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长公式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圆的周长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运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灵活合理的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正确并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解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板、学习单
【设计理念】:《圆周长公式的应用》是一节侧重实际应用能力的课,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因而在本课时的设计中,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注重对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注重交流、对比、类比,发展正、逆向思维,完善数学意识,促进思维成长。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以算增心
激趣:先做几道计算题来热热身好吗?采用抢答的形式,请同学们做好准备,看谁又快又准确。请看题!
3π= 4π= 5π= 8π= 15π= 16π=
生互动,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赏识:真了不起!你们都是计算高手,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以抢答为契机,让学生在比、算、赶、追中,加强对圆周率相关计算的数感, 提高运算正确率,也为提高解实际问题效率作基,更以“速”算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知识回顾、以生为基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如何用圆的相关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探索之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前两节课所学的圆的相关知识。
提问:1、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2、已知直径如何求周长?
C=πd
3、已知半径如何求周长?
C=2πr
练习: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道题,请大家在学习单上做一下!
题目:一个圆形景观池的直径是8米。景观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生做师巡视提示解题习惯要求先写公式再作答。
互动: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拍照上传)
生对着视频照片评讲。
预设:已知直径求周长,我就想到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公式,也就是C=πd,然后用代入法来做。
(设计意图:从常见的圆周率相关计算、公式的直接回顾、应用,让学生去总结,回顾,计算整理,在复习旧知中逐步从纯数学问题过渡到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发展数感、符号意识,并体会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和信心。)
三、探究新知、交流为法
谈话:刚才已知直径求周长,大家都会了。那这道题你们会吗?请读题!
题目: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花坛的直径是多少米?
生自由读且审题。
追问:这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呢?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呢?请将你的思考过程写在学习单上。
生做题师巡视指导拍特例。
引导:做好的同学将你的想法和小组内成员交流一下,说一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看到周长求直径,我想到公式C=πd,发现这道题是逆向思维,所以可以用方程来做。首先先写出数量关系式,然后发现直径未知,所以设直径为X,代入数量关系式得到方程。
交流:讲的非常好!但老师还有点不太明白,谁来帮帮我再讲给我听一遍。
生对着视频照片评讲。
再交流:老师又明白了许多,但还有一点不明白,谁在帮我一下。
生评讲。
谈话:讲的非常好,老师听明白了,掌声送给这三位同学!还有其他办法吗?
预设:看到周长求直径。我想到公式C=πd,因题目是逆向思维,我想到将公式变为
d=C÷π,然后用代入法解决。
追问:那d=C÷π是如何变式出来的呢?
生:d是一个乘数,乘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乘数。
提问:请大家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预设:第一题顺向思维,第二题逆向思维。
交流:那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两题,看看我们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顺向思维,我们就用算式法代入公式解决。逆向思维,我们可以用方程法,也可以用算式法。
(设计意图:突出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丰富的数学交流,给足学生时间、空间,给学生听、说、读、写数学的机会,在不同的争议中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先练后写,先写后讲,从独学到互学,培养学生清晰、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理讨论与质疑,既关注是什么?更关注为什么?突出方法的生成过程,在生成中逐步对比、优化、归纳并形成正确思维。尤其在方程思想的对比中,再次联系体会特点,在整个过程中体会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能力。)
四、巩固新知、练比思归
练习:看来通过对比,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大家在方法选择上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我们做几道题来巩固一下今天的知识。
题目:先估计,再求出圆的直径。
C=12.56米 C=15.7厘米(列方程解答)
设问:我们怎么估计?
预设:为了减轻麻烦π值取3,方便估值,再解决。
谈话:请大家估完后,迅速的帮老师解决一下问题。提示一下,第二题有一个要求,请用方程解决。
生做好要求同桌交流互讲师找特例拍照。
交流: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看到几位同学是这样做的,老师请他们来讲一讲。
平板聚焦让学生评讲。
互动:你们是怎么想的和大家说一说。
对比纠错评讲关注细节加深学生的印象。
练习:看来大家已经都掌握了,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题怎么解决。
题目:滚铁环是一种有趣的儿童游戏。如果用一根长94.2厘米的铁皮弯成一个圆形铁环,这个铁环的半径大约是多少厘米?
提问:请先读题!老师想问大家94.2是什么?(平板圈出来)现在让我们求什么?(平板圈出半径)
生:94.2是周长,求的是半径。
生做题后同桌交流评讲,师找特例点名对照视频照片评讲,对比纠错评讲关注细节加深学生的印象。
追问:刚才有同学用的是这样的公式r=C÷π÷2,这的公式怎么来的?
预设:根据C=2πr,推导出来的,先用C÷π得到直径d,再用d÷2得到半径。所以就得到公式r=C÷π÷2,再将数字代入来解决。
小结:其实这题除了用算式法之外也可以用方程做,在方法的选择上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两种都可以。
练习:那么给你半径求直径和周长,给你直径求半径和周长,给你周长求半径和直径是否会做呢?请大家在学习单上做一下。
互动指名答齐答。
(设计意图:注重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用数学计算解决问题,一方面强化演绎推理能力,在交流中用数学化语言表述问题中的数理关系,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另一方面在不同角度的多种运用中,突出理解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并在公式的正用、逆用,在对比中优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小结、纳为已用
提问:这节课大家肯定有许多收获,谁来说一说!
生回顾整节课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设计意图:生回顾,生总结,生体会,从语言层面考虑,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质。)
板书设计: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d=2r 顺向思维 算式法
r=
C=πd d=C÷π 逆向思维 方程法
C=2πr r=C÷π÷2 算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