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形象意象、艺术手法
【典例示范】
(2018·安顺中考)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把握形象意象】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考场答案】
这首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方法归纳】
答题模板:
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问变式
1.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2.××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景象。
★【分析艺术手法】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考场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方法指导】
答题模板:
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设问变式
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词进行赏析。
2.这首诗词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何效果?
3.这首诗词的某句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这首诗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