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第5课摆的快慢(教材第50~51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摆由摆兔和摆锤组成。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
2在探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时,要保持摆箢长度、摆动幅度不变,改变摆锤
质量
二、判断题。
1增加摆锤质量,摆摆动得更慢
2摆动的幅度大小对摆摆动的快慢没有影响。
3探究摆的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中,让摆自由摆动,摆动的幅度越大越好。
×
4.在测量不同绳长的摆30秒摆动的次数时,要进行重复实验。
三、选择题。
1.将同一个摆锤挂在不同长度的摆绳上,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最多的是摆绳(C)的。
A.最长
B.较长
C.最短
2.钟摆的摆锤上的铜片掉了,则钟摆的摆动
A变慢摆锤的质量变
B变快
C.不变
3测得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60次,如果想让它摆动得更慢一些,可以(A)。
A.加长摆绳
B.缩短摆绳
C.增加摆锤的质量
4.15秒内,下面的摆摆动次数最多的是(A)
A.摆绳长15厘米,摆锤重25克
B.摆绳长25厘米,摆锤重15克
C.摆绳长35厘米,摆锤重15克
5如图所示是两个摆,其中摆动速度较快的是(B)。
A.甲
30厘米
20厘米
15克○
B.乙
20克{O
C.一样快
6如图所示,分别测量甲、乙两个摆摆动10次所需要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长
B甲用的时间比乙用的时间短
C.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相等
实验探究★★
四、状状为了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
2
1.状状想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他应该选择图中的(A)装置。
A.1和2
B.2和3
C.1和3
2状状想要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他应该选择图中的(B)装置。
A.1和2
B.2和3
C.1和3
3.在研究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实验中,状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不同绳长的摆30秒内摆动次数
摆绳长度
30厘米
20厘米
10厘米
第一次
27次
33次
45次
第二次
27次
33次
45次
第三次
27次
33次
45次
(1)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摆絕长度,不变的条件有摆锤质量、摆动幅度等。
(2)从该实验可以获得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填“有关”或“无关”),摆
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解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繩长度有关,摆繩越短,摆动越快。
4.测得图中1号摆30秒内摆动45次,2号摆30秒内可能摆动(A)次,3号摆30秒内
可能摆动(C)次。
45
B.60
C.30
5.我的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
【解析】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共9张PPT)
第6课制作钟摆(教材第52~53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机械摆钟里的钟摆每分钟摆动60次,因此我们在制作钟摆时,要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
摆动60次的摆。
2.在制作钟摆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摆绳长度来改变摆动快慢。
3.只改变摆锤的质量,摆的摆动速度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4.下图三个摆中,摆动最慢的是丙,最快的是甲
丙
判断题。
摆绳的长度会改变
1.做摆绳的材料要有弹性,而且弹性越大越好。
×
2摆绳长度越长,摆动幅度越大,摆摆动得越快。
【解析】摆动幅度不会影响摆的快慢;摆箢长度越长,摆摆动得越慢。
3制作钟摆时,若1分钟摆动的次数超过60次,就要增加摆绳长度,减慢摆动速度。
选择题。
明摆摆动得太快
三、选择题。
1.某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为3秒。在下列情况中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发生变化的
是(A
A.摆绳长度减少一半
B.摆锤质量减少一半
C.摆动幅度减少一半
2.有三个摆,摆锤的质量分别为25克、30克、40克,对应的摆长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40
厘米。摆动最快的摆是(B)。
A.摆锤最重的
B.摆绳最短的
C.摆锤最轻的
3成成同学用相同的摆锤制作了两个绳长分别是15厘米和30厘米的摆,观察并记录两个
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数据如下表
次序
第1次
第2次
弟3次
绳长15厘米的摆
19
19
绳长30厘米的摆
14
14
14
根据实验数据,要制作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B)。
A.小于15厘米
B在15~30厘米之间
C.大于30厘米
实验探究★★
四、制作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
1.正确的步骤顺序是②⑤①4③(填序号)
