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圆的认识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圆的认识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4 15:2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名称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科目
数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
2、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本班上共有26名同学,其中有6名同学的成绩较差,他们上课时不爱听课,也不知道怎样学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了。我在教学时,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有时也给予批评。我尽量做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 
六、教学准备
圆规、剪刀、纸张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初步认圆。
(课件出示圆的图片)
问:这些物体上都有什么?
2、同学们,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揭示课题:圆
3、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
二、引古导今,尝试画圆。
1、设疑:
同学们,猜猜看,古代人是怎样画圆的?
2、引古:
古代人可没有画圆的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的人是如何画圆的?(课件展示正方形切割成圆的过程)
3、画圆:
同学们也想画圆吗?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画圆,打开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快速地画一个圆。
4、比较:
以前画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是用什么画的?通过今天画圆,发现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三角形等平面图形)
1、介绍圆规(课件展示):
刚才我们利用了不同的工具画圆,现在科学技术进步了,我们通常会用专门工具画圆,它是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上面还设计了一个手柄,便于使用。
2、圆规画圆:
你们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
讨论交流:
①猜想:我们在画圆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老师示范画圆,生说步骤师提醒注意点。
四、自主学习,认识名称。
1、谈话: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它也有一个名称,叫什么?看看书上P94的一段文字是怎么说的?(同时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3、交流:
①认识圆心,谁来介绍什么是圆心?
②认识半径,什么叫半径?(课件展示)
③认识直径,什么叫直径?(课件展示)
5、总结:边总结边标出示范的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
五、合作探究,学习特征。
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那么圆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一个圆,并将它剪下来。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手中的圆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讨论题:
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呢?
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六、实践运用,反馈内化。
我们知道了圆的画法,名称,特征,请同学们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
1、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课件展示)
①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②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③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4厘米的圆小。
④画直径是6厘米的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
2、数学书P94的练一练。
3、在一个大圆里围着两个相等的小圆,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图略)
4、P95练习十七的1、2两题。
1、(媒体展示)汽车比赛,看谁会赢。
2、为什么轮子要做成圆形,轴心要装在哪儿?为什么?
八、回顾总结,谈谈收获。
 1、欣赏关于圆的图片
指名说说。
学生举手发言
欣赏古人画圆过程。激起画圆的兴趣。
动手画圆
4、交流:
用什么画圆的?学生操作后展示,可能借助用硬币等圆形物体、绘图尺上的圆及圆规等工具画出圆。
引导学生发现: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有些学生可能说成是弯线)围成的图形。
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分哪几步?画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说说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根据交流,归纳出画圆步骤(课件展示画圆步骤: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引导学生总结出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③学生画圆: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画一个圆,要求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定为?4厘米。
④比一比。
自学圆的名称。
练习:指出谁是半径??谁是直径?
学生用字母在刚才画的圆里标出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学生自主探究。
3、合作交流:
①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有无数条。
②用画、折的方法来验证半径、直径相等。
③通过测量和推理的方法验证直径是半径的2倍,并让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④通过把圆沿不同方向对折来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初步感知圆
揭示课题
引古导今,激起学生画圆的兴趣,尝试画圆。
先学后教,自己动手画。
小组合作交流
动脑、动手,比较、得知。
认识圆规
学会用圆规画圆,边画边思考。
小组交流,总结画圆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感知借助用硬币等圆形物体、绘图尺上的圆画圆时的局限性。
学练结合
小组合作交流
学以致用,反馈内化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八、教学反思
一、定准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的灵魂,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对教材进行反复阅读,充分考虑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有着很强的探索能力,在用刻度尺画圆时,学生能感悟到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而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虽然在小学阶段不给圆下定义,但是学生却能以“无数点的轨迹”来理解圆的定义,使学生真正从圆的定义出发去感悟圆的本质特征.
二、注重实践体验。
体验是成功的基石。对于圆的特征认识,我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主题的研究中自己建构知识,即多次用圆规画圆。在一次次的画圆过程中,引领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在对话交流中使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以自然建构与生成。正如皮亚杰指出“数学的抽象性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动(活动)。”基于这种认识,我把每一个概念的获得都以数学活动为基础,把探究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思路、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让体验奠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