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893.12.26——1976.9.9
新中国的缔造者
首先弄清楚---中国革命时期的划分: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
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19----1923
三、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924----1927
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五、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六、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七、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八、十年建设时期 1956----1966
一、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
1、立志改造社会
A、信仰改良主义(康梁、胡陈)
B、信仰马克思主义
(俄十月革命、中国五四运动、共产党宣言)
2、毛泽东的思想转变
A、追求知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B、关心政治、认清黑暗落后的社会现实
3、投身中国革命
A、1920年成为共产主义者
B、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1、1921——1927(模仿俄国道路)
2、1927——1931(开创革命新道路)
A、建立湖南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B、从事农民问题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D、参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参加大革命
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教训? )
背景:
活动:
中共一大制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背景:
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1、1921——1927(模仿俄国道路)
2、1927——1931(开创革命新道路)
A、八七会议(内容)上毛泽东提出 “枪杆子里出政权”
B、领导秋收起义(1927)
C、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形成与新道路适应的战略战术
E、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著作、作用、内容)
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
毛泽东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何重大意义?
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说明了什么?
毛泽东开创的新道路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特点?
最主要的因素是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充分说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
反映出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毛泽东遭排挤
党中央王明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排挤毛泽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长征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2、遵义会议力挽狂澜
3、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转危为安
1935
贵州遵义
纠正……肯定……取消……选举……
转折点
1921中共成立——1927大革命失败
背景
实践
理论
影响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①建立湖南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②参加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③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④从事农民问题研究
从大革命失败中吸取教训
1921中共成立,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1927大革命失败——开创革命新道路
背景
实践
理论
影响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 “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领导秋收起义(1927)
③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④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形成与新道路适应的战略战术
开创了革命新道路,为革命胜利指明方向
1927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国共十年对峙
建立革命根据地——长征胜利1936
背景
实践
理论
影响
在毛泽东正确指挥下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王明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
①参加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②领导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毛泽东遭排挤
党中央王明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排挤毛泽东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长征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2、遵义会议力挽狂澜
3、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转危为安
1935
贵州遵义
纠正……肯定……取消……选举……
转折点
1937——1945 抗日战争
背景
实践
理论
影响
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著作)毛泽东思想形成
1942年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内容?作用?)
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改编红军,英勇抗日
③取得平型关、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
④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成为中流砥柱
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影响)
1937 7 7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
背景
实践
理论
影响
三大改造理论、外交原则
①1949-1953完成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②1953提出过度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③1953-1956实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经济残破,财政困难
1956——1966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背景
实践
理论
影响
《论十大关系》经济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政治
①1956年召开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③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探索中有得有失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1966——1976领导文化大革命
背景
实践
影响
毛泽东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毛泽东错误估计形势,被江青、林彪等人利用
使左倾错误发展,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
一、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
二、开创中国革命新路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四、建立新中国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新中国的缔造者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
开创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共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建立新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功绩: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晚年“左”倾严重,
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发动文化大革命
过失:
总评: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功大于过
问题探究:
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什么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主要原因。
萌芽
初步形成
成熟
确立
农民问题研究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党的七大
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