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抟扶摇而上(zhuān)
???尘埃(āi)
B.?北冥(míng)??
??游于濠梁(háo)????
???汝安知鱼乐(rú)
C.?鲦鱼(tiáo)?
???徙于南冥(xī)????
????请循其本(xún)
D.?齐谐(xié)??
???其正色邪(yé)????
????逍遥游(xiāo)
【答案】
D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A项“抟扶摇而上”的“抟”应读“tuán”;B项“汝安知鱼乐”的“汝”应读“rǔ”;C项“徙于南冥”的“徙”应读“xǐ”。
【点评】此题考查字音的拼读。做此类题,要注意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音近形近字的识别,还有鼻音边音的误读,方言的误读,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的误读。
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
?
?
?
?
?
?
?
?
?
?
?
?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
?
?
?
?
?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
?
?
?
?
?
?
?
?
?
?
?
?
?汝心之固
,
固不可彻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
?
?
?
?云归而岩穴暝
【答案】
A
【考点】一词多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
?A.是:都是代词,解释为“这”;
B.全:前者“完全确定”,后者“保全”;
C.固:前者“本来”,后者“顽固”;
D.云:前者是语气助词,后者“云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尤其注意虚词的用法。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A.?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气息)
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怎么)????????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就)
【答案】
D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D
【点评】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答案】
A
【考点】词类活用,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B项中的“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C项中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D项中的“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词类的活用。做此类题,可以先分析整句的意思,再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分析词语有没有活用为别的词再进行判断。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其翼/若垂天之云???????????????????????????????????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答案】
A
【考点】文言文断句,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是/鱼之乐也。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划分句读。做这类题,要注意划分节奏的方法:
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先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从语法等方面去分析。
6.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答案】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C项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注意一定不能脱离文本。
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安知鱼之乐________
②固不知子矣________
③全矣________
④请循其本________
【答案】
怎么,哪里;本来;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中“固”“全”两个字都是一词多义,“固”这里指“本来”,“全”应解释为“完全,肯定”,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故答案为:怎么,哪里;本来;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二、翻译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
(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3)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考点】文言文翻译,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本题注意:安:怎么;乐:快乐。全:肯定(这样)。
故答案为:(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3)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安”“非”等词语的翻译。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
②请循其本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答案】
(1)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考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做此类题,可以根据句子意思来分析词语的意思。如第一句的意思是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第二句的意思是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做此类题,要字字落实,翻译流畅,还要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子”是你的意思,“安”怎么,难道,“之”:结构助词,的。
(3)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做此类题,只要说清理由就行,答案不要求统一。
故答案为:(1)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等,还要注意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做此类题,要注意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通常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通常采用“留‘’,删,补,换,调等方法,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还可以根据关键词语分析整句的意思。如本题要注意的关键词:“子”是你的意思,“安”怎么,难道,“之”:结构助词,的。
(3)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做这类主观题,要围绕文段内容和主旨来谈,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通过这可以看出:庄子注重________,惠子注重________。
(2)“请循其本”中“本”指的是________,庄子用________的办法战胜了惠子。
【答案】
(1)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美学上的观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2)最初的话题——“汝安知鱼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从“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可知二人争论的问题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从庄子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角度是美学上的观赏,惠子注重知识上的判断。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初的话题是惠子提出的疑问“汝安知鱼乐”。庄子没有回答自己如何知道鱼的快乐,转移了话题,属于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故答案为:(1)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美学上的观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2)最初的话题——“汝安知鱼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要求提取、概括文章内容,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从二人思考的不同角度,自己归纳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分析归纳。
【附参考译文】
???????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干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这一则故事中,庄子用了精彩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请指出下面各词的比喻意义。
①鹓:________。
②鸱:________。
③功名利禄:________。
(2)在这则故事里,庄子把自己比做________,把惠子比做________。
(3)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1)比喻志向高沽之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比做腐鼠
(2)鹓;鸱
(3)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比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比喻意义。文章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2)本题考查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3)本题考查概括语言的寓意。故事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
故答案为:(1)比喻志向高沽之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比做腐鼠。
(2)鹓;鸱。
(3)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比喻意义。答题时应注意,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准确把握寓意再分析词语的比喻意义。
(2)本题考查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应注意,理解庄子是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没主见的人。
(3)本题考查概括语言的寓意。答题时应注意,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据此概括寓意。
【参考译文】
?
