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材第46~47页)
初始水平★
、填空题。
1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
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
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
、判断题。
1.只要将橡皮筋缠绕在小车上,就能驱动小车运动
起来。
×
2橡皮筋在车轴缠绕一圈和多圈,所产生的动力的
大小是不同的。
3.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时,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越好。
(
4.如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太多,车轮容易打滑,导致
小车行驶不远。
三、选择题。
1.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动力是由(B)提供的
A.车轮
B橡皮筋
C.车身重力
2通过实验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
数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C)。
A小车的质量B行进的距离
C.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3.下列物体中,没有弹力的是(B)。
A.拉开的弓
B断了的琴弦
C.被拍打的篮球
【解析】正在发生形变的物体才具有弹力。
4.下列关于橡皮筋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时,橡皮筋的弹力作用于车
轴,再通过车轮带动小车前进
B.橡皮筋被拉长时产生弹力,恢复后仍然有弹力
C.做橡皮筋的弹力实验时,橡皮筋不能拉得太长
5用同一根橡皮筋驱动小车,要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正确的操作是将橡皮筋在一定限度内(B)。
A.改变缠绕方向B增加缠绕圈数
C.减少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方向有关
实验据究★★
四、才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了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
缠绕圈数的关系,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橡皮筋缠
实验次数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厘米)
绕的圈数
测量距离
平均距离
27
36
3
30
70
80
74
3
82
79
82
3
85
1实验中,橡皮筋在小车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运动
的方向(A)。
A.相反
B相同
C.无关
2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限度
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被拉伸的长度越长
产生的弹力越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
长,驱动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在测试橡皮筋动力小车时,出现车轮打滑,以下改
进方法不合理的是(C
A.在小车上放重物
B.增大地面粗糙程度
C.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
胜任水平★★★
五、为了研究如何让橡皮筋产生大小不同的力,元元同学
做了如图实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橡皮筋下挂的钩码个数越多,橡皮筋伸长越长