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实验探究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物态变化专题训练物态变化实验探究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5 21: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94740010718800第二章 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实验探究
1.小明和小红利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特点”。
(1)图乙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两位同学使用同一组实验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每隔2min准确记录一次温度,各自在一坐标系中描绘出对应的温度与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______(选填“小明”或“小红”)先记录数据;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
(3)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D、E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_;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______(选填“热空气”、“小水滴”或“水蒸气”)。
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如图甲,此时应适当将________(A处向上/B处向下)调整;
(2)当水温上升到 90℃后,小明每隔 0.5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中可知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标准大气压;
(3)图丙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使水沸腾,小明用的时间明显比小红用的时间要少,原因是_________(提出一个即可)
3.如图所示的“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______ (“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更合理;
(2)温度计刚插入热水时,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值为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4.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观察水的沸整,实验中当温度上升到5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88
92
94.3
96
97
98
98
98
98
(1)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乙图中A、B所示,则图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______;从图像可以看出:水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______,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此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3)在5min到8min时间内,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保持水沸,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小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
(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在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图中甲、乙、丙三组实验,在每组实验中,分别在两块玻璃板上滴有初温和质量都相等的酒精。观察图所示实验,回答如下问题(均选填“甲”“乙”或“丙”):
(1)___________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是否有关。
(2)___________组实验,可以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
6.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甲图装置错误的地方是______。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______(选“A”或“B”)。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
(4)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______(选填“保持大火”、“调为小火”)的道理。
7.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时,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温度和液体______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了用规格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酒精和水的甲、乙,丙、丁4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3)若一个同学正确选好两个样品后,将一个放在温暖的室内,另一个放在寒冷无风的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讲行对比研究。这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没控制______相同。该同学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并进行了正确实验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王丽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8.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___________(选填A或B)部件;实验过程中宜选用___________(选填较大的冰块或适量的碎冰);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___________;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其中蜡烛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图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试管里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
9.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_______℃,第7分钟处于_______状态,熔化共用时间_______min。
(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选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10.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海波和石蜡,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杯水中加热。请你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实验时利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使海波和石蜡______。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B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_____℃。
(3)、B两试管内的两种物质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实验中会观察到,第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_态。海波比石蜡的吸热能力______(填“强”或“弱”)。
(4)内,海波的内能______(填“增加”或“不变”)。
(5)海波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
1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将装有少量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____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的位置。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 4min 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
(4)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若实验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像可知:试管中的物质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
12.探究:冬天,在沿海地区,路上已经积了厚厚的冰,往往海水并没有结冰,这是为什么呢?
(1)猜想:
水中含盐越多凝固点越______(高/低)。
(2)主要器材和装置:
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只温度计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①在烧杯中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加入质量______的盐;
②将烧杯置于______;
③观察温度计,记录混合液______时的温度。
(4)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
含盐量
较少量
中等量
较多量
凝固点/℃
-1
-3
-6
分析上述数据,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3.如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据图可知该物质为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0~20min该物质处于__态,此时物体____热量,而温度___;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将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4.实验课上,同学们将碎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研究盐冰的熔化过程。同学们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盐冰的温度,并依据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冰熔化过程持续了约___________min。
(2)盐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
(3)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态。(选填“固”或“液”)
(4)在盐冰熔化的过程中,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色的霜,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5.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此方案可防止碘发生______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看到的白雾会______(选填“上升”或“下沉”)。
16.小军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数量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_____有关。
(2)通过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军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观察并比较两图中哪块玻璃板上的水先蒸发完。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你认为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
参考答案
1.B 96 小红 99 不变 E 小水滴
2.A处向上 小于 初温比小红的高或水的质量比小红的小
3.水银 水蒸气遇冷的温度计后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温度计表面 96 98
4.B 先快后慢 水温升高,与环境的温差增大,散热更多 98 不变 小于 高于 减少水的质量
5.乙 丙
6.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A 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调为小火
7.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乙、丙 温度 正确
8.B 适量的碎冰 受热均匀 -4 ② 固液共存
9.3 碎冰块 不变 0 固液共存 4 A
10.均匀受热 26 固液共存 弱 增加 温度不变
11.温度计 -2 晶体 固液共存 不能
12.低 不等 冰箱里 凝固 水中含盐越多凝固点越低
13.晶体 固液共存态 放出 不变 变大
14.6 -2 液 凝华
15.乙 熔化 干冰吸热升华 水蒸气遇冷液化 下沉
16.液体的表面积A、C没有控制液体的质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