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每一年的初三复习时,这部分知识不仅让学生头痛,也让老师们着急,因此今天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作为我说课的内容,希望在各位专家评委的指导下能有所突破,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分析
这节课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应用—理论—再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集物理概念、现象、规律于一体的课程。因此它在本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对于实验探究是这样安排的:先给出或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再让学生观察u>2f、2f>u>f、u一、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知识回忆课,更不能单纯地搞题海战术强化知识,根据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创设有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地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在实验操作中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再以课件生动直观地体现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以及变化规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系统化和条理化,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实验为手段,以课件为载体,让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应用的能力。
2、领会验证凸透镜成像的方法,感受验证过程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尝试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中的难点。学生可能会机械地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在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存在一定困难。但是,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却相当紧密,因此我这节课的设计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应用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用数码相机给学生拍照,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在体验中解决问题
问题:(1)、成像的特点:缩小、实像
(2)、它只能成缩小的像吗?试试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会放大吗?再用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3)、放大的像都是正立的吗?
(4)、这三次成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本环节意在给学生建立凸透镜可以成像的概念,位置不同,成像特点不同。
实验探究,加深理解
实验前确定:
(1)、凸透镜焦距
(2)、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三者的摆放、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物距像距的确定)
要求:不同成像特点每组做两遍,找出物距和像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每四人一光具座、一个凸透镜、一支蜡烛、一光屏、一盒火柴。
(3)、明确讨究目标
以预习形式明白课堂目标,我进一步将实验过程明确化,探究的终极是什么?避免学生的盲从,有利于对实验的构想,探究有了条理,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这一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1.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构想和设计实验,边做边看书边小声讨论。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做个别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和教师、教材、同学、教具相互作用,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让学生自主实验,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进一步提出问题:凸投镜成像的性质发生了那些变化,通过(实验——讨论——活动——再探究)的过程,这样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点不知不觉中就印入脑中了。
3.分析数据总结规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由学生来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在此过程中,我让基础差的同学说出实验现象,基础中等的学生公布测量的数据,基础好的学生总结规律,大家监督评价,这样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都有成就感.
思考
1在2F以外成什么像
2在F与2F之间
3在F以内成什么像
焦点F是什么的分界线
2F是什么的分界线
本环节意在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理解,同时巩固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
动画课件,直观总结
课件中清楚体现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在移动蜡烛过程中总结成像特点及变化规律。
本环节采用课件展示,生动直观地体现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变化规律,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习题反馈,学会应用
根据本节重难点精选典型例题,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讲题注意不要面面俱到,个别题可以放给学生讲解,给学生学习的自信。
1、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情况是( )
A 从小变大 B 从大变小 C 不变 D 从大变小,又从小变大
2、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5厘米 B 10厘米 C 20厘米 D 25厘米
3、某同学在放映幻灯前,先调节银幕上的像,发现图象颠倒,并且图象大于银幕,此时他应该( )
A.幻灯片正放,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调远些
B.幻灯片倒放,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调近些
C.幻灯片正放,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调近些
D.幻灯片倒放.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调远些
4、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镜头远离胶片还是靠近胶片?镜头往前升还是往后缩
5、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2F)、D4个位置,他移动光屏,分别在E、G(2F)、H、I 4处观察到清晰的像,则
(1)当蜡烛放在B处时,像在 处。
(2)当蜡烛放在C处时,像在 处。
(3)当蜡烛放在 处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且在____ 处
(4)当蜡烛放在 处时,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小,
且在____ 处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凸透镜 成像原理 成像特点
物距 像距 倒正 大小 实虚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速记口决: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
以上是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复习课的整体设计,实施过程中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40分限时训练(六)
13.大量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向各较低能级跃迁时,对于多种可能的跃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多只能放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B.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最长
C.从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频率最大
D.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等于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放出的光子波长
15.在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a、b分别与自感系数很大的自感线圈L和定值电阻R组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与定值电阻R的阻值相等),闭合开关S达到稳定后两灯均可以正常发光。关于这个实验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闭合开关的瞬间,通过a灯和 b灯的电流相等
B. 闭合开关后, a灯先亮,b灯后亮
C. 闭合开关,待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a、b两灯同时熄灭
D. 闭合开关,待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b灯先熄灭,a灯后熄灭
16.彩虹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大量小水珠对阳光的色散造成的,如图所示为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一个小水珠发生全反射和色散的光路示意图,其中a、b为两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曙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色光a比单色光b的频率高
B.由水射向空气,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C.在水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D.如果b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a光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17. 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图(甲)为t=1.0s时的波动图像,图(乙)为介质中质点P的振动图像。对该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波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方向传播,波速为4.0m/s
B.沿-方向传播, 波速为4.0m/s
C.沿+方向传播,波速为2.5m/s
D. 沿-方向传播,波速为2.5m/s
22. (16分)如图(甲)所示, 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0.30m。导轨电阻忽略不计,其间连接有定值电阻R=0.40Ω。导轨上静置一质量m=0.10kg、电阻r=0.20Ω的金属杆ab,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用一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金属杆ab,使它由静止开始运动(金属杆与导轨接触良好并保持与导轨垂直),电流传感器(不计传感器的电阻)可随时测出通过R的电流并输入计算机,获得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金属杆开始运动2.0s时:
(1)金属杆ab受到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2)金属杆的速率;
(3)对图像分析表明,金属杆在外力作用下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0.40m/s2,计算2.0s时外力做功的功率。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答案
题号 1 2 3 4
答案 C C B B
22.(16分)
(1)由图乙可知2.0s时通过金属杆ab的电流为0.2A,……………………1分
此时金属杆受到的安培力 F安=BIL ………………………………………1分
解得:F安= 3.0×10-2N ………………………………………………………………1分
方向水平向左………………………………………………………………1分
(2)设金属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2分
解得:E=0.12V……………………………………………………………………1分
设金属杆在2.0s时的速率为v1,则 E=BLv1…………………………………2分
解得:v1=0.80m/s………………………………………………………………………1分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F安=ma………………………………………………1分
解得:在2.0s时拉力F=7.0×10-2N ………………………………………………1分
设2.0s时外力F做功的功率为P,则
P=Fv1…………………………………………………………………………………2分
解得:P=5.6×10-2W…………………………………………………………………2分
b
E
a
L
S
图
R
太阳光
图
b
a
小水珠
P
图(甲)
x/m
1
2
3
4
y/cm
0
0.2
-0.2
图(乙)
t/s
0.5
1.0
y/cm
0
0.2
-0.2
图
(甲)
a
M
b
Q
N
F
R
P
电流传感器
接计算机
图
t/s
I/A
0 0.5 1.0 1.5 2.0
0.1
0.2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