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5-21 08:0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边边边(SSS)
制作:武全民
结束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首页
结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2)学情分析;
(3)教学重难点;
返回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五章第四节,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这是在学行线,三角形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础上对初中几何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宽,另一方面又为以后的学习内容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启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返回
(2)学情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对 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返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边边边(SSS )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理解通过边边边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
返回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 ,而这三维目标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返回
下页
(1)、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边边边,并且会证明简单证明题。
(2)通过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边边边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类比归纳能力。
上页
下页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返回
三、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会起到事办功倍的作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将选择分组交流,讨论式教学,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学前温习; (2)新课引入
(3)探求新知 (4) 得出结论
(5) 例题讲解 (6) 巩固练习
(7)归纳总结 (8)作业设计
返回
(一)学前温习
(1)三角形由几条边几个角构成?
(2)什么是三角形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3)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返回
(2)新课引入
画出全等的三角形最少需要几个条件?一个,两个还是三个?
答:三个:
画三角形的三个条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分为三条边,三个角,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
返回
(3)探求新知
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做三角形然后进行比较,是否全等?
答:不一定全等。
已知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画出三角形,剪切下来后小组交流比较,是否全等?
返回
(4)得出结论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返回
(5)例题讲解
教师讲解经典例题,引导学生利用“边边边”判定定理证明简单几何题。
返回
例题1.
返回
下页
例题2.
返回
上页
(6)巩固练习
由教师出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完成,然后采取小组或组组交流,再由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该题全过程。
返回
练习1.
1.证明下列各题,然后小组交流。
返回
(7)归纳总结
我们可以利用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返回
一、独立完成下列各题,然后分组交流。
返回
(8)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教师区
活动一
结论:对应三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
例2.
总结部分
学生区
练习1.
第一题
第二题。
课后作业。
结束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