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习题课件(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习题课件(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4 23:09:23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第6课水的作用(教材第34~36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地球上的水不会枯竭,原因是地球上的水会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
断地循环。
2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
3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判断题。
1.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会把岩石碎屑和土粒冲到河里。
2雨水落到地表形成径流后,侵蚀才开始
)
3.雨量的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什么影响。
(×)
4.我国长江三角洲是千万年来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会造成水土流失。
、选择题。
1.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影响地表变化的“水”包括(C)。
①降落的雨水②地下水③众多的河流受重力作用渗透到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A.①②
B.23
C.①③3
【解析】地下水不会对地表造成影响,但经由地下重新返回地表的径流水会在地表的变
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2.下图(B)不是主要由于水的作用而形成的。
A.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B.敦煌的雅丹地貌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
3.在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过程中,(B)很容易被径流带走。
A.植被
B.土壤和细沙
C.大石块
4.由于流水对土地有(C)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搬运
B沉积
C.侵蚀
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主要是由(A)造成的。
A.河水的沉积作用
B河水的侵蚀作用
C.风的侵蚀作用
实验探究★★
四、用如图所示实验材料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自制喷
有颜色的
料盒
报纸
1.判断对错:在做模拟实验时,要分别观察记录实验前后土壤的样子,目的是形成对比
2.在做模拟实验时,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不是为了(B)。
A.便于观察
B更加美观
C.方便实验前后对比
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降雨”时,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
B.水流到低洼处汇集后,水量变小,侵蚀力变弱
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到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解析】水流到低洼处江集后,水量变大,侵蚀力变强。
4.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发现,雨水对土地有侵蚀作用;雨水会冲走松散的土壤,造
成水土流失
五、在制定降雨量大小对土地带来影响的实验方案时,要明确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请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方案补充完整。
不同条件
降雨量的大小
①小山丘模型一样
相同条件
同样高度进行“降雨”
胜任水平★★★
六、风和水在改变地球表面的样貌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仔细思考,将下列序
号填入图中对应位置
①沉积作用
②侵蚀作用
3从高处往低处流
④4沿水平方向作用
⑤搬运作用
6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风的作用
风和水的
共同作用
水的作用(共9张PPT)
第2课地球的结构(教材第24-25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地壳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最外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二、判断题。
1.火山喷发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
2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3地壳时而运动,时而静止。
4.玄武岩、大理岩、花岗岩都是岩浆岩。
5.在做地球结构的模型时,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
((
三、选择题。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三个圈层,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核、地幔、地壳
2.下图中属于浮石的是(B)。
B
3.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岩石是石灰岩。“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
容开采石灰岩很不容易,“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下列岩石中
不属于沉积岩的是(B)。
A.砾岩
B板岩
页岩
【解析】板岩是变质岩。
4.关于岩层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年轻岩层
较古老岩层
古老岩层

A.变化的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B.图乙表明岩层形成了褶皱(
zhe
zhou)
C.图乙中岩层受力而断裂
岩层连续弯曲的构造
5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做的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蓝色代表地幔
B红色代表地核

C.黄色代表地壳
实验探究★★
四、我们一起用橡皮泥来探究地壳的运动吧

1如图甲,将三块不同颜色的条状橡皮泥一块一块地叠起来,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
挤压(如图乙)。实验中,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代表不冏岩层,用手的挤压模拟地壳
的运动
2根据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3.判断对错:地壳在不断地运动,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各种各样
的高山。
4.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胜任水平★★★
五、阅读材料,请将下面简图补充完整。
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在水、冰、大气等作用下,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
形成的沉积岩可以被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形成变质岩。当沉积岩和变质岩受到高温作
用以至熔融,冷却凝固后可转变为岩浆岩。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岩,一定作用后又可
上升并露于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
岩浆岩
水、冰、大气等作用
水、冰、大气等作用
(变质岩
沉积岩
被卷入或埋藏到地下(共10张PPT)
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材第29~31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是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之
2.火山喷发时会形成裂縫,熔岩喷涌,并形成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
3.火山喷发会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二、判断题。
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形成于地球的内部。
2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不会再喷发了。
