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写 作
一 审 题 立 意
【典例回放】
1.(2019·深圳中考)荣获 2017 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的韦慧晓博士,放弃优厚待遇,选择“与民族崛起紧密结合”的海军事业。因为有她的努力,中国海军诞生了第一位女舰长。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有我的努力,家庭会更温馨;因为有我的付出,集体会更加和谐;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的参与,城市会更添活力……因为有我,世界会更加精彩。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 600 字,不多于 900 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章不得出现影响评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教你审题:
第一步:审提示语,明写作意图
提示语包括两个自然段,先列举了“全国向上向善
好青年”韦慧晓志存高远,成为了中国海军第一位女舰
长。第二段将视野扩展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家庭、
集体、社区、城市几个层面指出,因为有了“我”的
努力、付出、奉献、参与,世界会更加精彩。“家庭、集体、社区、城市”等,给出了写作对象的范围,“努力、付出、奉献、参与”给出了主题的指向。
第二步:审题目,明写作重点
(1)一审。写作的重点应放在“我”上,“我”可以是“本我”,即一位初三的学生,因为有“我”,给“我”身边的人、事、物带来了哪些影响。
(2)二清。①辨清人称,使用第一人称;②弄清体裁,以记叙文为佳;③清楚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
第三步:审要求,明写作要点
字数限定:600—900;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出现人名、地名、校名等;不抄袭套作。
教你立意:
本题目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入手进行立意。
(1)从集体有我而精彩方面立意
我执着地追求梦想,绝不改变,最终实现了进校篮球队的梦想。我们班因为有我,在学校球类运动会上斩获佳绩。
我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我乐于帮助同学,我们小组的同学在我的带领下,你追我赶,不断拼搏,成绩遥遥领先。因为有我,我们小组成为了班上的学习标杆。
(2)从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方面立意
我喜欢唱歌、跳舞,又擅长演讲和辩论,在我们小区,是出了名的“甜歌”。因为有我,我们小区在中秋、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娱比赛中,才能表现得活力四射。
2.走过年少轻狂的日子,母爱依然;走过风风雨雨的岁月,故乡依然;多少次跌落与登顶,奋斗依然……蓦然回首,山水依然,初心依然。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__依然?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教你审题:
第一步:审导语,搜集有效信息
导语部分,提示了作文的写作对象,即母爱、故乡、奋斗等,可从亲情、友情、自我成长、故土之思等角度展开。其次补充的词语应该是健康的、满含真情的,能引起我们情感共鸣的东西。
第二步:审题目,挖掘命题信息
(1)审清已命题部分信息。“依然”是题眼,写作中要突出强调这个题眼。
(2)审清空缺部分信息。题目空缺部分可以填足迹、思念、初心等。但不太适合填充具体化的人物、事物,以补充情感类的词语或蕴含抽象意义的词语为宜。
第三步:审要求,明注意事项
教你立意:
(1)从描写一处风景的角度立意。
触动心灵的风景,可以是小桥流水的家乡,是书声琅琅的校园,是寤寐思服的故地,是流连忘返的山峦……只要风景依然,蓄满故事,就可以尽情道来。
(2)从怀念一份情感的角度立意。
心似千丝网,中有千千结。物非人是,痴情依然:父母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当然,还可以用博爱的眼光,审视每一个与我们的情感有过交集的生命。
(3)从赞美一种精神的角度立意。
人生之路道阻且长,但人的执着不会改变,初心依然、坚持依然、奋斗依然、拼搏依然,凡是值得讴歌的精神,都可以纳入篇章。
(4)从自我省视、审视自我的角度立意。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丰富的,生活的酸甜苦辣,遭际的悲欢离合,无不引发我们的感叹、自省、振奋……这份体验依然,激励着我一路前行。
3.(2019·青岛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童话大王郑渊洁去参加笔会,有位作家在发言时,大谈自己读了很多书,此人在说完一位外国作家的书后,问郑渊洁:“你知道这本书吗?”郑渊洁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世界那么大,知识那么多,谁都不可能全知道。“说‘不知道’”体现了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胸怀……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教你审题:
第一步:把握特点,找主旨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我们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第二步:精读材料,巧拟题
