美,而不是多。选用“美不胜收”。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12.【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选项。如由“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可知,前面主要讲两者的不同发展方向,第三个横线上可用“分道扬镳”;“达到与真”地位相当,可用“分庭抗礼”,综合可知D项正确。
13.【答案】(1)B
(2)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近义词辨析
【解析】正在更新中
14.【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适合用排除法,先纵观全项,把明显错误的先排除,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知人善任: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使用正确;
B.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使用正确;
C.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使用正确;
D.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句中的意思是“很明显地证明了”,与“不言而喻”的词意不吻合。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平时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成语:①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③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④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⑤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⑥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⑦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⑧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15.【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句中修饰“大自然”,对象错;
②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句中没有“落在后面”的意思;
③博学审问: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使用正确;
④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符合语境;
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符合语境;
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句中修饰“节目”,对象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16.【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根据语境“应该制定”说明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使用错误;
②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句中修饰“模型”,对象错;
③等而下之: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使用正确;
④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使用正确;
⑤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句中指“虚假的广告”,无“冒充”之意;
⑥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句中修饰“脏空气”,对象错。
故选:D。
【点评】成语辨析主要包括五大类型:①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②准确辨明成语的感彩;③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④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⑤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
17.【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重整旗鼓: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与别最后一句话“再创佳绩”相矛盾。
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
③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
④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不符合语境。
⑤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符合语境。
⑥万无一失: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常与易丢失或者易出错的事物搭配使用。不符合语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1 / 1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成语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生水起 B.短小精悍 C.然而 D.激荡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A
(2)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⑴A项,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时间里发展特别快,迅速壮大起来。语境中是说屏幕中的剧情,应当用“跌宕起伏”,这样也能与后文的“扣人心弦”呼应。“风生水起”使用不当。
B项,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语境中是说弹幕对剧情的评论简短有力,使用正确。
C项,然而,连词。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语境中前句说“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后面说“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而是來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前句说优点,后句说问题,两句形成了转折关系,“然而”一词使用正确。
D项,激荡,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受到冲击而动荡。语境中指思想因受到其他人的启发而处于活跃状态,使用正确。
故选A。
⑵B项,乙处,“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一句中,列举后面出现了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完,省略了一部分,后面就不再用“等”字了。也就是说,“省略号”和“等”只用一个即可,都用显得多余、啰嗦。
故选B。
故答案为:⑴A。⑵B。
【点评】⑴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⑵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对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识记,浏览选项,加以对照分析,排除标点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2.(2020·天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流行语生动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消费方面的愿望。纵观古今,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一场完美的旅行,必须要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那么在古代,外出旅行或者出门办事,人们如何解决住宿问题呢
西周早期,统治者在通往都城的道路上广修客舍,便于各地诸侯入朝纳贡和朝觐时休息。春秋战国时期,名为“传舍”或“逆旅”的客舍也出现了。西汉初期,各地均在交通要道上设立驿馆。南北朝时,许多王公贵族发现经营旅馆存在巨大商机,竞相建置,旅馆林立城中。唐朝繁盛,各国使者纷纷到大唐学习、取经。为了彰显唐人风度,官方旅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民间旅馆的发展也相当可观。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令人(  )。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就是在杭州西湖砖街巷的一家湖景旅馆里写的。明初,全国要冲均设驿馆、递铺,“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  )最常见。至晚清,中国的旅馆业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取材于刘中才《回到古代住旅馆》)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A.热衷 左顾右盼 局面
B.热衷 眼花缭乱 格局
C.热心 眼花缭乱 局面
D.热心 左顾右盼 格局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B.《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
C.《太平广记》记载的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D.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可谓世所罕见。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绝句
B 舍相如广成传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 散文
C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
D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陆游 《卜算子·咏梅》 词
