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

文档属性

名称 动物的行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5-20 20:32:36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动物的行为
DONG WU  DE  XING WEI
1、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2、激素对生物行为的调节;
3、神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调节。
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一般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
动物产生各种行为是如何协调的
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共同协调来完成的.
育雏行为
先天性行为
繁殖行为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贮食行为
社群行为
节律行为
捕食行为
育雏行为
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
1、如婴儿吮奶、动物的求偶行为、动物的索食行为、蜜蜂的舞蹈行为(P118图3-26、27、28)等等。
2、特点:①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②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③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讨 论
  1、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2、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老鼠走迷宫的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大山雀喝牛奶
在迷官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蚯蚓走迷宫的实验
资料分析
黑猩猩摘取食物
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徒手拿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学习还是本能?
二、后天学习行为:
特点;1、是个体在生活经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2、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后天性学习行为
概念
实例
概念
实例
婴儿吮奶
企鹅的求偶行为
蜜蜂的舞蹈语言
……
老鼠走迷宫
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
虎鲸和人的学习行为
马戏团动物的表演
……
与生具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1、是指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这些反射活动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
 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1、是个体在生活经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
学习获得的
2、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动物的行为 研究动物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吗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认识和利用
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有害的动物。
例如,人们掌握了家畜的发情、交配、生殖
和发育等行为的科学知识,就可以使家畜及时
配种、增加胎数和幼畜的头数。
人们掌握了鼠类的繁殖、分布和迁移行为的
规律,以及影响鼠类生殖的各种因素,
就可以制定防治鼠害的有效措施。
下列现象属于后天行为的是 (  )
A.母鸡孵卵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小狗做算术题

候鸟迁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
A.化学气味
B.生理变化
C.气温变化
D.食物不足  

能力训练
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
B、蚂蚁作巢
C、蜘蛛织网
D、鱼类洄游
E、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A B C D
科学探究       
蚂蚁的行为
目的:探究蚂蚁的行为。
材料器具:透明可乐瓶,玻璃板,放大镜,砂糖,面包屑等 。
方法步骤:
  (1)剪去可乐瓶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
  (2)寻找一个蚂蚁窝,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捕捉10只蚂蚁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最好有蚁后。放少许食物,如面包屑等,盖上玻璃板,放置在暗处饲养。
  (3)每日加入一定量的食物和水,并用放大镜观察每只蚂蚁的行为,重点观察觅食行为。 例如设计“蚂蚁喜欢取食哪些食物”的活动。
  (4)连续观察1星期,记录所观察到的蚂蚁的各种行为。
  (5)也可定时到找到的蚁穴处观察自然界蚂蚁的行为。
  (6)配合收集到的有关蚂蚁行为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推荐班级报告会发言人 。
  (7)班级交流各组探究结果,例如,蚂蚁有哪些行为?蚂蚁喜欢取食哪类食物?有没有社会性行为?
讨论:
  (1)蚂蚁的行为对于蚂蚁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蚂蚁和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今天作业:
1、作业本B本;
2、P121探究: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同学们再见!教案3.3.4 动物的行为
每 课 必 记课 题第4节 动物的行为日 期 12 7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2、学会对动物行为的分类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动物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分类难点:动物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复习】1、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2、激素对生物行为的调节 3、神经对动物行为的调节——什么是动物的行为?一般说来,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不仅如此,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的动作,甚至连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立不动、注目凝视,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类: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特点:⑴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⑵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⑶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⑷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举例】婴儿的吸吮行为;企鹅的求偶行为;鸟类的索食行为;蜜蜂的舞蹈语言;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特点:⑴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⑵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⑷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性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补充】实验证明,从低等的扁形动物开始,动物已经具有初步的“学习能力”,而环节动物蚯蚓的学习能力超过了扁形动物。通过训练,小小的蚯蚓能够学会走简单的“T”字形迷宫(见图)。进行试验时,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暗室内有食物。在试验过程中,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蚯蚓能够学会选择,它爬向有潮湿暗室的一臂。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加复杂而高等,因此,对于脊椎动物的生存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例如,幼小的黑猩猩能够模仿成年的黑猩猩,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它还能像图中那样,学会利用一根沾水的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 更有趣的是左图表示的动物行为:若干年前在英格兰,发现一只大山雀有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的盖,它偷饮了牛奶,后来过了不久,其他地区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饮牛奶(见图),这显然是当这只大山雀在进行偷饮牛奶的活动时,被其他的大山雀细心地观察过,然后它们也模仿学会了偷奶的本领。【讨论】P119三、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类还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补充】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轶事记录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