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将每小题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表内)
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唐朝出现的下列社会现象,其中与大运河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A.南北商船云集洛阳 B.少数民族聚长安
C.农民用曲辕犁耕作 D.文成公主入藏
3、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A .魏征 B .皮日休 C .房玄岭 D .李白
4、科举制的殿试开始于
A、武则天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
5、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A.唐朝设立都督府 B.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C.修筑“参天可汗道” D.派大军扫平东突厥
7、唐朝被称为“诗仙”和“诗圣”的是
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生产工具是在唐朝才出现的是
① 耧车 ② 秧马 ③ 曲辕犁 ④ 筒车
A . ①② B .①③ C . ③④ D .②③
9、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A.汉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0、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就是唐朝时印刷的?
A.《甘石星经》 B.《金刚经》 C.《唐律疏议》 D.《丹经》
11、“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是描述的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哪座桥?
A.玉带桥 B.赵州桥 C.泸定桥 D.卢沟桥
12、唐朝时成为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城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 成都
13、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
A. 山水画 B. 文人画 C. 风俗画 D. 花鸟画
14、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河南洛阳 D.陕西西安
15、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 南宋时期 D.隋朝时期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17、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18、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19、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不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瓦子” D.火器
20、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二、读图题(共10分)
21、右图像是历史人物 的形象,他于1271年建立 。为了发展经济他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使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了 和海运航线。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他设 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个政府还设宣政院加强对 的管辖。
二、材料分析题(本答题共2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11分,共31分)
22、材料分析题(12分)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二 “以铜做镜,可整衣冠;以史做镜,可见兴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四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话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这位帝王是谁?这位帝王采取什么措施使唐初出现繁荣局面(答一点即可)?他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6分)
帝王是:
措施是:
他的统治在历史上被称为: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意识到了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二中 “以人为镜”的含义是什么?(2分)
(4)材料三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
(5)材料四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指长策)在社会上产生了什么影响(答一点即可)?(4分)
(5)你对这位君主的看法如何。(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于淮河以南地区,而太湖流域又全国重要粮仓。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朝代 南 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怎样变化?(3分)
(2)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两点即可)(6分)
三、问答题:(9分)
24、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代各民族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再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辽、西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中,既与南宋并立又曾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哪个?(3分)
(2)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民族关系主流是什么?(6分)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民族关系主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