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7-25 07: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共40分)
1.下列条件能确定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40°,∠B=50°
C.AB=AC D.AB=2,AC=3,BC=4
2.下列食品标识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绿色饮品 B.绿色食品
C.有机食品 D.速冻食品
3.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m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是10,11,7,12,第5组的频率为0.2,则m的值为(  )
A.40 B.48 C.50 D.52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D=BC B.∠DAB=∠BCD
C.S△AOB=S△COB D.AC=BD
5.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判断一块地板砖上的四边形图案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拟定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
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相等
C.测量对角线是否相等
D.测量对角线是否平分且相等
6.一次函数y=(k+3)x+b(k>0,b<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7.已知点(﹣4,y1),(2,y2)都在直线y=﹣3x+b上,则y1和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无法确定
8.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CD=2,BD=3,Q为AB上一动点,则DQ的最小值为(  )
A.1 B.2 C.2.5 D.
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为CB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将△C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AE上,则CE的长是(  )
A. B.1 C.2 D.
10.2021年4月27日至5月5日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湖南阳明山第十三届“和”文化节在双牌县阳明山和花千谷景区举行,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5月1日上午,一辆旅游大巴以40km/h的速度从零陵区某地出发,当大巴车到达途中桐子坳时(大巴车停靠前后速度不变),一私家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前往阳明山.如图是两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与大巴车出发的时间t(h)的函数图象.小明同学根据图象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私家车的速度为60km/h;
②大巴车在桐子坳停留了36分钟;
③私家车比大巴车早到12分钟;
④私家车与大巴车相遇时离景区还有30km;
⑤当两车相距6km时,t=2.1或2.7h.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答案栏内,每小题4分,共32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12.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13.德国有个叫鲁道夫的人,用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π算到小数点后面35位.他的计算结果是3.14159265358979423846264338327950288,在这串数字中“3”出现的频率是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4.若点A(1+m,2)与点B(﹣3,1﹣n)关于y轴对称,则m+n的值是    .
15.函数y=mx+m+2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m的整数解是    .
16.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CD=9,则EF的长为    .
17.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
18.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F,E分别以相同的速度从D,C两点同时出发向C和B运动(任何一个点到达即停止),连接AE,BF交于点P,过点P作PM∥CD
交BC于M点,PN∥BC交CD于N点,连接MN,在运动过程中则下列结论:
①△ABE≌△BCF;②AE=BF;③AE⊥BF;④线段MN的最小值为﹣1.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写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8分,解答题要求写出证明步骤或解答过程)
19.如图,在Rt△ABC和Rt△CDE中,∠B=∠D=90°,C为BD上一点,AC=CE,BC=DE.
求证:∠BAC=∠DCE.
20.某中学积极开展跳绳锻炼,一次体育测试后,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单位时间的跳绳次数,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次数 频数
60≤x<80 a
80≤x<100 4
100≤x<120 18
120≤x<140 13
140≤x<160 8
160≤x<180 4
180≤x<200 1
(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并求出频数分布表中a的值.
(2)表中组距是    次,组数是    组.
(3)跳绳次数在100≤x<160范围的学生有    人,全班共有    人.
(4)若规定跳绳次数不低于140次为优秀,求全班同学跳绳的优秀率是多少?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5,2),B(3,5),C(﹣1,﹣1).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将点B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B',点C'与点C关于x轴对称.
(1)请分别写出A',B',C'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22.在等腰△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AF⊥BC,垂足为F.
(1)求证:四边形DFCE是平行四边形;
(2)若∠ADE=30°,DF=4,求BF的长.
23.暑期将至,某游泳馆面向学生推出暑期优惠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方案一:购买一张学生暑期专享卡,每次游泳费用按六折优惠;
方案二:不购买学生暑期专享卡,每次游泳费用按八折优惠.
设某学生暑期游泳x(次),按照方案一所需费用为y1(元),且y1=k1x+b;按照方案二所需费用为y2(元),且y2=k2x.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k1和b的值;
(2)八年级学生小华计划暑期前往该游泳馆游泳8次,应选择哪种方案所需费用更少?请说明理由.
