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生命科学》合格考开学模拟检测试题3
(本试卷满分100+2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
第I卷 (共8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右图是根霉的繁殖方式,其属于
A. 有性生殖 B.营养繁殖
C.孢子繁殖 D.分裂生殖
右侧是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与原理示意图
看图完成2—3题。
2.该图示意的植物繁殖方式,属于下列哪一种?
A 有性繁殖 B 营养繁殖
C 出芽生殖 D 分裂生殖
3.该生物技术实施的生物学依据是
A 细胞周期 B 减数分裂 C 有性生殖
D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右图是细胞周期示意图,据图回答4—5题
4. 图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是从
A.A——A B.A——F
C.D——F D.A——C
5. 图中DNA含量从2N增加到4N的时期是
A.A期 B.B期 C.F期 D.后期
下图表示植物根尖的显微镜下图片,根据图片回答问题6——12
6.图的左侧是根尖纵切结构图,要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则要选择哪个区域进入显微镜视野?
A ①区 B ②区 C ③区 D ④区
7.要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最好选择
A ①区 B ②区 C ③区 D ④区
8.右侧是显微镜下根尖分生区的视野图像,其中标号D所指细胞处在
A 间期 B末期 C 中期 D前期
9. 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制作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A.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B.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C.漂洗→解离→染色→压片 D.染色→解离→漂洗→压片
10.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以看到解离后的根尖变酥软,原因是
A.龙胆紫使细胞变软 B.酒精使细胞变软
C.盐酸使组织细胞间的连接被破坏,细胞疏离 D.外界溶液浓度过高使根细胞脱水
11.洋葱根尖细胞核中有8对染色体,则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分裂后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是 A. 8与16 B.16与16 C.16与32 D.32与16
12.洋葱细胞与马蛔虫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体现在
①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②DNA的数量规律性变化
③产生纺锤丝的方式 ④分割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 ⑤同源染色体变化
A. ①②⑤ B.③④ C. ①② ③ D.③④⑤
13.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杂交实验成功的原因
A.选择豌豆作实验材料 B.观察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C.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D.提出假设解释实验现象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4.下图表示动物体发育过程细胞变化,请看图选择其中叙述不正确的选项
ABC都在进行有丝分裂 B. D过程表示细胞分化
C.D过程结果细胞仍保持分裂能力和全能性 D. D过程一般是稳定而不可逆的
15.对维持有性生殖生物前后代个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过程是
A.细胞分裂与分化 B.DNA复制与染色体平均分配
C.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血友病与色盲病 B.豌豆籽粒绿色与园粒
C. 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D.安康绵羊短腿与普通绵羊的正常腿
17.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园粒豌豆与基因型为yyRr的绿色园粒豌豆相杂交,其后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种类有
A.6种、4种 B. 9种 4种 C. 8种与3种 D.9种与2种
18.右图中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黑白颜色
染色体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则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b与c B.a与d C.b与d D.abcd
19.基因型为Aa的紫花豌豆与基因型为Aa的紫花豌豆相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之比为
A. 基因型AA Aa aa 1:2:1 表现型 紫:白 3:1
B. 基因型AA Aa aa 1:2:1 表现型 紫:白 1:1
C. 基因型Aa aa 1:1 表现型 紫:白1:1
D. 基因型AA Aa 1:1 表现型 紫:白 3:0
20.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豌豆,对F1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之比为 A.1:1 B . 1:2:1 C.3:1 D. 1:1:1:1
21. 白色盘状和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 F2中杂合的白球南瓜有3966株,按自由组合规律推算,则纯合黄色盘状南瓜有
A.3966株 B.1983株 C.1332株 D.7932株
22.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性状表现上差异很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环境的影响 B.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C.基因突变 D.基因重组
