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声的世界阶段检测试题(含答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声的世界阶段检测试题(含答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5 10:0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7430011925300第二、三章 运动的世界 声现象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一杯开水变凉 B.心情激动
C.太阳升上天空 D.铁生锈了
2.如图1所示,在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
图1
3.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是 (  )
A.河岸 B.行舫 C.岸边的房屋 D.远处的树
4.2020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导航系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  )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火星静止
C.相对地球静止 D.相对月球静止
5.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矩形工件的宽度,在不同位置先后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2.34 cm,2.36 cm,2.83 cm,2.35 cm,2.37 cm。则该工件的宽度应记为 (  )
A.2.355 cm B.2.36 cm C.2.35 cm D.2.45 cm
图3
6.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3 min内行驶了540 m;乙在30 s内行驶了120 m;丙在1 h内行驶了18 km。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  )
A.甲最大,丙最小 B.甲最小,乙最大
C.甲最小,丙最大 D.三人一样大
7.如图4所示是物体运动的s-t、v-t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图4
8.如图5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自西向东行驶时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5
A.前2 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6 m/s
C.乙车在做减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9.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6
A.0~5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 m/s
B.3~5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 s时,乙在甲前方5 m处
D.5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10.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1所示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并发出“啊”的声音,这是利用了 (  )
图1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1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 m/s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
B.“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
D.“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13.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八点半以后禁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14.同学们在操场上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过程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得越远
C.“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高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名同学在唱歌
15.下列实例中,利用了次声的是 (  )
A.蝙蝠利用声波定位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预测地震和台风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6.人工智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图8所示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如果说托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若以餐桌为参照物,托盘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17.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电子器件芯片中的线宽已降到0.13 μm,合    m。?
18.小李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 s内加速跑完了36 m,接着保持8 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    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
1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9所示。5~7 s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m;8~11 s内该物体做       运动,速度约为    m/s。?
图9 图8
20.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10(a)所示是照相机记录跑步者甲、乙跑步时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一定,由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在图(a)记录的时间内,    (选填“甲”或“乙”)跑步的平均速度大。?
(2)如图(b)所示图像描述的是    (选填“甲”或“乙”)的运动情况。?
(3)如图(c)所示是跑步者用随身携带的手机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千米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快的时刻是    ,理由是 。?
21.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1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选填“<”“=”或“>”)乙车的速度,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40 s时,甲、乙两车相距    m。?
图11
22.如图28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
图28
23.一名同学轻敲桌子,如图29所示,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    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图29
24.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动物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发出声音的    比较大的缘故。?
25.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31所示),表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    越高。?
图31
26.如图32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    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    不同。(后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图32
27.蜜蜂1 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Hz,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14所示,战国时期,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江里了,这个人急忙在船边刻下一个记号:“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然后,便悠然地等着船靠岸。船靠岸停下来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寻找剑。
(1)这个楚国人是否能通过“刻舟”的方法求到剑?
(2)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楚国人“求到剑”或“求不到剑”的原因。
图14
五、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9.(6分)如图35甲所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木块的长度是    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    s(提示: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
图35
30.(10分)如图36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
(1)放置错误的是    (选填“A”或“B”)刻度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如果正确使用这两把刻度尺,则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    (选填“A”或“B”)刻度尺。?
(3)根据图中A尺的测量,木块的长应该记为    mm;在不更换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为了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通常采取的方法是  。?
图36
31.(12分)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停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37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图37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些。?
(3)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cm,若tA、tB、tC所对应的时刻如图乙所示,则小车在AB、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    m/s;vBC=    m/s。?
(4)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规律为  。?
32.(8分)如图39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图39
(1)实验中通过改变          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力大小与刻度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3)该实验中主要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33.(8分)家住禅城的小明一家在国庆假期自驾车外出旅游,返程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41所示。问:
(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禅城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2)若小明爸爸驾车从交通指示牌处以规定的最大车速匀速行驶了0.5 h,剩余路程由于堵车用了1 h才到达禅城,则在剩余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1088356350图41
34.(8分)动车组列车从北京出发,目的地为天津,全程约120 km,列车全程行驶了30 min。请解答下列问题:
(1)动车组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是多大?
(2)下表是北京到滨海的列车时刻表。动车组列车若以速度v行驶到滨海,求北京到滨海的距离。
C2567时刻表
车站名称
到达
出发
停留
北京南
——
09:46
——
天津
10:16
10:20
4分钟
塘沽
10:37
10:39
2分钟
滨海
10:49
10:49
——
(3)动车组列车全长约200 m,若它以速度v完全通过一座长760 m的大桥,则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B 
6.C  7.B  8.D 9.A  10.A 
11.C 12.B 13.D 14.C 15.D
16.机器人 运动 相对 
17.1.3×10-7 
18.16 6.25 
19.0 匀速直线 1
20.(1)乙 (2)甲
(3)t2 t2时刻跑步者通过1 km路程所用的时间最少
21.> 20 200
22.振动 空气
23.桌子(固体) 产生 传播
24.音色 响度
25.音调
26.振动 响度 音调
27.440 能 
28.(1)这个楚国人不能通过“刻舟”的方法求到剑。
(2)将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这个楚国人不能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9.B 3.15 277.5 
30.(1)B 0.2 (2)A (3)22.0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1.(1)v=st (2)小 (3)40.0 0.13 0.2 (4)一直变大
32.(1)拨动刻度尺的力度 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2)音色 (3)控制变量 
33.(1)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从标志牌到禅城这段路程,速度不能超过80 km/h;
“禅城60 km”表示从标志牌到禅城的路程为60 km,由v=st可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禅城最快需要的时间:t=sv=60km80km/h=0.75 h=45 min。
(2)以规定的最大车速匀速行驶0.5 h所通过的路程:s1=vt1=80 km/h×0.5 h=40 km,剩余的路程:s2=s-s1=60 km-40 km=20 km,在剩余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v'=s2t2=20km1h=20 km/h。
34.(1)从北京到天津,列车全程行驶的时间:t=30 min=0.5 h,所通过的路程:s=120 km,则动车组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st=120km0.5h=240 km/h。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到滨海的实际行驶时间:t'=30 min+17 min+10 min=57 min=5760 h,由v=st可得,北京到滨海的距离:s'=vt'=240 km/h×5760 h=228 km。
(3)由题意可知,动车组列车以速度v完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L车+L桥=200 m+760 m=960 m=0.96 km,则需要的时间:t″=s″v=0.96km240km/h=0.004 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