?
?
??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庖丁解牛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注释】①履:踩。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③砉:huā
象声词。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⑤中:zhòng合乎。⑥会:音节,节奏。⑦进:超过。⑧硎:xíng磨刀石。
(1)解释划线词。
①倚:________???????
②道:________????
③间:________????
④游: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________。
(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
【答案】
(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
(5)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依:动词,靠;道:名词,道理,事物的规律;间:名词,缝隙;游:动词,运转。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翻译首先确定得分点,采分点一般为实词、重点虚词,句式。实词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注意“臣”、“发于硎”的解释。
(3)本题考查用成语概括句子。这一句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游刃有余,来自于《庄子·养生主》记载,一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儿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阻碍,还显得大有余地。后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游:移动。有余:有余地。
(4)本题考查主旨相似的课文积累。本文
的制止是: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王充的《订鬼》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鬼神都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就是说,鬼神观念完全是人在畏惧状态下主观想像的产物,而且这种情况以在病中最突出。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坚定志向,坚忍不拔表述。
故答案为:(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
(5)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避免以今释古。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同时注意上下文,强调关注语境,两个“之”和“而”“硎”是难点。
(3)本题考查用成语概括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的名家名篇,根据“游刃必有余地”容易写出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
(4)本题考查主旨相似的课文积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本文的主旨,回忆并选准学过的课文,两文的相似之处都强调找准事物规律的重要性。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独特感受,围绕“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说出自己的感悟。
【参考译文】???
???????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1
/
1(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登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抟扶摇而上(zhuān)
???尘埃(āi)
B.?北冥(míng)??
??游于濠梁(háo)????
???汝安知鱼乐(rú)
C.?鲦鱼(tiáo)?
???徙于南冥(xī)????
????请循其本(xún)
D.?齐谐(xié)??
???其正色邪(yé)????
????逍遥游(xiāo)
2.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
?
?
?
?
?
?
?
?
?
?
?
?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
?
?
?
?
?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
?
?
?
?
?
?
?
?
?
?
?
?
?汝心之固
,
固不可彻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
?
?
?
?云归而岩穴暝
3.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A.?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气息)
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怎么)????????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就)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其翼/若垂天之云???????????????????????????????????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6.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7.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安知鱼之乐________
②固不知子矣________
③全矣________
④请循其本________
二、翻译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回答小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
②请循其本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通过这可以看出:庄子注重________,惠子注重________。
(2)“请循其本”中“本”指的是________,庄子用________的办法战胜了惠子。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干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这一则故事中,庄子用了精彩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请指出下面各词的比喻意义。
①鹓:________。
②鸱:________。
③功名利禄:________。
(2)在这则故事里,庄子把自己比做________,把惠子比做________。
(3)庄子讲鹓雏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庖丁解牛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①,膝之所踦②,砉③然响然,奏刀然④,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⑤《经首》之会⑥。
???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⑦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⑧。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注释】①履:踩。②踦:yǐ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③砉:huā
象声词。④huō然:比砉然更大的响声。⑤中:zhòng合乎。⑥会:音节,节奏。⑦进:超过。⑧硎:xíng磨刀石。
(1)解释划线词。
①倚:________???????
②道:________????
③间:________????