材料中“‘说“不知道”’体现了一种态度、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胸怀……”并且列举了童话大王郑渊洁敢于在大众面前说“不”,让众人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和勇于讲真话的高贵品质。由此顺着这个思路,抓住关键词“不知道”,想想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可自拟题目。
教你立意:
(1)从敢于说“不”立意
人生在世,金钱、权利等种种诱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许多人陷在诱惑中而不能自拔,面对诱惑,我们应勇于说“不”,不应让诱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我国先人无疑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看看先人在诱惑面前何去何从。
面对诱惑,我们应坚守住自己的勇气,敢于高声地喊出“不”。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志存高远、坚守原则,不被诱惑所击倒,敢于拒绝,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生才会更幸福。
(2)从诚实、实事求是方面立意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才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自作聪明的人。当我们不为失败找理由,而为成功找方法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越少。
【佳作示范】
(一) 因 为 有 我
您曾经年轻过,曾经美丽过,曾经叛逆过,曾经拼搏过;但不知何时起,您的脸上被岁月的魔刀刻下了印记,乌黑的头发里开始出现些许银丝,您开始不再常上街,您开始不再精心打扮自己。这一切,全因为有了我。
您和我是朋友,很铁的朋友。不管有什么事,我都
喜欢对您说。无论是过去的事、新鲜的事,还是伤心的
事、开心的事,您都无条件地成为我宣泄情绪的“垃圾
桶”,分享快乐的“铁哥们”。当然,您对我也是绝对
坦诚的,我们从来都是十分信任对方的。您答应我的事
一直都是说到做到。我想,这世界上也许再也找不到像
您这样有诚信的人了。也许您以前还没有试过和相差二十几岁的小孩做朋友吧,但因为有了我,您不但做到了,还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
如果说您是太阳,我便如同那沐浴在阳光下的花
朵。每一天,您都在一点一滴付出着。还记得吗?那条
裤子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天热起来了,您为我剪掉了
里面的隔层,把它改得更舒适了;还记得吗?有一次,因
为我的粗心大意,把一本书忘在家里了,害得您还得去
拿了再送到学校里给我;还记得吗?那天的雨下得真大,
正当我一个人在教室里为如何回家发愁的时候,您出乎意料地站在我的面前,拍着淋湿的衣服,对着我微笑。太阳因为知道有一朵花儿在等待光明与温暖,所以每天都会更努力地发光发热;而因为有我,您也一样。
不知不觉中,您已不再年轻。您的微笑还是那么温
暖、美丽,但眼角的皱纹却已经那么明显了。当您的手
拉着我的手的时候,我能明显地感觉到洗衣粉、洗洁精
和家务活在它上面留下的粗糙。您开始用一些美容产
品,因为您爱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美丽在您心
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因为照顾我,在之前的岁月
中,您没有好好地打扮自己。那一次,您在梳头,我看见您一头青丝中已经有了一些白发,这像火一般灼痛了我的眼睛——不只是因为您的银丝对我的刺激,更是为您的操劳所感动。这一刻,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也正是在这一刻,我深深地明白,您已不再年轻。
您总有老的时候。那时候的您,已经干不动活了;但妈妈,请您放心吧,我已经长大了,我会照顾您的。劳累了一辈子的您,那时可以在公园里散散步,和我聊聊天,搬一把躺椅在楼下睡一会儿;醒来的时候,您就可以吃到我为您做的饭,也许厨艺不大好,但这里却装着我对您的一份孝心,装着我对您的爱,还有我对您的承诺。
亲爱的妈妈,因为有您,我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爱——母爱;因为有我,您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亲。
【点评】
立意:这篇文章以“我”和妈妈的故事为主线,写在妈妈母爱的滋养下,“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因为有“我”,妈妈操劳;因为有“我”,妈妈不再打扮;因为有“我”,妈妈变老。文末抒发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升华了立意。
选材:文章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给“我”送“我”落家里的东西,照顾“我”的生活和学习,使妈妈染上了白发,令“我”感动和愧悔,这些素材显得真实,读来颇为感人。
语言:文章语言质朴、清新、自然、流畅。作者采用抒情笔调,写了母亲辛勤抚育“我”健康成长。
结构: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开头连用四个“曾经……”与两个“您开始不再……”,总揽全文。中间叙述了几个典型片段,结尾呼应开头,抒发敬爱、感激之情,使首尾呼应,有一气呵成之感。
(二) 幸 福 依 然
◎重庆一考生
我留守在家乡的老屋,陪着爷爷奶奶,守着这片肥沃的土地。
留守在老屋,我并不孤独,也不凄苦,反而总能体味到一丝甜甜的幸福。
清晨。我与小伙伴们背起书包你追我赶,洒洒脱脱奔向山中的学校,欢歌笑语久久荡漾在山梁的浓雾中。朝阳斜着身子哈着暖气悄悄地溜进教室,晨风拂动着窗外的树叶沙沙作响,少男少女们那脆脆的晨读声,齐齐地飘出窗外。坐落在山中的小小的校园,是何等的温馨、明净,充满诗情画意!