24.如图,小明家门前有一块矩形空地ABCD,AB=4m,BC=8m,小明想把这块空地改造成两个停车位,于是小明做了如下操作:
①连接BD;
②在BC上取一点F,使得∠EDB=∠FDB;
③在AD上取一点E,使得AE=CF;
④分别取DE,BF的中点M,N.
这样小明就成功地改造了两个停车位EBNM和MNFD.
(1)求证:四边形BFDE是菱形;
(2)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出EM的长.
25.已知直线y=x+4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将直线AB进行平移,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并与x轴、y轴相交于C、D两点,当S△OCD=24时,求直线CD的解析式;
(3)在x轴上有一点P,使得△ABP是等腰三角形.请你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26.如图①,点E是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且AB>BE,分别以AB和BE为边作正方形ABCD和BEFG,连接AG,CE.
(1)请你直接写出AG与CE的数量与位置关系;
(2)将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α(0°<α<90°),AG与CE相交于点O,AG与BC相交于点H,BG与CE相交于点M,如图②,请问(1)中AG与CE的数量与位置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连接CG,AE,如图③,若AB=4,BE=3,请求出CG2+AE2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条件能确定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40°,∠B=50°
C.AB=AC D.AB=2,AC=3,BC=4
解:A、∠A=∠B=∠C=60°,不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A=40°,∠B=50°,∠C=90°,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
C、AB=AC,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22+32≠42,不是直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食品标识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绿色饮品 B.绿色食品
C.有机食品 D.速冻食品
解:A、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m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是10,11,7,12,第5组的频率为0.2,则m的值为(  )
A.40 B.48 C.50 D.52
解:根据题意,得=0.2,
解得m=50.
故选:C.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D=BC B.∠DAB=∠BCD
C.S△AOB=S△COB D.AC=BD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BO=DO,AB=CD,∠BAD=∠BCD,AD=BC,AD∥BC,
∴S△AOB=S△COB,
∴不能得到AC=BD,
故选:D.
5.在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判断一块地板砖上的四边形图案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拟定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
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相等
C.测量对角线是否相等
D.测量对角线是否平分且相等
解:A、测量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能判定平行四边形,不能判定矩形,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相等,能判定平行四边形,不能判定矩形,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测量对角线是否相等,不能判定平行四边形,更不能判定矩形,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测量对角线是否平分且相等,能判定矩形;
故选:D.
6.一次函数y=(k+3)x+b(k>0,b<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解:∵一次函数y=(k+3)x+b(k>0,b<0),
∴k+3>0,
∴该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故选:C.
7.已知点(﹣4,y1),(2,y2)都在直线y=﹣3x+b上,则y1和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 B.y1=y2 C.y1<y2 D.无法确定
解:∵直线y=﹣3x+b,k=﹣3<0,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又∵﹣4<2,
∴y1>y2.
故选:A.
8.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CD=2,BD=3,Q为AB上一动点,则DQ的最小值为(  )
A.1 B.2 C.2.5 D.
解:作DH⊥AB于H,如图,
∵AD平分∠BAC,DH⊥AB,DC⊥AC,
∴DH=DC=2,
∵Q为AB上一动点,
∴DQ的最小值为DH的长,即DQ的最小值为2.
故选:B.
9.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为CB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将△C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AE上,则CE的长是(  )
A. B.1 C.2 D.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B=∠C=90°,AD=BC=5,CD=AB=3,
由折叠的性质得:C'D=CD=3,C'E=CE,∠DC'E=∠C=90°,
∴∠AC'D=90°,
∴AC'===4,
设CE=C'E=x,
在Rt△ABE中,BE=5﹣x,AE=x+4,
由勾股定理得:(5﹣x)2+32=(x+4)2,
解得:x=1,
故选:B.