×
【解析】火山喷发过一次后还有可能再喷发。
3.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要用一层厚厚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解析】在做火山啧发模拟实验时,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要簿。
4.火山喷发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
【解析】火山啧发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迅速的。
、选择题。
1.关于火山喷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火山喷发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
B.火山喷发必定引起地震
C.火山喷发时会形成裂缝,熔岩喷涌
2.在地球的内部,越接近地核,(A)。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小
3.我们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番茄酱的外溢”模拟的是(C)。
A.地球内部的压力
B.地下熔融的岩浆
C.火山喷发
4.下面对“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
B.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
C.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四、将下列火山或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景观与其名称用线连起来。
富士山
叙尔特塞火山岛
长白山天池
实验探究★★°
五、完成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
1.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填序号)。
①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②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在罐头盒內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
2.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
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3.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C)。
A.实验前每个人戴好护目镜
B.使用酒精灯后,要用灯帽来熄灭
C.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4.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
)的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A.番茄酱冒出
B.土豆泥纹丝不动
C.土豆泥出现裂缝,并向外冒热气
5结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高温高压、地壳中薄弱地带、岩浆中的
大量气体是火山喷发中的重要因素。(共9张PPT)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材第26~28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地面的震动简称地震,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到一定时候释放的一种形式。组成地球
岩石圈的六大板崁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或分离。
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缝、塌陷,也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二、判断题
1.地壳(qo)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地震发生时,附近的人们很难察觉。
3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
【解析】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迅速且剧烈的。
4.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室内大块倒塌物与支撑物构成的三角空间,
往往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选择题。
1.地震一般发生在地球的(A)中。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下列图片所表示的现象中,与地震的成因无关的是(C)
A.岩层发生弯曲
B若层断裂、错动
C.地面塌陷
【解析】地面塌陷是地震产生的影响,而不是成因。
3.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错误的是(A)。
A.我国是少地震的国家之
B.地震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
C.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
4.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不可能有(B)。
A.山体滑坡
B形成沙漠
C形成堰塞湖(
yan
se
hu)
5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正确的是(C)。
大量岩石或火
山熔岩流等堵
A.迅速进入高大建筑物内躲避
B.若在楼房高层,可乘电梯逃生
水流而形成的
C.尽可能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
实验探究★★
四、完成地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成因。
1.将下列实验工具或过程与其代表的含义用线连起来。
两半拼接的小盒
岩层受到的作用力
铺在小盒中的泥
岩层
拉开或挤压
地壳中的两个板块
2地震模拟实验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填序号)。
①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
②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
3观察发生的现象。
④4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3.在做地震模拟实验时,有个步骤是“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对这个步骤的理解不准确的是(C
A.地震的发生本来就是迅速的
B.这样做能更好地模拟地震
C.这样做是为了让破坏力变大
【解析】迅速拉开或挤压是为了使地震模拟实验尽可能地接近地震事实,而不是为了让
破坏力变大。
4结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共10张PPT)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1课地球的表面(教材第21~23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称为“地形”,又称“地貌”。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二、判断题。
1.一个地区可能有多种地形。
2如果没有人为的破坏,某一种地形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
3.世界地形图上的一些“坑坑洼洼”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
4.[易错题]地势宽广平坦的地方就是平原。
×
【易骷点拨】地势宽广平坦的地方可能是平原,也可能是高原,平原的特点是低义宽广。
、选择题
1.覆盖地球表面最多的是(B)。
岩石
B水
C.土壤
2.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
B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3新疆的吐鲁番,周围群山环绕,中间地势低平,它的地形属于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4.著名的“世界屋脊”是指我国的(A)。
屋顶中间高
起的部分
即指海拔高
A青藏高原的地方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四、把下列地形与其特点用线连起来。
丘陵
盆地
山地
高原
平原
四周高中间低坡度较缓
低又宽广比较高,有点陡高又宽广
初显水平★★
五、学习了本课后,你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吗?陆地上的典型地形地貌有哪些
呢?试一试
1.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形图上,通常使用不同(A)来表示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