课堂。新买的电子白板代替了粉笔,展示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是是非非、真善美、假丑恶,尽皆显示,各种汉字、图形,在老师的操纵下告诉我们,世界很大,爸爸妈妈在外边挣钱,我们这些留守儿童也要努力。在学校,有老师的关心和照看,我们觉得不孤单。老师的目光是那样柔和、那样慈祥,抑扬顿挫的声调把书本演绎成动人的童话,美丽而朦胧。
放学。回到家中的四合院里,看看天空中不停折叠、翻转,变成各种图案的白云,看看在春风里穿梭的小燕子追逐嬉戏,看看院子里的南瓜藤架上曼舞的蜻蜓和蝴蝶,看看小鸭子们毫无规则的队列和蹒跚的步伐。瞧,院落中是多么平静、和乐、无忧无虑。
回家。放下书包,摊开各科老师的叮嘱,计算着他们爱的分量,反复地哼着那早已跑调的曲儿:“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乡村的厨房宽敞明亮,爷爷操刀,奶奶掌勺,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奏上了交响乐,香喷喷的饭菜味儿很快就弥散在这山野的黄昏中,让宁静的乡村农家显得更加温馨。
傍晚。邻居阿婆麻利地抱着一叠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裤,轻轻地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她的孙子豆豆,头上长着两个旋儿,好奇地翻看着我的元素周期表,打量着我的函数与几何。我和小豆豆打打闹闹,阿婆则是关怀备至,嘘寒问暖。不多时,阿婆长手一伸,卷走了我所有的汗渍渍、脏兮兮的衣裤。阿婆搓着我的衣服,我给小豆豆讲故事,小豆豆一本正经地倒拿着书看……
夜幕已深,临睡前我在日记本上写着: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工作吧。家很温馨,有爷爷、奶奶、老师、邻居阿婆和小豆豆,我不孤单,也不凄苦,幸福依然围绕在我的身边。
【点评】
1.叙事完整,切合题意。文章巧妙地截取“清晨”“课堂”“放学”“回家”“傍晚”“夜幕”六个片段,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完整,又有很强的条理性。结尾以写日记的方式,表明幸福依然,巧妙扣题。
2.选材巧妙,显露真情。小作者将留守儿童一天的生活,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安排,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素材平淡却饱含真情。
(三) 敢于说“不”
人生在世,金钱、权利等种种诱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许多人陷在诱惑中而不能自拔,面对诱惑,我们应勇于说“不”,不应让诱惑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我国先人无疑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看看先人在诱惑面前何去何从。
文天祥面对元朝士兵的威逼利诱,敢于说“不”,
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千古绝唱,终成其不朽;
陶渊明面对官场的黑暗,敢于说“不”,归隐于田园,为
后人所赞赏;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威胁,勇于说“不”,为
我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面对种种诱惑,伟
人们都没有放弃说“不”的权利。敢于说“不”,不仅
是对自我言行的约束,也是对人生原则的坚守,更是保持灵魂高洁的必需。面对诱惑,“不”不再是不友好的词汇,而是充满勇气的呐喊,是生命在高歌。在诱惑的面前,鼓起你的勇气,勇敢地说“不”,无疑是每个人最好的选择。
可是,当我们面对种种的诱惑时,又有几人能勇于
说“不”?秦桧为了权力、和珅为了金钱、李鸿章为了
利益都低下了头,这些国家的罪人就是因为面对诱惑时
没有勇气说出“不”,才留下了千古的骂名。那么,面
对诱惑,要怎样才能说“不”呢?万科公司是当今我国
著名的房地产企业,可是,在万科公司刚刚上市的时候,
万科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样实施的是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战略,1993年董事长王石看到了这一战略的缺点,果断对这一战略说“不”,调整公司的经营防线,专注于房地产,才成就了万科的今天。王石说他们之所以能够抵抗住利益的诱惑,正是由于他们守住了职业的底线,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对人尊重,追求公平。万科的事例无疑告诉我们,想要在诱惑面前有勇气说“不”,坚守原则、高瞻远瞩是必需的。
诱惑无处不在,但诱惑本身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敢于说“不”,那么诱惑对我们而言也就不能再称之为诱惑了。
