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并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正确并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我们学习了圆的呢些知识?
生:半径,直径,圆周长, d=2r r=d/2 C==πd C=2πr
2、我们学习了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你能 求下面各个圆的周长吗? d=4cm r=5dm
3、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好,那现在知道圆周长你会求直径和半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意图:圆周长公式的应用涉及到直径半径的关系,先回顾各个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及时的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探究新知
1、新知探究
出示例题: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
师:谁来说说你从题目中看到了什么?
生:花坛周长是251.2米,要求花坛的直径
师:你们准备怎么办呢?同桌讨论。
交流方法:①根据C==πd可以得出d=C÷π
由此计算:251.2÷3.14=80(米)
②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
3.14x=251.2
x=251.2÷3.14
x=80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根据C==πd公式进行计算的,不同的是第一种是讲公式进行变形得出直径的公式,第二种是将直径设为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师:看样子同学们理解的不错,你能帮老师求出下面这几个直径吗?
先估计,再求出圆的直径。
C=12.56米 C=15.7厘米 C=62.8厘米
师:你准备怎么估计呢?
生:将周长看成整数,3.14看成3,分别估计出直径为4米、5厘米和20厘米。
师:计算去验证一下看估计的是否准确。
看样子估计可以帮我们很好的确定所求直径的范围,我们以后要多加利用。同学们掌握了知道周长求直径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一张残缺的表格,你能帮帮老师将它填好么?
全班交流方法。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知道周长求直径(d=C÷π),求半径(r= C÷π÷2),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圆周长公式的应用吧。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例题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知道圆周长求直径、半径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再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为正确解决问题做下铺垫】
2、学以致用
其实呀,数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圆周长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吧!晨晨周末与爸爸去公园游玩,他遇到的第一个游戏就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圆周长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滚铁环是一种有趣的儿童游戏。如果用一根长90厘米的铁片弯成一个圆形铁环,这个铁环的半径大约是多少厘米?(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先整理条件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晨晨和爸爸走着走着发现有两个小朋友在给大树绕绳子呢,他们在干嘛呢?
用一根绳子绕这棵树的树干,量得10圈的绳长是12.56米。这棵树树干横截面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厘米?
原来通过给大树绕绳子就可以测量大树树干的直径呀,看来多学数学知识还真有用,他们逛了一会儿发现有几位园丁在给花圃栽花呢,
(3)一个圆形花圃的直径是25米。沿着它的边线大约每隔0.5米种一棵杜鹃花,一共要种多少棵杜鹃花?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通过身边熟悉的事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