①用秒表测量自制的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
②准备好铁架台、棉线、重物、秒表等材料
③当摆动次数为每分钟60次时,进行重复测量。
④根据摆的摆动次数,不断地调整摆绳的长度。
⑤组装好一个摆。
2.下表是状状所在的小组记录的利用自制的摆摆动1分钟的实验数据,据此分析并回答下
列问题。
摆1
摆2
摆3
第1次
40次
50次
60次
第2次
40次
50次
60次
第3次
40次
50次
50次
(1)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中摆3填错了一个数据,你认为第3次的数据是错误的,正
确的数据应该是60次。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摆1(填“摆1”“摆2”或“摆3”)的摆绳长度最长。
(3)分析以上数据,可得出结论:摆绳长度越长,摆动次数越ψ;摆绳长度越短,摆动
次数越多
(4)调整摆绳长度时,下面方法可行的是(C)。
A每次减少5厘米
B取上一次测量数值的一半
C.两种方法都可以(共7张PPT)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材第40~42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
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2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古人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圭表等。
、判断题
1.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无法找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
【解析】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岁月总会留下痕迹,玭如泛黄的书、太阳东升西落等。
2当我们吃饭、睡觉、学习、做游戏的时候,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3.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选择题
然香粗细均匀,没有风吹等外在因素干扰
三、选择题。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B
A.白天慢,晚上快
B.均匀的
C.在家时快,上学时慢
2人们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C)。
A.年
B.月
C.天
3圭(gu)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一种天文仪器,它主要被用来测量日影的(A)。
A.长度
B亮度
C.方向
4.下列既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用于照明的是(
A.日晷(gu)
B.燃香
C.蜡烛
【解析】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计时的,因此不能用于夜间计时。
燃香和蛄烛都是利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但燃香不能用于照明。
四、古时候的人们已经能够根据一些有规律的运动和自然现象来帮助计时。
1.如图是古时候的一种计时工具,叫做(A)。
A.日晷
B圭表
C.水钟
2对于这个装置的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时间、天气的限制
B是古代计时的重要工具
C.计时可以精确到秒
【解析】日晷计时只能到时辰,无法精确到初。
3该计时工具的计时原理是(A)。
A.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
B.日影长度变化的规律
C.会转动的规律
初显水平★★
五、根据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实验,完成下列题目。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V”,错误的画“×”。
(1)课堂上我们将香分成4等份,但在课外研究时,我们必须将香分成
6等份。
(×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尽量保持在没有风的状态。(
(3)如果时间允许,每组实验可以测量3次后再求平均值。(
2.下表是每组记录每一段燃香所需的时间。第6
7和8小组每一段燃香所需
的时间相差有点大,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读数不准确;可能把香分成四段时没
有分均匀;第8组数字小的原因可能是香开妗烧了,但和表还没开始计时(合理即可)。
(写出2条(共9张PPT)
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教材第43~44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古人利用水能保持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特点制作了水钟来计时。
2.在做观察水流的速度实验时,发现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少时,水流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甚
至会断断续续成滴状,这种现象说明水流的速度大小与水位高度有关。
二、判断题。
保持水位高度和孔的大小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
2孔的大小不变时,容器内的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快。
×
【解析】孔的大小不变时,容器内的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
3.在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实验中,如果测得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用时30秒,那么当