10.2021年4月27日至5月5日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湖南阳明山第十三届“和”文化节在双牌县阳明山和花千谷景区举行,期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5月1日上午,一辆旅游大巴以40km/h的速度从零陵区某地出发,当大巴车到达途中桐子坳时(大巴车停靠前后速度不变),一私家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前往阳明山.如图是两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与大巴车出发的时间t(h)的函数图象.小明同学根据图象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私家车的速度为60km/h;
②大巴车在桐子坳停留了36分钟;
③私家车比大巴车早到12分钟;
④私家车与大巴车相遇时离景区还有30km;
⑤当两车相距6km时,t=2.1或2.7h.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解:由图象得:大巴车出发48÷40=1.2(h)停留,则停留了1.8﹣1.2=0.6(h)=36分钟,②正确;
私家车的速度为96÷(2.8﹣1.2)=60(km/h),①正确;
大巴车继续行驶(96﹣48)÷40=1.2(h)到达阳明山.则大巴车共用时1.8+1.2=3(h),3﹣2.8=0.2(h)=12分钟,③正确;
设大巴车在桐子坳停留后继续行驶时离出发地的距离s(km)与大巴车出发的时间t(h)的函数的解析式为s=kt+b,

解得:,
∴s=40t﹣24,
设离出发地的距离s(km)与大巴车出发的时间t(h)的函数的解析式为s=k′t+b′,

解得:,
∴s=60t﹣72,
60t﹣72=40t﹣24,
解得:t=2.4,
∴家车与大巴车相遇时离景区还有(2.8﹣2.4)×60=24(km),④错误;
当两车相距6km时:有一下几种情况a:40t=6,解得:t=0.15,
b:60t﹣72﹣(40t﹣24)=6,解得:t=2.7,
c:40t﹣24﹣(60t﹣72)=6,解得:t=2.1,
∴当两车相距6km时,t=0.15或2.1或2.7h.⑤错误.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③,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答案栏内,每小题4分,共32分)
11.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x≤5 .
解:若使函数y=有意义,
∴5﹣x≥0,
即x≤5.
故答案为x≤5.
12.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8 .
解:∵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
∴360°÷45°=8
即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8.
13.德国有个叫鲁道夫的人,用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π算到小数点后面35位.他的计算结果是3.14159265358979423846264338327950288,在这串数字中“3”出现的频率是  0.17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在3.14159265358979423846264338327950288中,“3”出现的次数是6次,
所以在这串数字中“3”出现的频率是6÷36≈0.17.
故答案为:0.17.
14.若点A(1+m,2)与点B(﹣3,1﹣n)关于y轴对称,则m+n的值是  1 .
解:∵点A(1+m,2)与点B(﹣3,1﹣n)关于y轴对称,
∴,
解得,
∴m+n=2﹣1=1,
故答案为:1.
15.函数y=mx+m+2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m的整数解是  ﹣1 .
解:∵函数y=mx+m+2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
解得﹣2<m<0,
∴m的整数解是﹣1,
故答案为:﹣1.
16.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若CD=9,则EF的长为  9 .
解:在Rt△ABC中,∠ACB=90°,点D为AB的中点,CD=9,
∴AB=2CD=2×9=18,
∵E,F分别为AC,B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AB=9,
故答案为:9.
17.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边AB在x轴上,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O,固定点A,B,把正方形沿箭头方向推,使点D落在y轴正半轴上点D'处,则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为 (2,) .
解:∵AD′=AD=2,
AO=AB=1,
∴OD′==,
∵C′D′=2,C′D′∥AB,
∴C′(2,),
故答案为(2,).
18.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F,E分别以相同的速度从D,C两点同时出发向C和B运动(任何一个点到达即停止),连接AE,BF交于点P,过点P作PM∥CD
交BC于M点,PN∥BC交CD于N点,连接MN,在运动过程中则下列结论:
①△ABE≌△BCF;②AE=BF;③AE⊥BF;④线段MN的最小值为﹣1.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②③④ .(填写正确的序号)
解:∵动点F,E分别以相同的速度从D,C两点同时出发向C和B运动,
∴DF=CE,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2,∠ABC=∠BCD=90°,
∴CF=BE,
∴△ABE≌△BCF(SAS),故①正确;
∴AE=BF,∠BAE=∠CBF,故②正确;
∵∠CBF+∠ABP=90°,
∴∠BAE+∠ABP=90°,
∴∠APB=90°,即AE⊥BF,故③正确;
∵点P在运动中始终保持∠APB=90°,
∴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B为直径的弧,如图,
设AB的中点为H,连接CH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
在Rt△BCH中,CH==,
∵PH=AB=1,
∴CP=CH﹣PH=﹣1,
∵PM∥CD,PN∥BC,
∴四边形PMCN是平行四边形,
∵∠BCD=90°,
∴四边形PMCN是矩形,
∴MN=CP=﹣1,即线段MN的最小值为﹣1,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8分,解答题要求写出证明步骤或解答过程)
19.如图,在Rt△ABC和Rt△CDE中,∠B=∠D=90°,C为BD上一点,AC=CE,BC=DE.