A.颜色
B符号
C.比例尺
(2)观察地形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图上距离与它所表
A.蓝色表示海洋、湖泊,颜色越深,海洋或湖泊越深
示的实际距离的
B.地球表面海洋多、陆地少
C.陆地完全连成一片
【解祈】地球上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分开,没有完全
连接在一起。
2把下列典型地形地貌与其主要成因用线连起来
弯曲的岩层
水的作用
长白山天池
风的作用
敦煌的雅丹地貌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火山喷发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地壳运动
胜任水平★★★
六、人类的活动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吗?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思考并完成
下表。
人类的活动
地球表面的变化
乱砍滥伐、过度放牧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城市建设
森林、草地、农田等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填海造陆
海洋变为陆地(共8张PPT)
第5课风的作用(教材第32~33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风蚀拱门主要是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
2.与地震、火山喷发相比,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是缓慢(填“迅速”或“缓慢”)的。
判断题。
1.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不大。
(×)
解析】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虽狱是缓慢的,但影响很大。
2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
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3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4.雅丹地貌是风成地貌中的堆积型地貌。
(×)
【解析】雅丹地貌是风成地貌中的风蚀型地貌。
、选择题。
1.生活中,我们不能观察到的是(B
A.风吹起沙子
B风使岩层断裂
C.风把树连根拔起
2.下图(C)不是主要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
A.雅丹地貌
B.戈壁
C.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3风的作用不包括(A)。
A.变质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及堆积作用
4.如图所示,沙漠中有许多岩石呈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被称为“石蘑菇”。它是由
于(A)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A.风
岩石发生的矿物成分、结构与构造乃
B水
至化学成分等一系列变化作用的概称
海浪
四、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主要形成原因用线连起来。
长白山天池
沙漠
岩层发生弯曲
地壳运动
火山喷发
风的作用
实验探究★★
五、如图是两位同学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模拟实验的情景,探究风对地球
表面的影响。
1.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
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
2.“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正确的步骤是②①③④
①用砂纸打磨岩石
②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前的岩石
③用放大镜观察打磨后的岩石
④4记录现象
3.在做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A)。
A水平方向
B竖直方向
C.随意的
4结论:通过模拟实验,我们能发现,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这种
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5通过模拟实验,我们能发现,岩石受到风化作用最终会成为(B)。
A.空气
B小石子和沙
C.水
胜任水平★★★
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风会使地球表面发生改变。人类也利用风发明了很多东西,比
如帆船(如图),就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是继舟、筏(f)之后的
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你还知道哪些利用风的发明吗?试着写一写。(至少写出2个
示例:风车、风力发电站、风筝、
即利用风作为动力的物品
骨翔机等。(合理即可)(共8张PPT)
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教材第37~38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震
火山喷发
风的
作用和水的作用,其中地震和火山啧发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是迅速的
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是缓慢的。
2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
二、判断题
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和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都主要是受水的作用形成的。
2在模拟地震、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时,我们做的实验都叫模拟实验
3模拟实验常常用实验材料代替现实中的物品进行,比如在“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实验
中,就用土豆泥模拟岩浆
×
【解祈】在“了解火山啧发的成因”实验中,用运当佈释的番茄酱来模拟岩浆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改变,大部分时间是不变的。
×
【解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在不断变化,只是有时变化明显,有时变化不明显。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C
Δ.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
B.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C.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
2.下图中,(C)主要是由于风的作用而形成的,(B)主要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
的,(A)主要是由于地震而形成的
A.弯曲的岩层
B.长白山天池
C.敦煌的雅丹地貌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表现不包括(B
A.沉积作用
B板块运动
C.侵蚀作用
4.下列人类行为中,(A)能够减少降雨对土壤的侵蚀。
A.退耕还林
B围湖造田
C.开山采矿
实验探究★★
四、根据“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模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①
土地②
土地③
地表植被好、坡度小
地表植被差、坡度小
地表植被差、坡度大
1.要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我们应该选择上图中的(A)进行实验。
A.土地①和土地②
B.土地①和土地③3
C.土地②和土地3
2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我们称这样的实验为对比实验。
3.在模拟植物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C)。
A.保持两块土地的地形一样
B.从同样的高度“降雨”
“降雨量”不同
【解析】“降雨量”要相同。
4.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A)。
A.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流出来的水更清澈一些
B.无植物覆盖的土地流出来的水更清澈一些
C.两块土地流出来的水一样清澈
5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到的侵蚀
作用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