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7-25 14:5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 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③向锥形瓶内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④③⑤ D. ①④③②⑤
2. 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3. 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分液漏斗??????????????? B. 锥形瓶?????????????????? C. 酒精灯??????????????????? D. 集气瓶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加入大理石?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收集?? ④验满?? ⑤加入盐酸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
A. ②④③①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②①⑤④③ D. ②①⑤③④
5. 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操作: (1)向试管里装入大理石、(2)检查装置气密性、(3)收集气体、(4)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1)(2)(3)(4) B. (2)(1)(4)(3)
C. (2)(4)(1)(3) D. (1)(4)(2)(3)
6. 下列各组物质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 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 B.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C. 锌与稀硫酸?????????? D. 氯酸钾与高锰酸钾
7. 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法:木炭燃烧??????????????????????????????????????? B. 固态二氧化碳的俗名:干冰
C. 对环境影响:形成酸雨??????????????????????????????????????? D.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8.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B.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先往试管内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二、填空题
9. 下列CO2制备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________  .
A、① B、② C、⑤ D、________
10.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某稀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在实验中很难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其原因可能是( )
A、酸溶液为浓盐酸?????????????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 D、________ .
1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搭配装置?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向反应器中放入小块大理石? 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1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1)检查气密性;(2)按要求装配好仪器;(3)向漏斗中加入盐酸;(4)向容器中放入大理石;
(5)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CO2只能用?________法收集.原因是?________.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的方法是?________
13. 如下图所示,将三支充满二氧化碳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图示中呈现的是实验过程中的试管内液面的高度,不是最终的现象)
(1)B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 ________ 。
(3)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实验中的最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
14.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____________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___________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______ ,观察到 _____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四、综合题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C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C有什么优点?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实验时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 ,收集装置是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装置图连接好仪器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③向锥形瓶内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④③⑤ D. ①④③②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收→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③②⑤。
故选D。
2. 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②;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溶于水,可选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用②③组合制取二氧化氮.
故选B.
3. 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分液漏斗??????????????? B. 锥形瓶?????????????????? C. 酒精灯??????????????????? D. 集气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到分液漏斗,故B不符合题意;B、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到锥形瓶,故B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不用酒精灯,故C符合题意;D、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以用集气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加入大理石?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收集?? ④验满?? ⑤加入盐酸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
A. ②④③①⑤ B. ①⑤②③④ C. ②①⑤④③ D. ②①⑤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大理石;加入盐酸;收集;验满。故选D.
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5. 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操作: (1)向试管里装入大理石、(2)检查装置气密性、(3)收集气体、(4)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1)(2)(3)(4) B. (2)(1)(4)(3)
C. (2)(4)(1)(3) D. (1)(4)(2)(3)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实验步骤是:(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1)向试管里装入大理石;(4)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3)收集气体,所以顺序为(2)(1)(4)(3);故选B。
6. 下列各组物质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 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 B.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C. 锌与稀硫酸?????????? D. 氯酸钾与高锰酸钾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由于碳酸钙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故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B错误。故选B。
考点: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7. 关于二氧化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法:木炭燃烧??????????????????????????????????????? B. 固态二氧化碳俗名:干冰
C. 对环境影响:形成酸雨??????????????????????????????????????? D.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故A错误;B、固态二氧化碳的俗名:干冰,故B正确;C、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对环境影响是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D、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故选B。
8.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B.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先往试管内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将错误答案排除;A、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C、验满时,必须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不能滴入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选A。
【点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性质,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在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中,需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二、填空题
9. 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________  .
A、① B、② C、⑤ D、________
【答案】 (1). A; (2). ③
【解析】
【详解】①关闭止水夹,干燥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烧杯中,固液分离;打开止水夹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②固体放在小试管中,加入酸后,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③通过可抽动的铜丝可控制固体与液体接触,能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④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但长颈漏斗的导管较短,液体不能进入长颈漏斗,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⑤固体放在锥形瓶中,加入酸后,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选A。③。
10.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某稀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在实验中很难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其原因可能是( )
A、酸溶液为浓盐酸?????????????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 D、________ .
【答案】 (1). B; (2).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会使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A错误;B、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B正确;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出气速度,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C错误。故选B。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收集到二氧化碳。
1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搭配装置?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向反应器中放入小块大理石? 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答案】②①④③⑤
【解析】
【详解】制取气体前,首先组装仪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向装置内先加入固体物质,再加入液体物质,最后收集气体,故填②①④③⑤。
1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
(1)检查气密性;(2)按要求装配好仪器;(3)向漏斗中加入盐酸;(4)向容器中放入大理石;
(5)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CO2只能用?________法收集.原因是?________.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 (1). (2)(1)(4)(3)(5); (2). 向上排空气; (3).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解析】
【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2)(1)(4)(3)(5);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13. 如下图所示,将三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图示中呈现是实验过程中的试管内液面的高度,不是最终的现象)
(1)B中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 ________ 。
(3)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实验中的最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 。
【答案】 (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 (2). Ca(OH)2+CO2=CaCO3↓+H2O; (3).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出水面后正立,向试管内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 (4). 可以通过对比实验A和C证明。其理由是C与A对比,除含有等量的水之外,又含有氢氧化钠,而C中进入试管内液体的液面又高于A中的液面,故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1)B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出水面后正立,向试管内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
(3)可以通过对比实验A和C证明。其理由是C与A对比,除含有等量的水之外,又含有氢氧化钠,而C中进入试管内液体的液面又高于A中的液面,故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方程式;酸碱指示剂;大气压。
点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三、实验探究题
14.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____________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___________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______ ,观察到 _____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答案】 (1). 大理石(或石灰石) (2).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3). Fe+2HCl=FeCl2+H2↑ (4).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5).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6).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7). 稀盐酸(或加氯化钙溶液等) (8). 有气泡产生(或有沉淀生成等)
【解析】
【详解】(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中石灰石、大理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是液体,故在干燥管的铜网上盛放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由于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会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故不能将铜网换成铁网,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2HCl=FeCl2+H2↑;
(2)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小;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会导致瓶内的压强变小,故会对实验造成干扰,即不能说明瓶内压强变小是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的;为了排出干扰,可做一对照实验,即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相同的实验,观察现象是否存在差异;
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即证明存在碳酸钠即可,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可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有碳酸钠,那么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的气泡(也可加入氯化钙,若存在碳酸钠,那么会产生白色沉淀)。
四、综合题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C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C有什么优点?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实验时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 ,收集装置是________
【答案】 (1). 比较B和C装置可以知道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C选择了分液漏斗,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 2KMnO4K2MnO4+MnO2+O2↑; (3). A; (4). D或F
【解析】
【详解】(1)比较B和C装置可以知道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C选择了分液漏斗,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的发生和停止;(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反应装置选择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可选择D或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