量杯内的水积聚到100毫升时一定用时60秒。
(×)
【解析】在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时,可以发现水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不是匀速的,因此流完前50毫升水的时间
和流完前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不是成倍数关系增加的,而是随着瓶内水位的下降,水流速度越来越慢。
4.用水来计时的关键在于控制水流速度均匀。
三、选择题
1.水钟能在(C)使用。
A.白天
B.晴天
C.任何时候
2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水流的速度与(B)无关。
A.瓶盖上的孔径大小
B.塑料瓶的颜色
C.瓶中的水位
3.在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实验中,前50毫升水和最后50毫升水比较,(A
A.前50毫升水的水流速度大
B.前50毫升水的水流速度小
C.水流速度是一样的
【解析】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
观察如图所示的古代水钟,回答第4~6题
4.水钟中水流速度是(A)的
A.固定
B.不固定
水孔
C.有时固定,有时不固定
【解析】图中水钟漏斗里的水一直有补充,水位保持不变,所以滴水速度是固定的。
5.随着时间的流逝,浮标的位置会(B)。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6.上端的泄水孔的作用是(B)。·圆筒内的水量越来越多
A.防止水流入漏斗太少
B.确保漏斗里的水位保持不变
C.让水从注水口中流出
实验探究★★
四、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下表是测量从100毫升水中流出前
30毫升、60毫升、9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记录。
所需时间(秒)
水流量
第1次
第2次
3次
30毫升
20
60毫升
55
55
55
90毫升
96
95
96
1.实验中,在测量从100毫升水中流出前30毫升、60毫升、90毫升水时,都重复实验测了三
次,发现(B
A.时间都不相同
B时间基本相同
时间完全相同(共9张PPT)
第3课我们的水钟(教材第45~46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在制作水钟的过程中,控制水流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水位的高低和孔径的大小。
2如图所示的水钟,随着时间的流逝,水流的速度会越来越慢(填“快”
或“慢”)。为了使计时更准确,可给水钟上部盛水的容器增加一个进水
管和溢水口,从而保持水钟上部盛水容器的水位不变
判断题。
二、判断题
1.水钟通过一定的装置,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从而能用来计时。
2水钟的准确度与水钟的大小有关。
×
【解析】水钟的准确度主要与水钟的流速有关,与水钟的大小无关。
3.用可乐瓶制作水钟时,刻度的划分应该从瓶底上方形状规则处开始。
4.制作水钟的容器形状,不会影响水钟计时的准确性。
(×
、选择题。
水流在一定情况下能匀速变化的装置
1.下列是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其中可以作为滴漏装置的是(A)。
A.输液装置
B.饮水机
C.漏斗
【解析】饮水机漏斗的出水孔都太大了,不讵合做滴漏装置。
2水钟与下面(C)的计时原理相似。
A.日晷
B钟表
C.沙漏
3.在制作水钟时,我们要提高水钟计时的准确性,以下措施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尽量选用大的容器
B打孔时尽量小
C.保证水流速度均匀
【解析】水钟的准确性与容器的大小无关,因此选用大的容器来制作水钟不能提高其准
确性。制作水钟时,扎径的大小要适宜,孔径过小会导致水流速度很慢,进而使容器中水
位上升得很慢,这样会影响学生标刻度时的准确性。保证水流流速均匀能提高水钟计时
的准确性。
4.右图中,(B)组合在一起时,水钟内的水流速度最快。
A.①和3
有孔瓶盖
B.①和④
C.②和③
5.在制作水钟时,关于在盛水的容器上标出1至10分钟的时间刻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意在盛水的容器上标出1至10分钟的时间刻度
B.可以以1分钟的时间刻度为标准,在盛水的容器上以相同的间隔标出1至10分钟的时
间刻度
C.因为容器各部分的形状不一样,1至10分钟之间的每分钟时间刻度的间隔大小也不一样
实验探究★★
四、元元所在实验小组准备制作一个水钟,并且用它来计时
1请帮他们把制作过程排排序吧!(用序号①~④4表示)
2用工字钉在瓶盖中间扎一个小孔。
④4倒水并用秒表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用记号笔标出最下面瓶中液面的高度。
①用剪刀把一个塑料水瓶剪成两部分,连续剪2个塑料水瓶。
3组装塑料水瓶。
2.由上面的实验过程可知,需要的实验材料有剪刀、塑料水瓶、工字钉、秒表、记号笔(共7张PPT)
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第54~56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有日晷、圭表
水钟等。
2.当今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原子钟
判断题。
1.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
3.在忙碌的现代生活里,不需要按一定的作息时间表来办事,就可以让生活有序运转。
×
4.百米赛跑的时候,需要精确计时,才能知道是否打破了纪录
5.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三、选择题
1.下列计时仪器中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是(A)。
A.沙漏
B.日晷
摆钟
2与日晷相比,水钟的优点是(C)。
A.不受天气影响
B.计时更准确
C.以上两点都是
