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1800117602004.5光的色散
一、单选题
1.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水彩笔写上红色的E字。当你通过蓝色玻璃观察写在这张白纸上的E字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清晰的红色E字 B.几乎看不出E字
C.清晰的黑色E字 D.清晰的红底白色E字
2.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D.“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3.4月30日,桂林出现日晕天象奇观如图所示,其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属于( )
A.光的色散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站在湖水边,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我们实际看到的是鱼儿的实像
C.缤纷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D.月亮是自然光源
5.《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问题。图中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 B.桥的倒影
C.水中“断笔” D.雨后彩虹
6.青少年艺术节上,学校舞蹈队的演员们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在舞台上表演。当红光照在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她们的( )
A.上衣为红色,裙子为黑色 B.上衣为红色,裙子为蓝色
C.上衣为白色,裙子为蓝色 D.上衣为白色,裙子为黑色
7.光的三原色为( )
A.黄色 B.紫色 C.红色 D.橙色
8.关于“雨过天晴,彩虹高挂”所包含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是实像
B.太阳光从空气射入积水中一定发生折射现象
C.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蓝天中高挂的彩虹,由光的色散形成
9.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开尔文
10.从下面左侧列出的各种现象中,在右侧找出对应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光的直线传播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
C.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光的反射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光的色散
11.如图,在暗室内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 )
A.Ⅰ区是红外线,Ⅲ区是紫外线
B.Ⅰ区的光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
C.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D.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光屏上不会出现彩色光带
12.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红外线可以加热物体
B.紫外线对人体有好处,所以应尽可能多地多晒太阳
C.只有高温物体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D.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紫外线
13.一束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在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如图所示。据此可知,一束红紫复色光沿AO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发生折射,光路可能正确的是( )
A.B.C. D.
14.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15.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贴有红纸的光屏上,则光屏上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有各种颜色的光 B.只有红光
C.呈现黑色 D.除红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二、多选题
16.下列光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对应中正确的是( )
A.镜花水月——光的反射 B.雨后彩虹——光的色散
C.小孔成像——光的折射 D.鱼翔浅底——光的直线传播
17.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C.水中的筷子发生“折断” D.光的色散
18.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图所示,关于太阳光的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看到白屏上最上方的光是红光
B.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包含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紫光的外侧是紫外线,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实现了遥控功能
19.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20.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三、填空题
2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______,从此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22.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___________光。若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___________色。
23.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____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对于流入市场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来辨别真伪。
24.雨后的彩虹是光的______现象;河水中的云彩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是光的______现象;树叶下的光斑是光的______现象。
四、实验题
25.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到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
(1) 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注意观察光屏。在图示位置时,从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 _________光;
(2)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 ___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更灵敏,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___________色;将荧光物质涂在白屏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应该是____________ (选填“①”、“②”或“③”)。
26.小科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和电视机的距离相间,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
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墙壁,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遥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
(1)小科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_______________。
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B.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折射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白纸能反射所有的色光,所以当通过蓝色玻璃看白纸时,蓝色玻璃能透过蓝光,所以看到白纸是蓝色的。红色的E字只能反射红光,红光不能透过蓝色玻璃,所以E没有光线进入眼睛,观察到的清晰的蓝底黑色E字。故只有C符合答案,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A.池水映明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起舞弄清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空中,穿过了漂浮在大气中的水雾,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所以也是光的色散。
故选A。
4.C
详解:
A.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
B.站在湖水边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这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缤纷的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经空中悬浮的小水珠折射形成的,白光经折射后分解成各种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故C正确;
D.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故月亮不是自然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比如:日食、月食、手影、皮影、立竿见影等。
A.日食是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而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
B.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断笔”是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
白色上衣反射所有色光,用红光照射时,反射红光,上衣为红色,蓝色裙子只反射蓝光吸收其它色光,用红光照射时,红光被吸收,裙子为黑色,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因为光的三原色包括的是红、绿、蓝,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组合出不同的色光,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
A.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不会发生折射现象,故B错误;
C.通过地面积水看到的白云,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彩虹由光的色散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首先用三棱镜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
A.人们能看见早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游泳池注水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界面发生折射,逆着折射光线的看去,看见的是变浅的池底的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
AB.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因为图中的三棱镜是倒置的,所以图中位置从下到上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可以应用于电视遥控器,即在Ⅲ区;紫光之外是紫外线,在I区,故AB错误;
C.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绿纸只反射绿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则在绿纸上看不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故C错误;
D.如果使用的是一块蓝色透明的三棱镜,则其它色光都被蓝色玻璃吸收了,只有蓝光能够透过,所以光屏上不会出现彩色光带;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A.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可以用红外线加热物体,故A正确;
B.虽然紫外线对人体有好处,但过多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有伤害,故B错误;
CD.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并不是所有物体都能辐射紫外线,故C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
AB.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AB错误;
CD.由题图可知太阳光斜射入玻璃后,红光的偏折角度小于紫光的偏折角度,故一束红紫复色光沿AO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发生折射后,紫光更靠近法线,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C
详解:
A.红光的偏折程度小,故A处是红光,故A错误;
B.AB之间是可见光, AB之外是红外线和紫外线,故B错误;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即红外线区,红外线有热效应,故温度会上升,故C正确;
D.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紫外线,底片会感光,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但照射到红纸上后,由于红纸只能反射红光,所以红纸把红光反射回来,吸收其它色光,故光屏上只有红光。
故选B。
16.AB
详解:
A.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
B.彩虹的形成是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的现象,故B正确;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错误;
D.鱼翔浅底是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AB。
17.ACD
详解:
A.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筷子“折断”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是,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等其它介质时,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8.AB
详解:
AB.光色散时,色光依次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排布,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所以图中白屏最上方的光是红光,故AB正确;
C.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的遥控功能,故D错误。
故选AB。
19.ABC
详解:
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声音的响度大,A错误,故A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桃花红的原因是,桃花反射太阳光中的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C错误,故C符合题意;
D.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相对于江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20.AD
详解:
A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正确,故B错误;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21.牛顿 光的色散
详解: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2] 用玻璃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称为光的色散。
22.红 黑
详解:
[1]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正是这朵花将红光反射到观察者眼中的缘故。
[2]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蓝色的玻璃只让蓝光透过,当透过蓝玻璃看这朵花时,由于花反射的红光不能透过蓝玻璃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因而会看到这朵花呈黑色。
23.红外线 紫外线
详解:
[1]电视遥控器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2]光谱紫光以外的光为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钱币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24.色散 反射 折射 直线传播
详解:
[1][2][3][4]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照到小水滴上被色散的结果;河水中的云彩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树叶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即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25.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紫 ① 黑 ③
详解:
(1)[1][2]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且光屏上A为红光,B为紫光。
(2)[3]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它们在②区域;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即在①区域。
[4]因为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所以,实验中为了使温度计更灵敏,通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
[5]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将荧光物质涂在白屏上,荧光物质发光的区域应该是③区域。
26.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A
详解:
(1)[1]根据实验一可知,小唐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看遥控器能否对电视机进行控制,其探究的问题是:红外线能否透过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2)[2]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红外线在房间内不断反射,方向合适时即可控制电视,说明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故A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