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4 22: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年八年级物理同步培优小练(苏科版)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B.草叶上形成的“霜”
C.草叶上的露珠D. 湿手被干手器烘干
2.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下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成相同的是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的冰挂
C.消融的雪 D.山间的云雾
3.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
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4.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雾淞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C.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5.下列有关自然现象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B.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
C.屋檐下的冰锥是由水凝固而形成的 D.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汽化为水蒸气
6.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冉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7.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图主要用来探究( )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8.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9.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10.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入铜水中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
D.在﹣265℃时,氢气是液态
11.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高度为2.5厘米,插入沸水中时液柱的高度为17.5厘米.那么,当这支温度计液柱的高度为5.5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A.20℃ B.33℃ C.36.7℃ D.50℃
12.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二、填空题(共15分)
13.(本题3分)晶体和非晶体是对固体而言,固体________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叫晶体,固体________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叫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________.晶体形成时的温度叫________.非晶体既没有确定的熔点,也没有确定的________点.
14.(本题3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由此判断当气温上升时,玻璃泡内的气体_____,该温度计的液柱面将_____。
15.(本题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体从________叫做熔化,物质从________叫做凝固.
16.(本题3分)将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由此可知蜡是 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停止加热后,液态蜡的温度逐渐降低,同时 ______ 热(选填“吸”或“放”).
17.(本题3分)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若要测量此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最好选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液态萘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做测温物质;甲苯的凝固点是________;萘在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
三、实验题(共37分)
18.(本题8分)小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实验室现有水银温度计(﹣20℃~120℃)、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等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________.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小云在如图甲实验中的错误是:①温度计读数时________;②________.
(4)实验小组同学协助小云纠正实验错误后,小云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的是图______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__(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
(5)实验中,小云用表格记录了测量水温随加热时间变化情况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2
94
96
97
98
98
101
98
98
98
①该实验的数据记录中也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那是________ min时的数据;
②剔除错误数据后,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丁中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沸腾过程中的“水温一时间”图象;
③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它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9.(本题8分)如图是小宇做“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1)除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宜选用________(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等质量的碎冰”).
(2)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这段过程温度________,物质处于________ 态.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C.
(4)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冰________
(5)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
20.(本题8分)孩子们手中的那个巨大蓬松的棉花糖是由无数线状的玻璃状的糖组成的.下图是简易棉花糖机的示意图,棉花糖制作机是台像个大碗的机器,机器的中心部位是一个侧壁扎有几排小孔的易拉罐,小孔直径设计得很小,只有50微米.蔗糖是一种粒状的立方体晶体.取少量蔗糖置于侧壁扎有几排小孔易拉罐内,闭合开关S,电动机带动易拉罐转动,并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底部加热.蔗糖会变成长长的丝状物质,绕在一起就像棉花.用筷子收集后就是棉花糖.请结合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棉花糖形成原因.
资料一:蔗糖是一种粒状的立方体晶体,有特定的熔点.而棉花糖丝没有特定的熔点
资料二:液态物质遇冷凝固的速度和它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凝固得越快.
21.(本题13分)某日,美国研制的人类首架太空战斗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X-37B在战斗时,有能力对敌国卫星和其他航天器进行军事行动,包括控制、捕获和摧毁敌国航天器,对敌国进行军事侦察等等.X-37B发射后进入地球轨道并在太空遨游,其在设计上能够执行最长为期270天的太空任务.结束太空之旅后,X-37B将进入自动驾驶模式返回地球,最后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或者附近备用基地——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着陆.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________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同)后________形成的.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空战斗机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太空战斗机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从而保证X-37B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冰冻的衣服晾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草叶上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
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露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A.打在枝头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屋檐下的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消融的雪是固态的冰熔化的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山间的云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符合题意;
3.B
【解析】铝液浇灌到模具里,在模具里逐渐凝固,由于铝是晶体,因此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故选B.
4.C
【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雾淞是由水蒸气遇冷直接凝结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其外表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故C正确;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故选C.
5.D
【解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正确;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正确;屋檐下的冰锥是雪先熔化为水,然后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故C正确;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升华变为水蒸气,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6.D
【解析】当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变大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它们压牢.
故选D.
