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和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合理选择不同的面积大小比较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初步掌握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一般方法。
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练习纸
【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幻灯片呈现Tom、Jerry两个卡通形象。
谈话:看这两人是谁?他们在进行比赛。请看,第一项——跑步,谁赢了?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根据跑得快慢。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线段图表示单位时间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所以这一局是Tom赢了。Jerry很不服气,马上进入第二轮。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路搭桥的准备,初步实现由线到面的飞跃。
知识新授
1、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面的面积
教师:他们在比什么?
学生:刷墙。
教师:他们两谁赢了,也是看谁先刷完吗?
学生:不是。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墙面大小不同。
教师:说的真棒!因为墙面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无法比较。生活中,除了墙面外,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物体的面。比如,这本数学书的封面,从上到下,从左往右摸一摸,感受一下。比如课桌的桌面,摸一摸。
学生摸一摸。
教师:看看你的周围,在这个教室里,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面?摸一摸。
学生摸一摸,交流发现。
教师:经过看一看,摸一摸,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它们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的面的大小,统称为物体表面的面积。
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所以,墙面的大小就是——墙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你还能举哪些例子?
学生交流回答。
谈话:请你任选两个物体表面的面积进行比较,同桌相互说一说。
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老师这里有三样文具,将它们放在平面上,用笔将它们画下来,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什么图形?
学生:平面图形。
教师:现在请你选一个喜欢的图形,用彩笔迅速的涂色,看谁最先涂完。准备好了吗?开始!
谈话:老师看你最先涂玩,你选了哪个图形?
学生: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你选三角形?
学生:因为三角形面积最小,所以涂起来最快。
教师:看来,我们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请你根据物体面积的大小归纳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大小,试一试。
学生: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的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的发展。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教师:像这样,我们看一眼就能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叫做观察法。现在,请你利用观察法求解下面这题。这是中国地图的一部分,老师选了其中的四个省,将它们拿出来,你能不能看一眼就告诉老师,哪个省面积最大?
学生齐答。
教师:哪个省面积最小呢?
学生齐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面积大小的方法,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2)重叠法
教师:Tom和Jerry马上进入第三轮比赛,这次它们比赛剪纸,谁剪得面积大呢?
学生纷纷猜测。
教师:有人说Tom剪得纸比较大,有人说Jerry的纸比较大,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吗?
学生:我们可以把纸重叠在一起。
教师:你真厉害!现在你看出来是谁赢了吗?像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重叠法。
【设计意图】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不同思考方法,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测量法
教师:我们刚刚第二轮比赛结果还没有出炉,回过来,现在老师把猫和老鼠要刷的两面墙拿出来,你能不能用重叠法比较一下,谁赢得了这场比赛?
学生:不能,两张纸都有不能重叠的部分。
教师:那我们可以怎么办?
预设一:剪一剪,把多出来的剪下来,再拼上去。
预设二:可以将纸剪成一样的图形,数一数个数。
教师:现在请你利用手头的工具,来比较一下两面墙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
我们发现有学生将两个墙面分成8块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有学生分成了12块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所以,归纳得出,两面墙面积一样大。
谈话:像这样,利用相同图形测量,再数一数的方法,叫做测量法。
教师:这时候Jerry不同意了,我们选用相同的图形,都是正方形,你看,我分成了10个,Tom只有2个,是不是我的面积大?你同意Jerry的说法吗?
学生:不同意。因为分成的小正方形大小不同,没有可比性。
小结:所以,测量法必须选用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统一标准。在数学上,我们通常选用方格纸来进行测量。
教师:现在我们把两面墙放在方格纸里,你会比较大小了吗?
【设计意图】尝试操作,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每位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思维上的飞跃。
巩固练习
练一练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你要怎么比较大小?
学生:放在方格纸里。
学生动手数一数,详细讲解三角形,可以通过平移拼成一个正方形。
思维拓展
教师:请你做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面积总数为6个格子的平面图形,看谁设计的个数多!
【设计意图】通过数格子比较一组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为后面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以及探索有关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一些伏笔。
回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知道有哪些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吗?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的大小 观察法
平面图形的大小 重叠法
测量法
教学反思
一、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
1、能够深入地挖掘教材,开发教材资源。
2、教师组织丰富的数学活动,学生愉快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体验面积的大小比较过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4、初步感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5、数学知识生活化。
二、不足之处:
1、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有些随意。
2、在描述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时不够语言准确。
3、教学中没能重点突出物体表面面积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