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运输作用 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说课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运输作用 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说课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25 08:2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4
3
2
1
---实验: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第五节     
说课内容
CONTENTS PAGE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程序
五、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 光合作用
第二节 呼吸作用
第三节 吸收作用
第四节 蒸腾作用
第五节 运输作用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
{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
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⑴观察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
⑵观察并识别水分在无机盐在茎中运输的部位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植物枝条颜色的变化,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对枝条的解剖,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植物的运输作用,使学生明确植物运输作用的重要性,养成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材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
1.观察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
2.识别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运输的部位
重点
识别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运输的部位
难点
带叶的百合花,稀释的红墨水,瓶盖上打孔的矿泉水瓶,解剖刀,木板,放大镜。
实验材料用具
教材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生物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并敢于大胆质疑。七年级学生虽然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学习,但“运输作用”比较抽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可见,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三、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教 法:
学 法:
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
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四、教法程序
教法程序
教法程序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法程序
2.作出假设
②水和无机盐在茎的什么地方运输?
③水和无机盐在茎中运输的方向如何?
①植物的茎能对水和无机盐进行运输吗?
木质部
韧皮部
从下向上

教法程序
4.实施实验并记录
实验并记录
教法程序
5.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植物的茎能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是:木质部
3.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从下向上
现象结论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亮点:
  1.发动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如:收集矿泉水瓶,收集实验材料,一方面进行了废物利用,解决了实验室器材的缺乏,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亮点:
  2.经过自己多次实验,为了实验效果的明显直观,我对课本中的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将课本中的实验材料改为百合花,百合花由白色变成红色,甚至叶片也有的变成红色,实验现象非常明显,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亮点:
  3.从本实验引发另外的实验,实验结束后有的学生提出了另外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用带叶的枝条?木质部是怎样的结构?筛管是运输什么的?课下他们和老师进行了交流,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讨论。一个实验引发了一系列实验,引发学生无限的求知欲,这也是生物实验的魅力所在。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农村学校的学生胆量比较小,加上是录课,所以课堂上学生有点放不开,举手发言不是很积极,说话时也比较紧张,如果课前做一些心理上的指导,课堂气氛可能会更热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