A.A B.B C.C D.D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文学常识;成语的使用;其他熟语的使用;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⑴第一处,“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犹醉心,沉迷,其后常搭配“于”,即“热衷于……”;“热心”,犹热情,谓有兴趣,肯尽力,积极主动,着重形容内心有兴趣,常用于对事;从语境来看,“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于旅游”,由“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一信息可知,此处应是说当今社会人们对旅游的沉迷,应使用“热衷”。第二处,“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结合语境“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臣”可知,此处是形容面对这些密密匝匝旅馆的感觉,应使用“眼花缭乱”。第三处,“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形势,规模;“格局”,结构和格式;从语境来看,语境是说“全国要冲”“十里一铺、六十里一驿”的结构格式,应使用“格局”。故选B。
⑵ “据《太平广记》记载了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第一个问题,成分残缺,“可以容纳……”缺少主语,可以删除“据”,并把“了”改为“的”,让“私家旅馆”做后面句子的主语;第二个问题,“不可谓世所罕见”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不可谓”意思是“不可以说是、不可以称为”,“世所罕见”意思是“在整个世界上都很少看到过。比喻特别稀有,非常珍贵”,语境要表达的意思是岐州富豪所开的私家旅馆是世所罕见的,但多了“不”,让句意表达反了,可以删除“不”。
A项,“不可谓世所罕见” 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
B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的主语是《太平广记》,而“可以容纳”的主语应是“私家旅馆”,偷换主语;“不可谓世所罕见”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
C项,“岐州富豪开设私家旅馆,可以容纳千人食宿”搭配不当,前一句的主语是“岐州富豪”,而“容纳千人食宿”的应该是“私家旅馆”,可以在“开设”后面添加“的”。
故选D。
⑶C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错误,“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出自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不是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故选C。
故答案为:⑴B;⑵D;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⑶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在课内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识记,尤其要关注作者、朝代、国籍、自豪、代表作品、文学成就、文学流派等。本题要求选择“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3.(2020·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_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_______________,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__________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 多难兴邦 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 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 不屈不挠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以身许国: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身试险: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此处主语是“志士仁人”,指他们挺身而出为国效力,
故答案为:“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一言兴邦:指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
此处根据“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野火沃土”可见,是指中国历史上多灾多难而百姓奋发图强,使国家强盛,因此选“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
此处根据前文“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可见,是指面临困难和挫折不屈服,
故答案为:“不屈不挠”。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4.(2020·江苏)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
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项,“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意为: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用来鼓励同学勤奋学习,引用得体;
B项,“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意为: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这是鼓励同学要有兰草般的高洁,松树般的坚定品质,引用得体;
C项,“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意为: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这是勉励同学珍惜光阴的,引用得体;
D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意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这是勉励暮年之人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放在青春学子身上不合适。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名言理解能力与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运用准确、得体的能力。首先读懂题干要求,分析题干所给的语境,再阅读每个选项,理解选项语句的含义,分析其是否适合题干语境。
5.(2019·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6.(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1)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妮妮道来 B.演绎 C.而是 D.喜闻乐见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A
(2)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⑴A项,娓娓道来,意思是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与后文的“讲述”语意重复。B项,演绎,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②铺陈;发挥。③展现;表现。这里取第三个意思,是嘉宾办成古人表演故事,使用正确。C项,“而是”表转折,与前面的“并不需要”搭配和谐,使用正确。D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这里是指文化类节目要找到观众喜欢的形式,使用正确。故选A。
⑵本题B项,乙处,“白皮书”属于特定称谓,应该使用引号。故选B。
故答案为:⑴A;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常用标点的使用方法,熟悉常用错误,再进行比对。
7.(2019·天津)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②别求新声于异邦;③横眉冷对千夫指;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⑤万众同仰“民族魂”。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
A.凤凰涅槃,女神再生 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我以我血荐轩辕 D.当年海上惊雷雨
【答案】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分析所提供的五个标题来看,应是与“鲁迅”有关,“家道中落国势危”是鲁迅所处的家国背景;”别求新声于异邦”是说鲁迅求学日本的经历;“横眉冷对千夫指”是鲁迅的诗作;“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是鲁迅所说;“万众同仰‘民族魂’”是肯定鲁迅的精神价值。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
A项,“凤凰涅槃,女神再生”应与郭沫若有关;
B项,“流亡南洋”的应是郁达夫;
D项,“当年海上惊雷雨”应是曹禺。
C项,“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诗作《自题小像》中最后一句,也与鲁迅相关。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先分析题干所提供的板块标题,找到这些标题的共性,然后再进行选择。题干说这是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考生可以借助提供的板块标题判断出该人物是谁,然后再进行选择。
8.(2019·浙江模拟)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闻报道对于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讴歌时代英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B.大家习惯了加班划线、熬夜透支,对此都不以为然,这导致身体过劳现象更加普遍。
C.在竞技场上,要放松心态,专注比赛;一味追求完美,苛求自己,反而容易背上包袱。