求证:∠BAC=∠DCE.
【解答】证明:在Rt△ABC和Rt△CDE中,

∴Rt△ABC≌△Rt△CDE(HL),
∴∠BAC=∠DCE.
20.某中学积极开展跳绳锻炼,一次体育测试后,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单位时间的跳绳次数,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
次数 频数
60≤x<80 a
80≤x<100 4
100≤x<120 18
120≤x<140 13
140≤x<160 8
160≤x<180 4
180≤x<200 1
(1)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并求出频数分布表中a的值.
(2)表中组距是  20 次,组数是  7 组.
(3)跳绳次数在100≤x<160范围的学生有  39 人,全班共有  50 人.
(4)若规定跳绳次数不低于140次为优秀,求全班同学跳绳的优秀率是多少?
解:(1)由直方图中的数据可知,a=2,
由频数分布表可知,140≤x<160这一组的频数为8,
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2)根据频数分布表得:表中组距是20次,组数是7组.
故答案为:20,7;
(3)跳绳次数在100≤x<160范围的学生有18+13+8=39(人),全班人数为2+4+18+13+8+4+1=50(人);
故答案为:39,50;
(4)跳绳次数不低于140次的人数为8+4+1=13,
所以全班同学跳绳的优秀率=×100%=26%.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5,2),B(3,5),C(﹣1,﹣1).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A',将点B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B',点C'与点C关于x轴对称.
(1)请分别写出A',B',C'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解:(1)如图所示,A'(5,﹣2),B'(1,5),C'(﹣1,1);
(2)如图所示,△A'B'C'的面积=6×7﹣﹣﹣=42﹣4﹣9﹣14=15.
22.在等腰△ABC中,AB=AC,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AF⊥BC,垂足为F.
(1)求证:四边形DFCE是平行四边形;
(2)若∠ADE=30°,DF=4,求BF的长.
【解答】(1)证明:∵AB=AC,AF⊥BC,
∴BF=CF,
∵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DE和DF分别是△ABC的中位线,
∴DE∥BC,DF∥AC,
即DE∥CF,DF∥CE,
∴四边形DFCE是平行四边形;
(2)解:如图,设AF与DE交于O,
∵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DE∥BC,DE=BC,
∵BF=CF=BC,
∴DE=BF,
∵AF⊥BC,
∴DE⊥AF,
∴∠DOF=90°,
∵∠ADE=30°,DF=4,
∴OF=DF=2,
∴OD===2,
∵DE∥BC,
∴∠ADE=∠B,∠C=∠AED,
∴∠ADE=∠AED,
∴AD=AE,
∴DE=2OD=4.
23.暑期将至,某游泳馆面向学生推出暑期优惠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方案一:购买一张学生暑期专享卡,每次游泳费用按六折优惠;
方案二:不购买学生暑期专享卡,每次游泳费用按八折优惠.
设某学生暑期游泳x(次),按照方案一所需费用为y1(元),且y1=k1x+b;按照方案二所需费用为y2(元),且y2=k2x.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求k1和b的值;
(2)八年级学生小华计划暑期前往该游泳馆游泳8次,应选择哪种方案所需费用更少?请说明理由.
解:(1)根据题意,得:
,解得,
∴方案一所需费用y1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18x+30,
∴k1=18,b=30;
(2)∵打折前的每次游泳费用为18÷0.6=30(元),
∴k2=30×0.8=24;
∴y2=24x,
当游泳8次时,
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y1=18×8+30=174(元),
选择方案二所需费用:y2=24×8=192(元),
∵174<192,
∴选择方案一所需费用更少.
24.如图,小明家门前有一块矩形空地ABCD,AB=4m,BC=8m,小明想把这块空地改造成两个停车位,于是小明做了如下操作:
①连接BD;
②在BC上取一点F,使得∠EDB=∠FDB;
③在AD上取一点E,使得AE=CF;
④分别取DE,BF的中点M,N.
