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强化课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识点强化课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共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7-25 22:0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实验活动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20
cm)、光屏、光具座、发光二极管、火柴(或气体打火机)等。
【实验报告】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
(1)了解凸透镜的焦距,或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出焦距的大小。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焰心在 
 。?
 同一高度 
(3)实验中,保持 
 的位置不动,通过改变蜡烛的位置(调整物距),移动 
 找像,记录每次物距、像距、像的特点及蜡烛在移动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
(4)观察虚像时人眼应在透镜的另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光屏 
 凸透镜 
4.实验结论
(1)当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 
 像(照相机),此时f(2)当u  2f时,成倒立、等大的 
 像(测焦距),此时v=2f。?
(3)当f 、 
 的 
 像(投影仪),此时v>2f。?
(4)当u=f时,在光屏上 
 像。?
(5)当u 
 f时,成正立、放大的 
 像(放大镜)。?
 虚 
 < 
 不成 
 实 
 放大 
 倒立 
 实 
 = 
 实 
 > 
5.评估交流
(1)用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的好处:成像稳定,方便比较像的大小变化。
(2)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物距等于或小于一倍焦距;②像距太大,超出光具座的范围;③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上。
(3)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仍会得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会变 
 。?
 暗 
(4)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物与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
 
 成清晰的像,原因是 
 。?
(5)在蜡烛和凸透镜A之间加透镜时像的变化:①加凸透镜B,光线 
 会聚,光屏需 
 凸透镜A;②加凹透镜C,光线 
 会聚,光屏需 
 凸透镜A。?
(6)更换透镜,焦距发生变化:凸透镜越厚,焦距越 
 。?
 小 
 远离 
 推迟 
 靠近 
 提前 
 光路可逆 
 能 
【针对训练】
1.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明将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调整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时器材位置正确放置后,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 
 ;?
 同一高度 
 10.0 
(3)小明调节元件位置,当蜡烛和光屏在图乙位置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
①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照相机 
 缩小 
②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此时成像情况符合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4)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在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个凹透镜,此时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时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右 
 变大 
 投影仪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先用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实验时,小明在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在光屏偏上的位置,他才意识到实验前他漏掉了一个步骤,这个漏掉的步骤是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
 同一高度 
(2)小明重新调整后再次进行实验,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能接收到的像是倒立、 
 (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缩小 
(3)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用一块大小合适的黑色硬纸片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 
 (选填“完整的烛焰像”或“一半的烛焰像”);?
(4)取下黑色纸片,他改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左 
 完整的烛焰像 
(1)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
3.某物理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
 易于判断像与物的正倒关系(合理即可)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
cm,确定出焦距f= 
 (选填“5”或“10”)cm;小明则将二极管由距另一透镜90
cm处移至距此透镜120
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此透镜的距离均约为5
cm,透镜的焦距约为 
 cm,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10倍焦距外)时,所成的像在焦点附近 
 5 
 10 
 亮点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实像的像距 
 ;根据你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 
 (均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越大 
(3)他们又找了一个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越大 
次数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1
15
5
7.5
2
8
17.5
3
10
29.0
(4)小雪将二极管、凸透镜和光屏调到上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但小捷将二极管和透镜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即可)。?
 u≤f(合理即可) 
 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