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021-2022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5 17: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训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上,这样做是为了使凸透镜成的像处于光屏中心。
(2)实验中用烛焰作为成像物体,是因为烛焰是光源,可在光屏上成明亮的像。
(3)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便于观察烛焰的像。
2.当物体距凸透镜无限远时,可以认为从物体射来的光是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处。利用太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器材调节
1.【中考·杭州】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调。
3.【中考·潍坊】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题图)
规律探究
4.【中考·常德】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第4题图)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同学进一步实验,当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 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3)应用(2)中描述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
5.【中考·东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第5题图)
(1)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2)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 cm处,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3)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乙所示。
①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考·连云港】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第6题图)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1 30 15
2 20 20
3 15 30
4 5 /
(1)第4次实验时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________透镜,将光屏______透镜。(均填“靠近”或“远离”)
(3)第1次实验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7.【中考·广东】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第7题图)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________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 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________。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考·镇江】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
(第8题图)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L(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
9.江涛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 cm和20 cm。
(1)江涛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第9题图)
(2)江涛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实验(2)中,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江涛换了另一块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此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烛焰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训答案
专训
1.C 点拨:做法A、D会使像向上移动,做法B会使像在光屏上的位置更偏上。
2.下 点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不动,若凸透镜向上移动,像也向上移动;若凸透镜向下移动,像也向下移动。
3.倒立;放大;在光屏位置的后面向透镜方向观察
点拨: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烛焰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成像于光屏上,由凸透镜成像理论可知,从烛焰某一点发出的射向透镜的所有光,经过透镜折射后都经过光屏上的像点,显然这些折射光并不以像点为“终点站”,若撤去光屏,它们还要越过像点继续沿直线向外射出。因此在光屏后面用眼观察时,我们就会感到这些光都是从像点发出的,从而看到这个像。
4.(1)10 (2)缩小 (3)照相机 (4)完整
点拨:(1)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点为焦点,由图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即焦距为10 cm;(2)当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 cm处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仍能够折射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完整。
5.(1)下 (2)放大;实 (3)①实验现象更明显、便于观察、成像稳定、形状直观、亮度高、减少污染等 ②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6.(1)正立放大的虚像 (2)靠近;远离 (3)远离
点拨:(1)由第2次实验可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则第4次实验时u<f,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2)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若将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7.(1)较暗;上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点拨:(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改变凸透镜与地面间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如果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8.(1)同一高度 (2)倒立;上 (3)缩小
(4)<;L0-2L
点拨:(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应在同一高度;(2)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于成的是倒立的像,物体变低,则像的位置变高,即成在光屏中心的上方;(3)由光的可逆性原理,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像与物体的大小比例也互换,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因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L大于焦距f,由光的可逆性原理,第一次蜡烛距凸透镜距离为L,第二次光屏距凸透镜距离为L,所以凸透镜移动的距离为L0-2L。
9.(1)10 (2)放大 (3)不能;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点拨:(1)此时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实像,据图能看出,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在光屏上应该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故30 cm>2f,即15 cm>f,所以江涛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2)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即此时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在(2)中的物距是65 cm-50 cm=15 cm,所以不改变各元件的位置,江涛换了另一块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此时物体相当于处于一倍焦距以内,故光屏上不能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