23.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类型,形成前所未有性状表现的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重组 D.染色体变异
24.绵羊的黑毛(A)对白毛(a)呈显性。一只白毛母羊和一只黑毛公羊,先后生下的四只小羊中,有3只黑羊和1只白羊。这两只亲本羊的基因型是
A.Aa和Aa B.aa和AA C.AA和Aa D.aa和Aa
25.某少数民族家庭夫妇正常,所生子女中有4个白化病、2个正常,这对夫妇再生1胎,是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A.25% B.12.5% C.37.5% D.75%
26. 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合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全来自母方 B. 一定全来自父方 C. 主要来自母方 D. 母方和父方随机组合
27.一男孩患有色盲,其直系血亲(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只有祖父患有色盲,则其色盲基因来自隔代血亲中的
A.祖父 B.外祖父 C.祖母 D.外祖母
28.一男孩患有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则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
A.44+XX B.45+XX C.44+XY D.45+XY
29.人类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1对同源染色体,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A.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B.2条染色体上面的基因相同
C.二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能联会 D.二者大小相同
30.下列基因型植物个体中,哪一个选项的个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A.AAbb B. AaRR C. AARr D.AaBb
下图是某动物进行分裂的3个细胞,根据图形回答31-33题
31.图形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A.甲和乙 B.只有乙 C.乙和丙 D.甲和丙
32.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的是
A.甲和乙 B.只有甲 C.乙和丙 D.甲和丙
33. 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A.2对4条 B.4对8条 C.2条 不具有同源染色体 D.1对2条
34.下图中属于卵母细胞分裂过程的是
A.A和B B.只有B C.C和D D.只有D
35.下列哪项不属于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的差异
A.精子需要变形,卵子不需要 B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子细胞数不同
C. 精子和卵子大小不同 D.染色体分配方式不同
36.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是
A.目的基因、解旋酶、运载体、受体细胞
B.重组DNA、RNA聚合酶、限制酶、_è?????é??_
C.工具酶、目的基因、运载体、受体细胞
D.模板DNA、mRNA、质粒、受体细胞
37.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实质是其内部碱基对排序的改变
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性状的改变
C.基因突变具有多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D.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分裂期
38. 已知豌豆子叶黄色基因(Y)对绿色基因(y)显性,种子圆粒基因(R)对皱缩基因(r)显性。两株豌豆杂交,子代表现型如右图所示。则亲本基因型为
A.YYRr与yyRr B.YyRr与Yyrr
C.YyRr与yyRr D. Yyrr与yyRr
39.下图为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四种类型,下列准确表述的是
A.a是染色体个别的增减 B. b是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c不是染色体成倍数的增减 D.d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
40.下列哪项不是人类优生的举措
A.适龄生育 B.遗传咨询 C.禁止三代以内近亲结婚 D. B超检查,自由选择胎儿性别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
41.图中GFP表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根据下面流程图回答问题
(1)此流程图应用的两种生物技术分别是 和 。
(2) 在上图①和②中所使用的成为“化学剪刀”和“化学浆糊”的工具酶是( )
A.限制酶和连接酶 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体 D.连接酶和运载体
(3)动物基因工程中一般采用 法,把重组质粒注入到 中。而此实验中采用的受体细胞是 。此实验的目的基因是 。
(4)此实验提取GFP基因和切割质粒使用的是 (相同/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实验成功的标志是小猪能合成 ,显示 现象。
42.图1和图2分别是人类遗传病谱系图,其中有一个是伴X隐性遗传图谱,据图回答
图1 图2
(1)图2是 (显性/隐性)遗传病图谱,基因位于 (常/X)染色体上。
(2)图1中7号个体基因型是 (基因用B/b表示) ;图1中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10号个体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结婚,后代个体发病率为 。
(3)图2中Ⅰ代1号与2号基因型分别为 (基因用A/a表示),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 ,她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
(4)如果图2中Ⅲ8和Ⅲ10近亲结婚,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其遗传学理论依据是: 。
以下部分等级学生做:选择题请根据题号涂在合格考选择题后,综合题请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位置!