D.蓝天保卫战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还应继续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9.(2018·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_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_________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答案】C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特立独行: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一般作谓语、定语。
“……的结晶”作定语,第一空选“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的说教”,
根据语境,第二空选“耳提面命”。
领悟:理解,解悟。但特别强调悟字,就是说不是别人和外界使你了解的道理,外界只是作为一个牵引,点拨最终理解靠的是自己的悟性。悟性不来源于外界,悟性是逐渐明白的。
顿悟:顿然领悟。
第三个空强调“逐渐悟出”,选“领悟”。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词语、成语的能力。要明白每个词语和成语的意思,放句子里通读,判断对错。主要还是读。一靠语感,二靠分析成语意思。
10.(2018·天津)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文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悄(qiāo)无声息 盘垣(huán) 澄澈(chè)
B.蓊(wēng)郁 虬(qiú)藤 柔曼(màn)
C.披拂(fú) 参差(cī) 倔拗(ào)
D.偃(yǎn)卧 兀(wù)立 睥(pì)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深邃 蜿蜒 荒疏
B.幽邃 蜿蜒 稀疏
C.深邃 曲折 稀疏
D.幽邃 曲折 荒疏
【答案】(1)D
(2)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⑴A悄(qiāo)无声息,改为:悄(qiǎo)无声息;盘垣,改为:盘桓;
B蓊(wēng)郁,改为:蓊(wěng)郁;
C倔拗(ào),改为:倔拗(niù)。
故选D。
⑵幽邃:1、幽深、深远。2、指僻远之地。3、深奥。
深邃:深奥;深奥的哲理;难懂的哲理。文字深邃;深邃的目光。
第一个空取“幽邃中第一个意思:幽深、深远”。
蜿蜒:指(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第二个空是形容流水的,所以取“蜿蜒”。
稀疏:(物体、声音等) 宽松;不稠密。
荒疏:指浮躁、荒唐;没有注意而失礼。
第三个空形容树枝,取“稀疏”。
综合以上,答案选B。
故答案为:⑴D;
⑵B。
【点评】⑴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中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悄,多音字,qiǎo,用于“悄寂”“悄然”“悄声”“悄怆”“东船西舫悄无言”。qiāo,用于叠音词,如“悄悄”“悄悄话”。蓊wěng只有一个读音。拗三个读音:(1)ǎo,弄弯;使……断,如“把钢丝拗断”。(2)ào,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3)niù,固执、不驯服,如“执拗”“脾气拗”。
⑵此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要明白每个词语的意思,放句子里通读,判断对错。
11.(2017·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句中是指艺术创作,应该选用“精益求精”,排除B、D;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句中修饰“作品”,指“作品”新,选用“耳目一新”,排除C;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根据句子语境, 是说作品美,而不是多。选用“美不胜收”。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12.(2017·天津)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多数人的__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真与美就____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__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选项。如由“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可知,前面主要讲两者的不同发展方向,第三个横线上可用“分道扬镳”;“达到与真”地位相当,可用“分庭抗礼”,综合可知D项正确。
13.(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下列各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1)文段中加粗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B
(2)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近义词辨析
【解析】正在更新中
14.(2017·山东)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教练,他知人善任 ,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超高。
A.知人善任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适合用排除法,先纵观全项,把明显错误的先排除,缩小判断范围减轻判断难度。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知人善任: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使用正确;
B.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使用正确;
C.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使用正确;
D.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句中的意思是“很明显地证明了”,与“不言而喻”的词意不吻合。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平时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成语:①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③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④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⑤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⑥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⑦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⑧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15.(2017·新课标Ⅱ卷)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答案】A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句中修饰“大自然”,对象错;
②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句中没有“落在后面”的意思;
③博学审问: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使用正确;
④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符合语境;
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符合语境;
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句中修饰“节目”,对象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16.(2017·新课标Ⅲ)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件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拟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根据语境“应该制定”说明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使用错误;
②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句中修饰“模型”,对象错;
③等而下之: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使用正确;
④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使用正确;
⑤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句中指“虚假的广告”,无“冒充”之意;
⑥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句中修饰“脏空气”,对象错。
故选:D。
【点评】成语辨析主要包括五大类型:①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②准确辨明成语的感彩;③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④掌握成语的句法功能;⑤了解成语的特殊用法。
17.(2017·新课标Ⅰ)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①重整旗鼓: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与别最后一句话“再创佳绩”相矛盾。
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 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
③层出不穷: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
④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 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不符合语境。
⑤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符合语境。
⑥万无一失: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常与易丢失或者易出错的事物搭配使用。不符合语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