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2021年中考真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2021年中考真题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5 00: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宿迁)将X、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Y(NO3)2的溶液中,仅X的表面有Y单质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Z>X>Y B.X>Y>Z C.X>Z>Y D.Y>X>Z
2、(2021?赤峰)在探究金属X、Y、Cu的活动性顺序时,将铜片分别插入X和Y的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插入X的盐溶液的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插入Y的盐溶液的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那么上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Cu B.X>Cu>Y C.Cu>X>Y D.Y>Cu>X
3、(2021?湘西州)将X、Y、Z三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发现Y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再将X、Z两种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Z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X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Y B.Y>X>Z C.Z>Y>X D.Y>Z>X
4、(2021?湘西州)下列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KI+Cl2═I2+2KCl B.Fe+CuSO4═FeSO4+Cu
C.CuO+CO═Cu+CO2 D.Zn+H2SO4═ZnSO4+H2↑
5、(2021?黔东南州)2021年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瓷器等重要文物,其中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铜、锡合金。下列有关这些文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青铜耐腐蚀 B.青铜属于纯净物
C.青铜属于金属材料 D.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6、(2021?营口)下列金属不能与CuCl2溶液反应的是(  )
A.Zn B.Ag C.Fe D.Al
7、(2021?临沂)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高
C.通常铝制品抗腐蚀性能比铁制品强
D.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8、下列生活用品中所用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9、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转化观: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化镁
B.微粒观:氯化钠是由钠原子、氯原子构成的
C.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10、实验小组同学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红色固体,同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下列猜想不正确的是(  )
A.该气体可能是氢气
B.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
C.硫酸铜溶液可能呈酸性
D.红色固体可能是Fe2O3和Cu
11、在下列各组实验中,不能探究银、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铝丝、银丝分别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B.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中
C.铝丝、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D.铝丝、铜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铝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12、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盐酸,无明显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中肯定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B.析出的少量金属中一定有Ag和Cu
C.析出的少量金属中可能有Cu
D.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
二、填空题:
13、(2021?梧州)化学在科技、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我国科学家研制了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装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①甲醇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请你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低碳行为: 。
(2)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该车的车身使用了新型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
①工业上冶炼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SiC+2NaOH+2O2═X+CO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Si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铜及铜器最早的国家之一,直到现在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CRU预计,2021年全球铜消费量将增长5.2%,其中国增长3.5%,世界其他地区增长7.1%。
铜的熔点低,容易冶炼,所以夏商周时期已大量使用铜器。由于夏商周时期,当权者都比较注重礼仪祭祀,要用到大量的青铜器,所以冶炼铜的技术日臻成熟。在古代,常常采用“湿法炼铜”或“火法炼铜”传统熔炼工艺。“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法炼铜”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铜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
传统熔炼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冰铜品位低,能耗高,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6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纷纷研究铜的强化熔炼工艺并取得很多新的进展,比如:中国的“白银炉”、“氧气底吹”熔炼,俄罗斯的“瓦钮可夫炉”,加拿大的“诺兰达连续熔炼”等现代强化熔炼工艺。与传统熔炼工艺相比,其具有熔炼强度高,冰铜品位高,硫捕集率高、自热或半自热熔炼,有效利用硫化矿物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更节能环保,工艺控制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铜之所以能为镜是因为? 。
A.铜能导电
B.铜能导热
C.铜有金属光泽
D.铜不容易生锈
(2)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 (填“强”或“弱”)。
(3)古代“火法炼铜”的反应原理: 。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铜及其化合物都属于金属材料
B.“湿法炼铜”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诺兰达连续熔炼法”的发明国家是俄罗斯
D.传统熔炼工艺中存在的不足:生产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
(5)将一定量金属M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滤渣,滤液为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M>Zn>Cu
B.滤液中可能只含一种溶质
C.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M
D.该过程一定发生了如下反应:M+CuSO4═Cu+MSO4
15、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制,已成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物质基础。
(1)目前常用的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合金,具有耐腐蚀、 等优点。
(2)镁和铝可熔炼成Mg17Al12镁合金,熔炼过程只能在真空中,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写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
(3)某废弃物中可能含有Cu、CuO、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并回收金属,取样品进行如图实验。

①步骤Ⅱ的操作是? 。
②步骤Ⅱ中产生的现象是? 。步骤Ⅰ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样品的成分是? 。
④通过测氢气的质量,也可确定样品的成分,则w的值为? (用m和n的代数式表示)。
16、(2021?天津)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1)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 的铁合金(填“相同”或“不同”)。
(2)下列生活用品利用金属良好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
A.镀铬水龙头
B.铸铁暖气片
C.黄铜钥匙
(3)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这一方法是湿法冶金技术的起源。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焊接钢轨的反应原理是铝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氧化镁和氧化铝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现有氧化镁、氧化铝和铁的混合物9.9g,向其中加入245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54.8g溶液,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为? 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C 5、B 6、B 7、B 8、B 9、B 10、B
11、D 12、C
二、填空题:
13、答案:(1)①3:1:4。
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①2Al2O34Al+3O2↑。
②Na2SiO3;-4。
14、答案:(1)C;
(2)强;
(3)Cu2S+O22Cu+SO2;
(4)AC;
(5)B。
15、答案:(1)光泽好、耐磨、硬度大;
(2)2Mg+O22MgO(或4Al+O22Al2O3);
(3)过滤;
(4)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有气泡产生;
(5)Zn+H2SO4=ZnSO4+H2↑;
(6)CuO、Cu、Zn;
(7)。
16、答案:(1)不同;
(2)B;
(3)Fe+CuSO4=FeSO4+Cu;
(4)2Al+Fe2O32Fe+Al2O3;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