选择题(每题1分,共7分)
4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44.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4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B.新物种的诞生丰富的是遗传多样性
C.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某种动物的直毛基因占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比值为直毛基因频率
46.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白色各50%,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白色鸟、褐色鸟和棕色鸟,其中褐色鸟所占比例约为
A.1/4 B.1/3 C.1/2 D.3/4
47.在一家庭中,父亲是A型血,儿子是B型血且伴有血友病。这一家庭中,父亲、母亲和儿子的可能的基因型是
①IAiXHY、IBIBXHXH和IBiXhY ②IAiXHY、IBIBXHXh和IBiXhY
③IAiXHY、IAIBXHXh和IBiXhY ④IAIAXhY、IBiXHXh和IBiXHY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④
48.下列关于复等位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复等位基因的形成是由于一个基因内部不同位置发生突变而引起的
B.复等位基因的形成是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C.基因突变往往具有多方向性,因此能够形成复等位基因
D.人类 ABO 血型有三种复等位基因,而每个人只有其中的两个基因
49. 果蝇的眼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决定,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红眼(B1)对伊红眼(B2)完全显性,伊红眼(B2)对白眼(b)完全显性。关于这组基因说法正确的是
A.有5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 B.有3个纯合体,2个杂合子
C.红眼有3种基因型 D. 伊红眼一定是杂合子
50.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既患有血友病(H-h)又患有红绿色盲(E-e),3个正常,1个是红绿色盲。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
51.已知4个连锁基因的交换值分别是:A和B为40%,B和C为20%,C和D为10%,C和A为20%,D和B为10%。下图中能正确表达这4个基因位置关系的是( )
52.人体细胞膜上的两种表面抗原(以 和 表示)在不同人的细胞膜上有三种不同表现型,如右下图,图中的M、N是控制这两种表面抗原的基因,MN个体细胞膜上两种抗原的分布是随机的。下列关于该抗原遗传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镶嵌显性遗传
B.多基因遗传
C.不完全显性遗传
D.共显性遗传
二、简答题
53.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可作用于肾小管,激活肾小管细胞内一系列反应,促进水通道蛋白-2插入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膜(管腔面)(如图1所示)。(6分)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多选)。
血浆 B.唾液 C.尿液 D.组织液
(2)ADH的合成部位是 。正常成年人血液中ADH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导致血浆渗透压 。
(3)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假设尿崩症仅与ADH有关,则引起尿崩的机理有二:一是 ;二是 。
54.进化与多样性(6分)
图3所示为某一条大河两岸物种演化过程。物种甲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乙1和丙1,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乙3和丙3。在此进程中某一时刻,乙2种群的部分群体因为某种原因越过障碍外迁与丙2同域分布,向丁方向进化。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则不断地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类型。
(2)从乙3、乙4和丙3种群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发现三个种群间DNA片段的相似性都在85%以下,有明显不同,这说明______________(多选)。
A.种群甲发生了适应辐射 B.三个种群的DNA相似性体现了遗传多样性
C.三个种群中个体的外观形态可能各不相同 D.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3)进一步研究发现,乙2中外迁群体的基因频率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与当时丙1的基因频率不同,那么____________。
A.乙3和乙4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乙4和丙2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乙3和乙4是同一物种
D.丙3和丁是同一物种
高一年级《生命科学》开学检测卷3 参考答案
第I卷 (共8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CBDBB BDCBC DBBCD DACAA
BDBDC DDDCA BBAAD CABAD
第II卷(每空1分,共40分)
二、简答题(共20分,每空1分)
41.(1) 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
(2)A。(3)显微注射法;受精卵;成纤维细胞(成熟体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4)相同。绿色荧光蛋白;荧光
42. (1)隐性 ,常。(2)XB Xb ;XbY;1/8
(3)Aa与Aa;AA或Aa;1/3
(4)1/12;近亲结婚隐性遗传病发病率高。
43-52 DDAAC BCABD
53.(1)AD (2) 下丘脑 增大 降低
(3)ADH分泌量不足;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ADHR,使得ADH不能发挥作用
54.(1)种群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2)ACD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