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二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乌海二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5-21 10:0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答案写在答题卡内)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 B. 通济渠 C. 邗沟 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5.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6、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
A.《大唐西域记》 B.《封神榜》 C.《石头记》 D.《三隧平妖传》
7、你认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明显保留着中国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9、下面那种说法符合隋唐的特点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D.中华帝国的衰落
10、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
A.贵族居住区 B.娱乐区 C.居民住宅区 D.商业区
11、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2、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您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3、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回纥 C. 南诏 D.逻些
A.唐僧 B.玄奘 C.戒贤 D.鉴真
14、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15、隋朝与秦朝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
A.外戚建立,暴政而亡 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定都长安,疆域广阔 D.大兴土木,民不聊生
16、下列 ( http: / / www.xkb1.com )著名建筑工程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建造于隋朝的是()
①万里长城 ②大运河 ③都江堰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爱民如子 B.树立权威 C.隋亡之鉴 D.有自知之明
1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 B.减轻刑罚 C.轻徭薄赋 D.善于纳谏
19、“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0、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21、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2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
①国家安定统一 ②经济文化发达 ③实行开放的政策 ④交通发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B.家中摆着唐三彩
C.长安大明宫含元殿,气势恢弘,富丽堂皇
D.长安城内有许多“瓦子”,十分热闹
24、“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唐朝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A.阎立本、柳公权 B.颜真卿、柳公权
C.颜真卿、吴道子 D.颜真卿、柳宗元

25.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26.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7.“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

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

28.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30.被后世称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唐朝画家是

A.展子虔 B.阎立本 C.吴道子 D.顾恺之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明经考试中,有一种“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三: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始的?(2分)
(2)材料三中的“帖经”试题会助长什么不好的学习方法?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4分)
(3)读了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考试的看法?(2分)
2、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问题。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2分)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2)运河四段的名称:(4分)
C. D.
E. F.
(3)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2分)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
请从历史的角度说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2分)
、 。
- 4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