④游: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由画线句子得到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4)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用庖丁解牛所见非牛来证明人生病所见亦非鬼,这篇课文是________。
(5)阅读本文,你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答案】
D
【考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A项“抟扶摇而上”的“抟”应读“tuán”;B项“汝安知鱼乐”的“汝”应读“rǔ”;C项“徙于南冥”的“徙”应读“xǐ”。
【点评】此题考查字音的拼读。做此类题,要注意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音近形近字的识别,还有鼻音边音的误读,方言的误读,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的误读。
2.【答案】
A
【考点】一词多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
?A.是:都是代词,解释为“这”;
B.全:前者“完全确定”,后者“保全”;
C.固:前者“本来”,后者“顽固”;
D.云:前者是语气助词,后者“云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尤其注意虚词的用法。
3.【答案】
D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
故答案为:D
【点评】
4.【答案】
A
【考点】词类活用,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B项中的“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C项中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D项中的“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词类的活用。做此类题,可以先分析整句的意思,再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分析词语有没有活用为别的词再进行判断。
5.【答案】
A
【考点】文言文断句,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是/鱼之乐也。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划分句读。做这类题,要注意划分节奏的方法:
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先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从语法等方面去分析。
6.【答案】
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C项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注意一定不能脱离文本。
7.【答案】
怎么,哪里;本来;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中“固”“全”两个字都是一词多义,“固”这里指“本来”,“全”应解释为“完全,肯定”,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故答案为:怎么,哪里;本来;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二、翻译
8.【答案】
(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3)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考点】文言文翻译,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本题注意:安:怎么;乐:快乐。全:肯定(这样)。
故答案为:(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3)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点评】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安”“非”等词语的翻译。
三、文言文阅读
9.【答案】
(1)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考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做此类题,可以根据句子意思来分析词语的意思。如第一句的意思是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第二句的意思是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做此类题,要字字落实,翻译流畅,还要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子”是你的意思,“安”怎么,难道,“之”:结构助词,的。
(3)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做此类题,只要说清理由就行,答案不要求统一。
故答案为:(1)完全,肯定(是这样);追溯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阅读。(1)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做此类题,要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性活用等,还要注意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做此类题,要注意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通常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通常采用“留‘’,删,补,换,调等方法,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还可以根据关键词语分析整句的意思。如本题要注意的关键词:“子”是你的意思,“安”怎么,难道,“之”:结构助词,的。
(3)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做这类主观题,要围绕文段内容和主旨来谈,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10.【答案】
(1)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美学上的观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2)最初的话题——“汝安知鱼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从“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可知二人争论的问题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从庄子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角度是美学上的观赏,惠子注重知识上的判断。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仔细阅读原文,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初的话题是惠子提出的疑问“汝安知鱼乐”。庄子没有回答自己如何知道鱼的快乐,转移了话题,属于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故答案为:(1)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美学上的观赏,能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知识上的判断,认为每个人都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2)最初的话题——“汝安知鱼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要求提取、概括文章内容,逐句阅读提取相关的信息,从二人思考的不同角度,自己归纳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分析归纳。
【附参考译文】
???????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1.【答案】
(1)比喻志向高沽之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比做腐鼠
(2)鹓;鸱
(3)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比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比喻意义。文章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2)本题考查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3)本题考查概括语言的寓意。故事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
故答案为:(1)比喻志向高沽之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比做腐鼠。
(2)鹓;鸱。
(3)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比喻意义。答题时应注意,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准确把握寓意再分析词语的比喻意义。
(2)本题考查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应注意,理解庄子是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没主见的人。
(3)本题考查概括语言的寓意。答题时应注意,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据此概括寓意。
【参考译文】
?
?
?
??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12.【答案】
(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
(5)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考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依:动词,靠;道:名词,道理,事物的规律;间:名词,缝隙;游:动词,运转。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翻译首先确定得分点,采分点一般为实词、重点虚词,句式。实词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注意“臣”、“发于硎”的解释。
(3)本题考查用成语概括句子。这一句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游刃有余,来自于《庄子·养生主》记载,一位厨师宰牛的技术很熟练,刀子能在牛骨缝儿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阻碍,还显得大有余地。后用以比喻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游:移动。有余:有余地。
(4)本题考查主旨相似的课文积累。本文
的制止是: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王充的《订鬼》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鬼神都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就是说,鬼神观念完全是人在畏惧状态下主观想像的产物,而且这种情况以在病中最突出。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坚定志向,坚忍不拔表述。
故答案为:(1)靠;道理,事物的规律;缝隙;运转。
(2)①开始我宰牛时,所看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②可是刀刃像新磨出来那样锋利。
(3)游刃有余
(4)《订鬼》
(5)生活中,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事物做好。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避免以今释古。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同时注意上下文,强调关注语境,两个“之”和“而”“硎”是难点。
(3)本题考查用成语概括句子。答题时应注意,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的名家名篇,根据“游刃必有余地”容易写出这个大家都熟悉的成语。
(4)本题考查主旨相似的课文积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本文的主旨,回忆并选准学过的课文,两文的相似之处都强调找准事物规律的重要性。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示。答题时应注意,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独特感受,围绕“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说出自己的感悟。
【参考译文】???
???????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
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