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圆舞曲》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小狗”圆舞曲》是湘文艺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听赏课?,这首钢琴独奏曲是波兰音乐家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乐曲以快速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 
全曲为简单的三段体。再四小节序奏后,主旋律以反复回转的形态出现,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中段则是甜美而徐缓的旋律,与第一段的急促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反复。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我们应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理念】? 
 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感受、体验,借助现代信息技巧优化课堂教学,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盛多彩,引导学生自动参与音乐实践,尊敬个体对音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小狗”圆舞曲》 
认知目标:能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变化,并随之做出相应的身体动作或是表情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听赏和动作,感受和体会乐曲的特点。 
情感目标:快乐地参与表现,找到逗玩小狗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速度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会《“小狗”圆舞曲》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摇铃,铃鼓,腕铃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1分钟)? 
师生听音乐《“小狗’圆舞曲》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3分钟)? 
聆听法国号,感受圆舞曲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件礼物—摇铃。 
师:1段拍手2段动作 
师:这是几拍子的曲子?速度怎样?强弱规律你知道吗? 
初听《小狗圆舞曲》,感受速度 
跟之前听到的旋律在速度和拍子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什么乐器独奏? 
在你脑海中浮现了什么画面?(提示:你想到动物了吗?你想到了什么动物?) 
引出课题《“小狗”圆舞曲》 
三、授课部分(25分钟) 
1、歌曲简析 
这首钢琴独奏曲是波兰音乐家肖邦在世时最后发表的圆舞曲。乐曲以快速进行,在很短的瞬间终了,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 
2、接着听,感受音乐的速度(板书线条) 
思考:整段旋律在速度上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出现了变化? 
可以用你的肢体语言展现给同学们吗? 
这首乐曲速度由快到慢再到快,你认为可以分为几段? 
3、复听旋律,感受情绪 
它在干什么呢?你觉得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只有这一种吗? 
4、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情绪 
初听音乐不能领会乐曲的情感,让学生再次聆听感受。 
你还听出了小狗在干吗呢?情绪有变化吗?哪里有变化?你能用自己的表情表现一下吗? 
5、出示整段旋律所描绘的小狗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小狗,形成具体印象。 
6、聆听音乐,表达音乐感受,体会乐曲情绪,释放情感。 
你能用线条表达你的音乐感受吗?我们一起动起手来吧(板书) 
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7、再次聆听,把握这首乐曲速度、情绪的特点。 
活动一:让学生用乐器表现音乐。 
活动二:分组分段表现音乐。 
8、聆听音乐,集体表现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狗追逐尾巴的情形与我们做的什么游戏很像?(老鹰抓小鸡)先让同学们分组设想如何展现,然后再分组展示。 
四、知识拓展(1分钟) 
介绍圆舞曲 
师:现在欣赏完了《小狗圆舞曲》,一定会有人问我,圆舞曲有是什么呢?? 
师:圆舞曲又名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起初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十九世纪风行欧洲。以斯特劳斯的佳作《蓝色多瑙河》最为著名。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 
小结(1分钟) 
今天同学们的音乐之旅过得怎么样?那让我们把这样美好的心情?带给更多的人吧。随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