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七 之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课件(共7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七 之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课件(共7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5 08:0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8张PPT)
专题七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速记口诀: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叫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兵杂名,阴阳纵横小说农。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传世间。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作“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人称赞,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易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诗鼎盛巍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溢华彩,律诗、绝句形初现。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天下传。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名作当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词如海甚汪洋,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柔肠。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磊落坦荡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作华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沈括从此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佳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二、古代文体知识
古代文体知识的主要类型有: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碑记、游记、杂记等。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作“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内容多简短,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3.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4.表:是我国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即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及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表的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彩。“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5.书:指一般书信。“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常常是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6.序跋文:“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多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7.赠序文:一种文体,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类文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8.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
三、古代文化常识
(一)称谓
1.人物谦称
(1)自称
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
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
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
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
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辞
①尊长者自称:在上。
②晚辈自称:在下。
③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④女子自谦:妾。
2.人物敬称
(1)对帝王
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
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①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②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③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④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①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②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③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④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
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
例如: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3.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①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②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③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④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⑤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⑥布衣之交:以平民的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⑦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称谓
①襁褓——不满周岁。
②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
③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④垂髫、始龀——童年泛称。
⑤幼学——10岁。
⑥束发——15岁左右。
⑦弱冠——20岁。
⑧而立之年——30岁。
⑨不惑之年——40岁。
⑩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老年人。
?期颐(qī
yí)之年——100岁。
(二)节气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②元夜:即上元之夜,农历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是赏灯节。
③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从这一天起禁火三日:寒食过后重新起火,叫新火,习俗有乞新火,踏青,插柳等。
④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⑤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为女儿节,七夕节。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又有妇女“乞巧”的习俗。
⑥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皆逢九,故又叫重九,赏菊佳节。
⑦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分春社、秋社,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
⑧伏日:夏至三伏,伏日指进入初伏的那一天。
⑨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是古人腊祭的日子,现俗称“腊八”。
⑩至日:是冬至和夏至的合称,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是节气的起点。
(三)科举制度
1.校、序、庠、学、国子监
夏称学校为“校”,商称学校为“序”,周称学校为“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国子、太学、四门、书学、算学等科,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
2.四级科举考试
考试
名称
考试时间
考试级别
主考官
及第者
称谓
说明
院试
每年一次
县、府、州
省提督学政
秀才
乡试
三年一次
京城和各省 
皇帝派遣考官
举人
第一
名称
“解元”
考试
名称
考试时间
考试级别
主考官
及第者
称谓
说明
会试
乡试后第二年春天
京城礼部
皇帝特派考官
贡生
第一
名称
“会元”
殿试
会试后同年四月
皇宫殿廷
皇帝
进士
第一
名称
“状元”
考向一 文学、文化、名著常识辨析
【典例示范】
1.(2019·连云港中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秀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考题分析】莫泊桑与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契诃夫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批判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屠格涅夫不在其列。
【考场答案】C。
2.(2019·连云港中考)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西游记》中观音菩萨领如来法旨,在去东土寻找取经人的路上,先后收服沙悟净、猪悟能、小白龙、孙悟空,为唐僧取经路上陆续收徒埋下了伏笔。
B.《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C.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极度困难条件下,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个青年英雄形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向善向美。
D.《童年》中,专横而残暴的外祖母,经常辱骂和毒打孩子们。如阿廖沙在表哥的怂恿下把桌布染上颜色,被她用树枝抽打得失去了知觉。
【考题分析】D项中专横而残暴的是外祖父,而非外祖母。
【考场答案】D。
3.(2018·北京中考)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的《岳阳楼记》。?
【考场答案】范仲淹
考向二 人物形象分析
【典例示范】
(2018·杭州中考)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
A.宋江  B.猪八戒  C.虎妞
示例:尼德·兰——性情暴躁,常打算逃跑;但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如当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被鲨鱼攻击时,他用钢叉刺中鲨鱼,挽救了船长的性命。
【考题分析】对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结合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进行概括总结。
【考场答案】示例A:宋江——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对来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主动招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了青史留名竟背叛同伴,导致最后的悲剧。
示例B:猪八戒——好吃懒做,常提出散伙回家;但他憨厚忠实,当师徒受阻于流沙河,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
示例C:虎妞——大胆泼辣又有心机,如她假装怀孕逼祥子结婚;但对祥子也有真诚关爱的一面,常变着法子买些新鲜的东西给他吃。
考向三 故事情节概述
【典例示范】
 (2018·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他(孙行者)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
(《西游记》)
 孙行者为什么推倒人参果树?最后又怎样救活了人参果树?请简述。
【考题分析】简述孙行者推倒人参果树的原因和如何救活了人参果树的过程,回顾《西游记》中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的相关故事情节,把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重点把前因后果介绍清楚。
【考场答案】要点:①偷吃人参果后无法忍受仙童毁骂;②请观音菩萨施法救活。
考向四 阅读感悟评析【典例示范】
 (2019·长沙中考)《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大都有好“打抱不平”的特点,例如鲁智深号称“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也宣称“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这一类“打抱不平”的行为呢?
【考题分析】对于梁山好汉们的“打抱不平”,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义”,值得弘扬;但他们冲动、鲁莽,不计后果,是不值得学习的。
【考场答案】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类行为。既看到这类英雄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的“义”的一面,值得弘扬;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因冲动、鲁莽而造成不良后果的一面,是不足取的。
★【文学、文化、名著常识辨析】
【方法指导】
一、文学文化常识识记四技法
1.穿针引线法。用一根线把文学常识串起来,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2.口诀记忆法。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讲究押韵,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如:《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
3.联想想象法。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想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等。
4.列表记忆法。通过列表进行纵向、横向把作家作品放在特定“坐标”中比较记忆。如:
作品
出处
地位
作者
朝代
《智取生辰纲》
《水浒传》
长篇英雄传奇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
长篇历史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作品
出处
地位
作者
朝代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长篇讽刺小说
吴敬梓

《香菱学诗》
《红楼梦》
古典小说巅峰
曹雪芹

二、名著常识辨析三步走
设问变式
1.文学常识填空。
2.下列作家、作品,体裁等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人物形象分析】
【方法指导】
1.分析人物形象的四个角度
角 度




基本情况
了解名著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时代背景等
主要事迹
熟悉与此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结合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其性格特点
角 度




所处环境
将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描写
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
2.把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两注意
(1)要熟悉故事情节,结合人物的主要事迹、时代背景、个性化语言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结合所给情节或选段,多角度进行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切忌张冠李戴。
设问变式
1.选文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2.请写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点。
★【故事情节概述】
【方法指导】
特别提醒 
概括情节三注意
①概括情节时应把重点放在对经过的介绍上,既不要做具体的描写,也不要加以分析和议论。②事件、场景、经历的过程要素以及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应准确,力避颠三倒四、张冠李戴。③做到故事完整,重点突出,细节不失真。
设问变式
1.简述名著中的某个情节过程。如:简述格列佛逃离大人国的过程。
2.概括名著中的某个情节。如简要概括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过。
★【阅读感悟评析】
【方法指导】
阅读感悟评析的三个关键点
1.审清题目
明确是评价人物还是评价主要内容,是评价思想意义还是语言特点等;明确是对整部作品的阅读感受还是对某个人物的阅读感受等。
2.做好评价
评价人物可以从其性格、思想、言行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艺术特色,可以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思考。
3.见解独特
阅读感悟评析要有独到的见解,对作品的意义与阅读的价值等要有自己的体验和观点,语言要简洁凝练。
设问变式
1.下列有关名著阅读的感受,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对人物形象的评析。如: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