这样小明就成功地改造了两个停车位EBNM和MNFD.
(1)求证:四边形BFDE是菱形;
(2)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出EM的长.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D∥BC,
∴∠EDB=∠FBD,
又∵AE=CF,
∴DE=B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又∵∠EDB=∠FDB,
∴∠DBF=∠BDF,
∴FD=FB,
∴四边形BEDF是菱形;
(2)解:由题可得AD=BC=8m,∠A=90°,
设DE=BE=xm,则AE=(8﹣x)m,
在Rt△ABE中,AE2+AB2=BE2,
即(8﹣x)2+42=x2,
解得x=5,
∴DE=5m,
又∵M是DE的中点,
∴EM=DE=m.
25.已知直线y=x+4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将直线AB进行平移,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并与x轴、y轴相交于C、D两点,当S△OCD=24时,求直线CD的解析式;
(3)在x轴上有一点P,使得△ABP是等腰三角形.请你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解:(1)当x=0时,y=4,则B点的坐标为:(0,4);
当y=0时,x=﹣3,则点A的坐标为:(﹣3,0);
(2)由题意得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b,
∴当x=0时,y=b,则C点的坐标为:(0,b);
当y=0时,x=﹣b,则点D的坐标为:(﹣b,0);
∵S△OCD=24,
∴S△OCD=OC?OD=×|b|×|﹣b|=24,
∴b2=64,解得:b=8或﹣8,
∴直线CD的解析式为y=x+8或y=x﹣8;
(3)①当PA=PB时,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
∴AM=BM,PM⊥AB,
∵A(﹣3,0),B(0,4),
∴AB===5,
∵∠AOB=∠AMP=90°,∠OAB=∠MAP,
∴△AOB∽△AMP,
∴,即,
∴AP=,
∴OP=AP﹣OA=﹣3=,
∴P(,0);
②当PA=AB时,如图:
∵A(﹣3,0),B(0,4),
∴AB===5,
∴PA=AB=5,
∴OP1=3+5=8,OP2=5﹣3=2,
∴P(﹣8,0)或(2;0);
②当PB=AB时,点B在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
∵A(﹣3,0),B(0,4),
∴AB===5,
∴PB=AB=5,
在Rt△AOB和Rt△POB中,

∴Rt△AOB≌Rt△POB(HL),
∴OP=OA=3,
∴P(3,0);
综上可得点P的坐标为(,0)或(﹣8,0)(2;0)或(3,0).
26.如图①,点E是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且AB>BE,分别以AB和BE为边作正方形ABCD和BEFG,连接AG,CE.
(1)请你直接写出AG与CE的数量与位置关系;
(2)将正方形BEFG绕点B顺时针旋转α(0°<α<90°),AG与CE相交于点O,AG与BC相交于点H,BG与CE相交于点M,如图②,请问(1)中AG与CE的数量与位置关系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连接CG,AE,如图③,若AB=4,BE=3,请求出CG2+AE2的值.
解:(1)如图①,延长AG交CE于P,
在△ABG和△CBE中,

∴△ABG≌△CBE(SAS),
∴AG=CE,∠AGB=∠CEB,
∵∠AGB+∠GAB=90°,
∴∠GAB+∠CEB=90°,
∴∠APE=90°,
即AG⊥CE;
(2)AG与CE的数量与位置关系仍成立,理由如下:
连接AC,
在△ABG和△CBE中,
α,
∴△ABG≌△CBE(SAS),
∴AG=CE,∠OAB=∠ECB,
∵∠OAB+∠CAO+∠DAC=90°,∠DAC=∠ACB,
∴∠ECB+∠ACB+∠CAO=90°,
∴∠AOC=90°,
即AG⊥CE;
(3))连接AC,EG,
∵四边形ABCD和BEFG都是正方形,AB=4,BE=3,
∴AC=AB=4,EG=BE=3,
∴由勾股定理得CG2+AE2=AO2+OE2+OC2+OG2=AC2+EG2=(4)2+(3)2=50,
即CG2+AE2的值为5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