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氟能防治龋齿。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如图是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氟离子符号为false B.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g
C.使用含氟牙膏能够预防龋齿 D.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7
2.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
A.分子间隔增大 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质量增大 D.分子体积增大
3.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A. B. C. D.
4.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绿菌场上的足球运动员、青草和足球都是物质
B.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C.你的身体就是你摄入的化学物质做成的
D.看不见的东西都不属于化学物质
5.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烷具有可燃性
B.丁烷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C.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6.研究发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根据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找出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认为该新药或许会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由 6 种元素组成
B.瑞德西韦相对分子质量是 602g
C.瑞德西韦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5∶8
D.瑞德西韦由 27 个碳原子、35 个氢原子、6 个氮原子、8 个氧原子和 1 个磷原子构成
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分子Co B.1个硫离子S2﹣ C.氯元素Al D.2个氢分子2H
9.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制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体积变小了
D.水银体温计示数上升——分子间隔变大
10.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银 B.氨气 C.硫酸铜 D.金刚石
11.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氧化汞四种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原子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12.近年,科学家在较低的温度下,第一次制得了七氧化二氟,它在高温下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下列有关七氧化二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氟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
B.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七氧化二氟由氟氧两种元素组成
13.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图列出的 9种元素中,有5种属于金属元素
B.同一族(纵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硫元素与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a2S
D.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14.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B.凉开水不能养金鱼——凉开水中没有氧元素
C.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
二、填空题
15.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
(2)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____。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氦气______。
②2个氧原子______。
③硝酸根离子______。
④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请写出3Ca2+中数字的含义。
①“3”表示______。
②“2”表示______。
17.“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上图中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填字母)。
(2)B、D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18.一些粒子的结构都可用示意图来表示,且0<y≤8.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12时对应的元素为A,则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
(2)当上述示意图表示的粒子均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时:
①若某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
②若某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它所对应的元素与碳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
③若一些粒子对应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为3,其中某元素能与A元素形成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9.如表中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硫
铜
元素符号
H
C
O
S
Cu
(1)铜元素通常有false、false价,与氧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有 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2)甲、乙、丙是初中常见物质,也是由上表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组成的。已知甲、丙的组成元素相同,丙是一种最常见的液体。甲、乙、丙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false”表示转化关系。
①丙是 _____ (填名称)。
②乙的用途有 _____ (写一种)。
③写出甲转化成乙和丙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
四、实验题
20.小南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少许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注: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
(2)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_______。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__________(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
21.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氨水挤入试管中。(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分子遇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1)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设计图1、图2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2.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
(1)中各原子个数比;
(2)的相对分子质量;
(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4)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5)80克中氮元素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23.今年 4 月,多家媒体报道,中科院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完整阐明了抗癌活性物质汉黄芩素(C16H12O5)的合成机制,成功解析了一种使用 2000 多年的药用植物中的珍贵化学物质合成途径。
请计算:
(1)汉黄芩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______。
(2)汉黄芩素中各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 m(C):m(H):m(O)= _______。
(3)28.4g 汉黄芩素中碳元素的质量与多少 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相等 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B 6.C 7.C 8.B 9.A 10.C 11.D 12.D 13.D 14.B
15.过滤 ClO2
16.He 2O false false 3个钙离子 1个钙离子带 2个单位正电荷
17.AC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8.Mg Na+ CO Mg3N2
19.CuO、false 水 供给呼吸 过氧化氢false水false氧气
20.B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 ba 在不断的运动 节省药品、操作更简单、几乎没有污染等 慢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的越慢
21.喷有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22.(1)n(N):n(O)=2:3 (2)152 (3)m(N):m(O)=7:12
(4) 36.8% (5)29.5克
23.(1)284
(2)48:3:20
(3)解:汉黄芩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alse;
则28.4g 汉黄芩素中碳元素的质量为false;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alse;
则含有19.2g碳元素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false
答:28.4g 汉黄芩素中碳元素的质量与70.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