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至20各数,并掌握11至20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数感。
3.对学生渗透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小明没有带小棒,老师准备借一把小棒给他,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呢?
生猜
师:猜得真多,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
生数(师展示)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师:小朋友,你们带来了多少根小棒?不说出答案,试着摆一摆,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你有多少根?(12根)
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可能会出现多种摆法,教师指名演示,组织学生讨论评价,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种摆法?为什么?
师:哪些小朋友的摆法跟他一样?请举起你的小手。
师:想知道小明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你们也能像他这样做吗?与好朋友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依次出示14、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2.摆一摆,数一数。
师:11—20这些数,你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学生操作小棒,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用这个数表示?
师:你能摆出20根小棒吗?
(学生操作小棒,可能会出现多种摆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摆法好?)
说明:2捆小棒是2个十。(教师板书)
3.读一读,掌握数序。
教师投影出示直尺图,提问:你能读出我们今天认识的数吗?
教师动画演示0-20各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齐读(顺读和倒读)。
提问: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并解答,例如: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
三、巩固练习:
1.例2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11-20各数了,看一看我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
师:先猜一猜是草莓的个数多还是雨伞的把数多?草莓大约有多少个?雨伞大约有多少把?再数一数草莓和雨伞各有多少。
师: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
(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2.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了11-20这些数,你能把这些数字娃娃从你的学具袋里请出来吗?
瞧!他们好乱的,能帮他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小朋友,唐老师手上拿着一张数字娃娃,你们猜猜会是多少呢?“大了,小了,对了。”
3.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5、18、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