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
1.[教材习题变式]小明同学身高1.5
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1.2
m,则他在镜中的像高
m,像与他相距
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有一池塘水深2
m,一只风筝停留在距水面30
m处的空中,则风筝在水中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m。?
30
不变
2.4
1.5
知识点1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则该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
A.实际光线形成的实像
B.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
C.有时成虚像,有时成实像
D.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会聚成的实像
B
知识点2 平面镜成虚像
4.[大连中考]舞蹈演员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她到镜面的距离是0.5
m。则她在镜中的像是(
)
A.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
m
B.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
m
C.实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
m
D.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是0.5
m
D
5.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平面镜成像的是(
)
D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作图
6.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答案:如图所示
7.一只燕子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
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若燕子往低处飞,则“倒影”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反射
虚
6
8.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平面镜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上端位置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下降
A.各成半个像
B.成的像越来越不完整,最后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的位置不变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随门一起运动
9.晓娟周末去商场,站在门口能透过商场的玻璃门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在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的过程中,晓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
)
C
A.镜中像的上半身将变大
B.镜中像的下半身将变大
C.镜中的像将靠近人
D.镜中的像为虚像,像与人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10.服装店经常将一面平面镜倾斜放置,当照镜子的人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C
A.以1
m/s的速度远离人
B.以1
m/s的速度靠近人
C.以0.5
m/s的速度远离人
D.以0.5
m/s的速度靠近人
11.一人站在一放置在小车上的平面镜前,当小车以0.5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则人的像将(
)
A
C.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12.[教材图片题]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13.如图所示,已知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分别经过A、B两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点光源的位置并用字母S表示。
答案:如图所示
14.如图所示,请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人眼在B点通过平面镜看到A点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
15.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它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为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是否是虚像,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蜡烛
(选填“A”或“B”)的位置,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有无蜡烛A的像;?
(2)某次测量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L(如图乙),则L=
cm,蜡烛B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相等
3.50
直接
B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纸面垂直,而是如图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4)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不变
A1
16.请先利用图中物体S发出的两条入射光线SA、SB,作图确定物体S在平面镜MN中的像S'的位置。然后利用光路图及光的反射定律证明: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因为∠1=∠2,∠2=∠4,∠1=∠3
所以∠3=∠4,AB共边,∠BAS=∠BAS'
所以△BAS≌△BAS'
所以S'与S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证明:过反射点B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SB的反射光线BC,然后反向延长,并同时延长SA,两条延长线的交点S'即为物体S在平面镜MN中的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