3.以下生活情景中,需要将时间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是(C)。
A.火车的时刻表
B红绿灯的倒计时
C.火箭升空计时
4.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B)。
A.与同学对表
B听广播报时
C.自己估测
5.下列计时工具或者方法中,能精确到秒的是(C)。
A.树的年轮
B.蜡烛钟
机械摆钟
四、将下列计时工具与对应的计时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水钟
摆钟
沙漏
石英钟
带电石英晶体
滴水的等时性
细沙漏下来
摆的等时性
的规律振动
的等时性
初显水平★★
五、人类的日常生活、科研、导航及测绘等都离不开时间。
1.1656年,有摆的挂钟产生于荷兰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惠更斯的实验室内。它是以伽利略
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2按照计时精度从低到高排列下面的计时器:①③②④4(填序号)。
①日晷
②摆钟
3水钟
④石英钟
3根据课上对日晷、水钟、摆钟、手表四种计时工具的比较,回答下面问题。
(1)出现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晷
(2)计时最精确的是手表
(3)受天气影响最大的是日晷
(4)使用最方便的是手表
4.如果计时不精确,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请举三例说明。
示例:①闹钟不精确,上学可能会迟到。
②手表计时不精确,我们可能会赶不上火车。
③红彖灯倒计时不精确,交通会无秩序。
④航天器的发射过程中,如果计时不精确,可能会有危险。(合理即可)
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无线光波测量法和三角测量法是测量天体距离常见的方法。其
中无线光波测量法是我们发送出的无线电波,碰到目标后会反射回
来,被我们再次接收到,计算电波从发射到被目标返回所用的时间,将
其除以2(将往返时间变成单程时间),再乘光速,就能知道目标天体的
距离了。
1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是利用了(A)原理。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2判断对错: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时使用的计时工具必须准确。
3计时工具除了日常计时,还能用于海上定位般只(或推测天体的运动规律等(共9张PPT)
第4课机械摆钟(教材第47~49页)
初始水平★
一、填空题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日晷、水钟、沙漏、摆钟都可以计时,其中精确度最高的是摆钟
2拿一根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上一个小重物,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摆
3.在测量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时,应让摆自由摆动,幅度不要太大。在摆摆动过程中,
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
释放摆时,不要对其有力的作用
二、判断题。
1.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2做摆的实验时,如果摆在摆动时碰到了铁架台,要重新开始实验。
3.在观察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时,不需要重复测量
(×
4.在观察摆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摆在摆动时方向可能会发生偏转。
5机械摆钟会因温度和天气的变化而影响其精确度。
(×
【解析】机械摆钟的精确度不受温度和天气变化的影响
三、选择题
1.如右图,摆锤从①位置开始经过
)的运动记作一次摆动。
A.①→②
动一次为摆动一次
B.①→②3
C.①②3→②①
2.人类计时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计时从粗略到精确的一组是(A
A.日晷→水钟→摆钟
B.摆钟一日晷→水钟
C.水钟→摆钟→日晷
3元元和成成在公园里荡秋千。成成想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秋千摆动的次数是否会改变。
于是他连续测了4次秋千1分钟摆动的次数。他得到的结果最可能是(B)。
A.摆动的次数减少
B.摆动的次数相同
C.摆动的次数增加
四、连线题。
摆开的角度
摆绳
铁架台
摆锤
摆幅
验探究★★
五、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摆的运动具有的特点吧
1.自制摆实验的步骤顺序是②①③(填序号)。
①让摆自由摆动,幅度不要过大或过小,测量并记录它1分钟摆动的次数。
②将细绳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上螺母,做成一个简单的摆。
③重复多次,测量并记录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
2.下面是五年级某班四个组自制的摆1分钟摆动次数的数据记录汇总表,根据这些数据分
析摆的摆动规律。
次
第二次
三次
第1组
组
60
60
60
第2组
组
55
55
55
第3组
58
58
58
第4组
61
(1)依据所学知识,补全表格内容。
(2)同一个摆,在每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3)比较第1、2组数据可知,不同的摆在每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不同,即不同的摆摆
动的快慢不同。(均填“相同”或“不同”
(4)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不会(填“会”或“不会
发生变化,所以说摆具有等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