面对诱惑,我们应坚守住自己的勇气,敢于高声地喊出“不”。因为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志存高远、坚守原则,不被诱惑所击倒,敢于拒绝,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人生才会更幸福。
【点评】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作者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
“不知道”,并自拟了贴切而意味深长的题目。文章
首先指出我们要勇于说“不”的观点,紧接着又从说
“不”的意义和怎样说“不”等方面列举古今名人敢
于说“不”的事例进行了论证,最后呼吁大家面对诱惑,
要坚守自己的勇气,敢于说“不”。文章层层深入,观点呼之欲出,水到渠成。语言简洁而有文采。
【习作片段】
拐 杖
窗外,残阳即逝,草木在夏风的熏染下散发着香气,夏季过境,情意浓醇。
房间里的空调发出微微的响声,我翻了个身,发现天空被染成了绯红。还是走出房门,买根冰棍来一解夏日的炎热吧。在附近买了冰棍后准备回家,路上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在余晖中一步一步地挪着。老人身穿一件黑色布衣,配着棕色短裤,脚上一双黑色布鞋,一根灰黑的拐杖显得陈旧,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打湿了他的衣服。就这样看了好久,若不是手上的冰棍融化到了手心,我也许都忘了还要回家。
就这样走三步退两步,最后我还是留下来了,当然最开始只是带着那么一点好奇心。
“爷爷,你怎么不回家,天气这么热?”他好像没听见还是继续挪着。这次我走近了,为了让他注意到我,我还故意用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然后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显然他注意到了,慢慢抬起头:“不想回家,家里冷清。”
“您的儿子女儿们呢?”
“他们啊,他们外出打工过年才回家一次,有时忙,几年也不回来,连孙子我都很少看过。”老人的眼角分明湿润了,我不敢再问,怕他伤心。
“孩子,你快回家吧,别热坏了。”
“没事,我再陪你一会。”此刻我忘记了炎热,心中凉凉的。
“我送您回家吧?”我还是问道。“嗯,好!”爷爷慢慢站了起来,顺手拿起了那根发烫的拐杖。
【失误点评】
1.审题欠精准,就“拐杖”写“拐杖”,未能挖掘“拐杖”蕴含的深刻含义。
“拐杖”具有多重含义:一是实指充当行走时的“第三条腿”的拐杖;二是比喻给人以精神上、思想上的帮助,对弱者的扶持,对迷失灵魂的救赎等;三是拐杖承载优秀文化,既是风雅也象征权势和地位。从使用对象上看,“拐杖”既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自我帮助。
2.立意不深。仅仅围绕“拐杖”展开,叙写故事,未能突出“拐杖”背后的深刻含义,立意平淡。
【升格作文】
拐 杖
窗外,残阳即逝,草木在夏风的熏染下散发着香气,夏季过境,情意浓醇。
房间里的空调发出微微的响声,我翻了个身,发现天空被染成了绯红。还是走出房门,买根冰棍来一解夏日的炎热吧。在附近买了冰棍后准备回家,路上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在余晖中一步一步地挪着。老人身穿一件黑色布衣,配着棕色短裤,脚上一双黑色布鞋,一根灰黑的拐杖显得陈旧,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打湿了他的衣服。就这样看了好久,若不是手上的冰棍融化到了手心,我也许都忘了还要回家。
就这样走三步退两步,最后我还是留下来了,当然最开始只是带着那么一点好奇心。
“爷爷,你怎么不回家,天气这么热?”他好像没听见还是继续挪着。这次我走近了,为了让他注意到我,我还故意用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然后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显然他注意到了,慢慢抬起头:“不想回家,家里冷清。”
“您的儿子女儿们呢?”
“他们啊,他们外出打工过年才回家一次,有时忙,几年也不回来,连孙子我都很少看过。”老人的眼角分明湿润了,我不敢再问,怕他伤心。
“孩子,你快回家吧,别热坏了。”
“没事,我再陪你一会。”此刻我忘记了炎热,心中凉凉的。
“我送您回家吧?”我还是问道。“嗯,好!”爷爷慢慢站了起来,顺手拿起了那根发烫的拐杖。
“这次不用拐杖,我扶您吧,爷爷。”老人笑了,连连称道:“谢谢,好孩子……”
天渐渐暗了,就这样我一手搀着老人,一手拿着拐杖,黄昏下,两个背影拉得很长很长。回家后,我无法静下来,因为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牵挂。
一个月后,听别人说老人搬走了,是他的儿子女儿们来了,走的时候老人笑得很开心,我也慢慢放下了心中的牵挂。
其实,爷爷,下一次我还愿做您的拐杖,陪您走过那条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