7.A
【解析】在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分析题意可发现一个在阳光下,一个在树荫下,温度不同,其它都相同,故是研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8.A
【解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时,干冰吸收周围空气中的热量迅速升华,使空气温度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形成“雾气”。
故选A。
9.B
【解析】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故选B.
10.D
【解析】A. 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不能使用,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铜的熔点是1083℃,高于金的熔点1064℃,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水银柱高度为2.5厘米时,温度是0℃,高度为17.5厘米时,温度是100℃,即1℃对应的水银柱的长度=false;所以,当温度计水银柱的长度=5.5厘米-2.5厘米=3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是t=false,故选A.
12.A
【解析】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
13.有 没有 熔点 凝固点 凝固
【解析】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晶体.这个温度叫熔点.所以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
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既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
晶体形成时,即液态变为固态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4.膨胀 降低
【解析】根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可知当气温上升时,玻璃泡内的气体膨胀,该温度计的液柱面将降低。反之,温度较低时,玻璃球内气体收缩,玻璃管中的水位就会上升。
15.固态 液态 气态 固态变为液态 液态变为固态
【解析】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6.非晶体 放
【解析】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蜡是非晶体;
停止加热后,液态蜡的温度逐渐降低,同时放出热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非晶体;放.
17.酒精 水银 -95℃ 吸热
【解析】要想测量最低气温,必须保证在最低气温时温度计中液体仍保持液态.液体在低于熔点会凝固成固体,在高于熔点会保持液态.因此应该选择熔点低于-89℃,所以在酒精和甲苯中选择,甲苯熔点接近于89℃,故选酒精为测温物质;液态萘的温度范围是80.5℃-218℃,故应该选择熔点低于80.5℃,沸点高于218℃的液体,故温度计的玻璃泡应选水银做测温物质;物体的凝固点等于熔点,所以甲苯的凝固点是-95℃;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萘在熔化过程中吸热.
18.自下而上 水银温度计 68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 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丙 小水滴 6 98 当地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解析】(1)在实验中,由于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酒精灯及其上面的石棉网,然后再调整温度计的位置,所以,应是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实验器材;由于水的沸点大约为100℃,高于酒精温度计(-80℃~60℃)、体温计、寒暑表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所以应使用水银温度计;
(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的温度是68℃;
(3)由图甲知道,实验中的错误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这样温度计的示数会受烧杯底部温度的影响,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4)由于水沸腾时的现象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最后破裂;沸腾前的现象是: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故C图是沸腾现象,D图是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组成的;
(5)①由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由数据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时的温度应为98℃,而第6min的温度为101℃,明显高于其它数据,故此数据是错误的;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则水沸腾过程中的“水温一时间”图象如下:
③水在沸腾时的温度为98℃,即沸点为98℃,而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19.秒表等质量的碎冰3不变固液共存4均匀受热不同冰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
【解析】(1)实验过程中,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实验过程中宜选用体积比较小的冰块,冰块受热比较均匀,减小误差;(2)由图可知,物质从3min开始熔化,6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为3min;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4)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5)石蜡是非晶体,冰块是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图象不同。
20.棉花糖形成原因是:酒精灯对罐体底部加热,经热传递罐内蔗糖受热熔化,电动机带动罐体转动,罐内已熔化的蔗糖由于惯性从小孔喷出,由于液态物质遇冷凝固的速度和它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凝固的越快,所以从孔径只有50微米喷出的蔗糖会快速凝固,蔗糖的分子排列发生了改变,晶体变为了非晶体.
【解析】根据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解答。
由题知,蔗糖是一种粒状的立方体晶体,有特定的熔点.在受热熔化时变为液体;
电动机带动罐体调整旋转时,液体糖由于惯性喷出小孔;
由于体积越小,凝固的越快,所以喷出的糖丝会放热快速凝固,且糖丝没有特定的熔点,所以收集到筷子上时逐渐转化为固态,成为漂亮可口的棉花糖。
21.降温 吸收热量 汽化 液化 夏天洒一些水在地板上,会感觉到凉爽 熔化
【解析】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水池中的水先由液态变为气态,然后再由气态变为液态,我们会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所以它是由于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生活中,夏天洒一些水在地板上,会感觉到凉爽,就是利用了水汽化吸热.
(3)科学家在太空战斗机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先熔化,然后汽化,从战斗机上吸收了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其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