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生物复习热点07 生物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高考生物复习热点07 生物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20 20: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知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题目难度不会太大,多数会涉及基因频率的有关计算,也可能在生态类和遗传类的题目中涉及生物进化的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对生物适应性、新物种的形成的作用分析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希望考生特别关注。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物种、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理解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并能够运用有关理论,举例说明某种生物的进化过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能表达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的图解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记为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记为乙)
A.甲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以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B.乙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建立起来的
C.甲、乙研究都同意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甲与乙的共同点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自然选择导致的基因频率变化
3.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5.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6.外来种引进后若能在野外大量繁殖,以至影响当地原生物种的生存,就称为入侵种。下列有关入侵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能影响本地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
B.可能与本地种互相杂交而改变本地种的基因组成
C.可能与生态系统中相同生态地位的本地种互相竞争,并排挤本地种的生存
D.该物种由于生育环境改变,可能受强烈天择作用而迅速演化成新的物种
7.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产生了定向变异
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
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
8.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
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
B.牛蛙的卵细胞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受精卵,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
C.玉米的花柱很长,有些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9.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导致南方水系中的血吸虫随水北上,专家担心血吸虫会在北方水系中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对北方人民的健康形成新的威胁。假如南方的部分血吸虫来到北方,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会慢慢形成新的种群
B.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
C.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D.可能与南方的血吸虫之间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才是定向的。
10.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1863年和1963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
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C.蝴蝶深、浅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
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
11.下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12.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D.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内容,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的进化,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有时候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越容易灭绝,如恐龙,D错误。
13. 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任一海龟都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海岛上的海龟没有发生进化
C. 可以预测再过若干万年后该海岛上的海龟中一定能产生新物种
D.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64%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 9。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15.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种群的个体数量角度看,突变在较大的种群中比在较小的种群中容易保存
B. 对生物体有害的隐性基因在纯合状态下比在杂合状态下容易丢失
C. 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 通过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16.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某一器官用得越多,就会越发达,反之就会退化;由于使用多少而产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B.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
1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地理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
18.生物界各个物种和类群的进化,是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的,对现代进化理论的观点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B.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从而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去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19.自然界中某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64,则(  )
A.随机交配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24
D.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20. 由于麋鹿在中国境内的总数已超过2000头,因此退出了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红皮书”。麋鹿数量的上升不会导致
A.种群基因库增大 B.新基因出现的概率提高
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基因型更加多样化
答案:C
解析:基因库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全部基因的总和,因此数量增加后,基因库增大。在任何情况下,基因突变频率都很低,与数量无关,而且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决定了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方向,但不能确定在这段时间,环境是否发生改变。种群数量增多,基因突变的频率不变,但是突变的个体增多,出现新基因的概率增加,因此基因型多样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⑴R基因的出现是____的结果。
⑵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
⑶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
⑷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原因是________。
2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
⑴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
⑵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不发生__、不发生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会、不会)发生改变。
⑶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和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会、不会)发生改变。
2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⑴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
⑵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
⑶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
⑷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 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发生了改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