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 )
2.“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双休日到废品回收站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4位同学对一些废品按其主要成分进行的分类,其中错误的是(
)
A.铝制易拉罐—金属材料
B.废旧报纸—非金属单质
C.旧橡胶轮胎—有机物
D.塑料饮料瓶—合成材料
3.已知CaO、CuO、SO2、CO等属于氧化物,NH3、CH4、HF、NaH、KH等属于氢化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化物可理解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氢元素的化合物
B.水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C.硫酸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D.在NaH中,钠元素显+1价
4.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O→CaCO3
B.HCl→NaCl
C.Fe→FeSO4
D.Ca(OH)2→NaOH
6.(扬州中考)为了减缓铁制品的锈蚀,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在车船的表面喷涂油漆
B.将使用后的菜刀用布擦干
C.洗净铁制品表面的油膜
D.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锌
7.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Cl-,在其中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金刚石、氢氧化钙、矿泉水
B.氮气、氧气、碳酸
C.氩气、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溶液
D.天然气、氧化镁、空气
9.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第9题图
C.排在氢前的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下列离子能在pH=1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NO、K+、H+
B.Na+、Cl-、SO、Ba2+
C.Cl-、NO、K+、Na+
D.Ag+、Cl-、CO、K+
11.用两段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容器中压强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大
B.开始时压强迅速增大的原因是反应放热
C.曲线a中A点压强最大,表明此时反应已结束
第11题图
D.反应结束后两实验中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12.小金归类整理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Ⅰ中的反应说明制取氧气有多种途径
B.图Ⅱ中的反应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第12题图
C.利用反应①可制得Na2CO3
D.利用反应②可检验CO2
13.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设计,能够实现的是(
)
A.SSO3H2SO4
B.CuOCu(OH)2CuSO4
C.FeFe2O3Fe2(SO4)3
D.CaOCa(OH)2NaOH
14.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它们两两间相互反应的实验记录,推断a、b、c、d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b
无明显现象
——
有气体生成
有沉淀生成
c
有气体生成
有气体生成
——
有沉淀生成
A.H2SO4、Na2CO3、BaCl2、HCl
B.HCl、H2SO4、Na2CO3、BaCl2
C.Na2CO3、H2SO4、HCl、BaCl2
D.H2SO4、BaCl2、HCl、Na2CO3
15.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
第15题图
B.若③中停止加热,④中液体会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
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若分解产物停止通入时,③中生成的铜不会变成氧化铜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88分)
16.浙江省建设厅发布了《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这是全国首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标准,现已正式施行。其中塑料制品为人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问题。科研人员为此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1)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意义重大。下列属于回收标志的是________。
(2)焚烧回收的保鲜膜,生成的CO2可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第16题图
该反应过程中,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17.在硫酸铜溶液中插入一根铁棒一段时间,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离子。
(1)“”表示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_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向b点所得的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四点所得的固体中成分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19.A、B是初中化学所学过的两种气体,用四个圆表示四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用“?”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成该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B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
(2)写出铁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第19题图
(3)(4分)写出A与氧化铁在玻璃管内充分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金华、丽水中考)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第20题图
(1)实验前需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现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测量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C.
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
21.实验室废弃液中含一定量的AgNO3,兴趣小组同学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如下:
第21题图
请认真分析以上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Ⅱ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讨论a的选择:甲同学认为用锌,乙同学认为用铜,你认为_________(填“甲”或“乙”)的选择更合理,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2.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金属性质的实验:
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_________等因素影响。
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
(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图2描述的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
第22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4分,共32分)
23.(衢州中考)某兴趣小组进行纯碱样品(杂质仅含NaCl)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第23题图
(1)请指出图中过滤操作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2)为节约药品,可先向呈碱性的Na2CO3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__色,再向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颜色恰好消失,即可停止滴加。
(3)以下操作过程会导致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的有________。
A.称量沉淀质量时忘记读取游码所示的值(不为零)
B.沉淀未完全烘干就进行称量
C.溶解时,充分搅拌后,样品未能完全溶解即进行下步操作
24.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第24题图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
Ⅱ.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Ⅲ.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通入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硬质玻璃管
硬质玻璃管和样品
步骤Ⅱ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
步骤Ⅲ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
质量
m1
m2
m3
m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Ⅲ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Ⅲ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用m1、m2、m3、m4的代数式表示)。若步骤Ⅲ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标号)。
A.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9(m2-m3)
B.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m3-m1
C.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m4-m1
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m4
四、解答题(25题8分,26题12分,共20分)
25.(10分)为探究CuO和C反应的最佳质量比(忽略副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取CuO和C的混合物17.2g,并按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混合物中CuO所占的质量分数,纵坐标表示生成物中Cu的质量。
(1)分析可知,CuO和C的最佳质量比对应图中的________点。
第25题图
(2)计算a点时,产生CO2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6.(12分)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m点的数值是________。
第26题图
(2)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_________反应。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检测卷
一、1—5.DBCBA 6—10.CACDC 11—15.BCDBD
二、16.(1)C (2)1∶1
17.(1)Fe2+ (2)小于
18.(1)Zn2+、Cu2+、Ag+ (2)无明显现象 (3)a、b
19.(1)CO O2 (2)3Fe+2O2Fe3O4 (3)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固体
20.(1)量筒 (2)b接c (3)AB
21.(1)漏斗 (2)甲 固体B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并过滤后锌能和银分离,而铜和银不能分离 (3)Zn、Ag
22.研究一:(1)放热 (2)温度 研究二:(1)CuSO4+Fe===FeSO4+Cu (2)B
三、23.(1)未用玻璃棒引流 (2)红 (3)A
24.(1)把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2)Fe2O3+3CO2Fe+3CO2 (3)×100% 不变 (4)AB
四、25.(1)b (2)2.2
26.(1)7 (2)盐酸 (3)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50g×x 2.2g
= x=10.6%
(4)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47.8g-147.8g=100g,设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100g×y 100g×10.6%
= y=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