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课题1
人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上)
同学们,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导入新知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归纳整理方法的应用。
4.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新知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从生活中看化学
水结成冰
苹果腐烂变质
木材燃烧
合作探究
你能分析这些物质的变化吗?
水结成冰
苹果腐烂变质
木材燃烧
液态水——固态水
香甜——黑,臭
有火焰
有二氧化碳生成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让我们先做几个实验。
反应前:观察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气、固、液
)和气味等。
反应时:观察反应条件(
加热、点燃等
);
观察现象(
发光、发热、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
反应后:观察有几种物质生成,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观察实验三部曲
观察水的沸腾的现象,并分析发生的变化
加热
水蒸气
冷却
水
分析:
水
观察胆矾研碎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发生的变化
研磨
粉末状胆矾
胆矾晶体
分析:
观察胆矾溶解的实验现象,并分析发生的变化
+水
蓝色溶液
胆矾粉末
分析: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
蓝色沉淀
分析: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铜固体)
观察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的实验现象
+稀盐酸
无色无味气体
分析:
块状
大理石
浑浊
+澄清石灰水
回顾实验,对比分析几个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颗粒状大理石
有
有
无
无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二氧化碳气体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通过以上实验总结,化学变化的常伴随的现象是什么?
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你能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两种现象吗?
木材燃烧发光、放热
灯泡通电发光、放热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是物质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的现象,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准确依据。
为什么灯泡发光、放热不是化学变化呢?
蜡烛熔化
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熔化,即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你能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蜡烛燃烧吗?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典例1
生活中的这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水结成冰
苹果腐烂变质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典例2
(2020·福建中考)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
方法点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C.磨制石器
D.烧制彩陶
D
新知二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探究空气的性质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食盐: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探究食盐的性质
酒精:无色
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能燃烧
探究酒精的性质
食盐: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酒精:无色、有特殊香味的
液体、能燃烧
空气:无色、无味、气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
观察实验现象,试着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能支持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典例3
判断下列物质的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酸味!
醋的挥发性
氧气的氧化性
物理性质
磁铁的磁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食盐溶于水
食盐能溶于水
木材燃烧
木材能燃烧
酒精挥发
酒精能挥发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大理石可与稀盐酸反应
……
……
能或可以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于水。
性
质
决
定
用
途
反
映
典例4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
D
A.盐酸易挥发
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
D.铜能变成铜绿
方法点拨:根据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发光、放热
B.颜色改变
C.产生气体
D.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
1.D 【解题思路】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课堂练习
2.[2020湖北孝感中考改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
C.露天烧烤
D.凉拌凉粉
答案
2.C 【解题思路】 烧烤时燃料燃烧、食物变熟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21广东汕头澄海区期末]下列我国的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答案
3.A 【解题思路】 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车灌溉、活字印刷、雕刻石像过程中均无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
4.[2020安徽中考]《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4.A
【解题思路】 粉碎矿石、取泥制坯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淘洗矿粉是将物质分离,以上工序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裂矿石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5.用来判断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固体逐渐减少
B.有气泡产生
C.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所得液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答案
5.C 【解题思路】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C项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6.[2021山东泰安泰山区期中]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
A.鞭炮爆炸发声
B.蜡烛燃烧发光
C.煤燃烧火力发电
D.电水壶通电放热
答案
6.D 【解题思路】
鞭炮爆炸、蜡烛燃烧、煤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A、B、C不符合题意;电水壶通电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7.[2021河北唐山丰南区五校联考]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
7.D 【解题思路】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如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但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A不正确;物质在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不同的物质不一定是新物质,B、C不正确;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一定是“新物质”,D正确。
8.[2020江苏南京中考]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颜色、气味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答案
8.C 【解题思路】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A、B、D选项中所涉及的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9.[2021宁夏大学附中月考]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的性质不是物理性质的是
( )
答案
9.C 【解题思路】 物质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等都属于物理性质,A、B、D错误;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C正确。
10.[2020湖南长沙中考改编]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答案
10.A 【解题思路】 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易挥发、有特殊气味、易溶于水均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归纳新知
1.[2020河南中考]下列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南阳玉雕
B.洛阳剪纸
C.开封汴绣
D.汝州瓷器
答案
1.D 【解题思路】 南阳玉雕、洛阳剪纸、开封汴绣制作过程中都只涉及物质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汝州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课后练习
2.[2020重庆中考A卷]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答案
2.B 【解题思路】 火上浇油,油燃烧涉及化学变化。
3.[2020陕西中考]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
A.柏油路面曝晒变软
B.水放冰箱结成冰块
C.铜器锈蚀颜色变绿
D.电流过大灯丝熔断
答案
3.C 【解题思路】 铜器锈蚀变绿是因为生成了绿色的铜锈,属于化学变化。
4.[2020山东青岛中考]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答案
4.D 【解题思路】 无色、无味、常温下为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5.[2021河南漯河郾城中学月考改编]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蒸发
B.燃烧
C.爆炸
D.升华
答案
5.B 【解题思路】 A项,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B项,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爆炸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轮胎爆炸;D项,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故选B。
6.[202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传承至今的古诗文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
6.A 【解题思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雪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爆竹燃烧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涉及物质腐烂的过程,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7.[2020浙江台州中考]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 )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答案
7.C 【解题思路】 由“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可知,七氟丙烷不具有导电性和腐蚀性,A、B错误;由七氟丙烷用作灭火剂可知,七氟丙烷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助燃,C正确;由“容易汽化”可知七氟丙烷的沸点低,D错误。
8.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均填序号)?
①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②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③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④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⑤木棒被折断
⑥矿石被粉碎
答案
8.【参考答案】 ⑤⑥ ③ ②④ ①
【解题思路】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是一个过程。对物质性质的描述中通常有“能”“可以”“难”“易”“会”“有”等词语,据此可判断出①是性质的描述,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是化学变化,因此①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属于物理性质,②④属于物理性质。③描述的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⑤⑥中都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均属于物理变化。
9.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
(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 (填序号)。?
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
答案
9.【参考答案】 (1)蜡烛熔化、掉落(或火柴燃烧)
(2)AC
【解题思路】 (1)蜡烛熔化、掉落和火柴燃烧均可说明铜具有导热性。
(2)酒精燃烧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A正确;火柴燃烧说明火柴具有可燃性,C正确。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通常状况下,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的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
③用途
。?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
10.【参考答案】 (1)①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 ②有强氧化性 ③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2)化学变化
【解题思路】 (1)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理性质,而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是臭氧强氧化性的应用。
(2)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11.认真观察下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1)图1中A处发生的变化是 ;B处发生的变化是 ,理由是 。?
(2)图2中蜡烛燃烧属于 ,蜡烛熔化属于 。?
(3)图3中发生的变化是 ,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11.【参考答案】 (1)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
不一定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